APP下载

基于美术活动提升教师解读幼儿能力的实践研究

2023-05-10王婕

教育界·A 2023年10期
关键词:美术活动美术作品幼儿

【摘要】基于现代教育理念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美术以其充分体现出幼儿的认知、情绪、情感世界以及在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艺术素养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受到幼儿教师的重视。美术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学习,还是一种激发幼儿思维的探究性实践活动,幼儿的美术作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幼儿的一种特殊性语言,是幼儿展现自己内心世界的另类载体。教师在分析幼儿绘画内容的过程中,能够深度剖析幼儿的内心世界,有效增进对幼儿的了解,进而及时发现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制订针对性的解决计划,从而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文章主要阐述了幼儿美术活动对提升教师解读幼儿能力的意义,并提出了提高幼儿教师解读能力的对策,以供其他幼儿教育工作者进行参考。

【关键词】美术活动;美术作品;幼儿;解读幼儿能力

作者简介:王婕(1990—),女,江苏省淮安市万集幼儿园。

绘画是幼儿美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体现幼儿对世界的感受,是幼儿表现自我,提升审美情趣的有效方法,也是幼儿抒发自身情绪和情感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绘画来表现出他们眼中的世界,同时也在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和文化。因此,通过幼儿的美术作品来了解幼儿内心的思想活动,解读幼儿的内心世界,是幼儿教师开展美术活动的重要目的。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美术活动中幼儿根据自身理解而创作出的美术作品,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1]。

一、从幼儿美术作品中教師能了解幼儿的哪些方面

(一)解读幼儿内心的情感

美术活动是一种兼具色、形和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幼儿发泄内心情绪的重要途径,幼儿会通过手中的画笔,用点、线、面、色彩勾勒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物体,以此来宣泄内心的情感。由此可见,美术作品是幼儿情感生活的一种载体,也是幼儿教师认识幼儿内心情感世界的重要方式。实践研究证明,曾经受一些自然或者人为造成的刺激而产生心理阴影的儿童,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中,常常可以发现有关恐惧及不安等方面的内容,如不规则的线条、代表黑暗的深色线条,或者过分鲜艳的刺激性颜色、被破坏的房屋等。从某些方面来说,绘画是幼儿语言的向导,是表现幼儿美感的良器,要想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就需要充分解析幼儿的绘画作品。

(二)了解幼儿的智能

人的智能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上,还体现于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而绘画需要的是身体各种机能之间的相互配合,完成一幅完整的美术作品,需要眼、手、脑之间的相互配合。在绘画过程中,幼儿首先需要利用大脑感知要创作的作品形象,并通过眼睛仔细观察目标事物,再进行具体的分析,用手勾勒出大致的线条,最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色彩填充。在整个绘画过程中,幼儿需要做到视有所感、脑有所思、手有所致。可以说,幼儿的美术作品其实是幼儿整体智慧的一种另类体现,这种智慧不光包含着幼儿对知识的理解,还包括幼儿的知识运用能力。通过解读幼儿的美术作品,幼儿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幼儿智能的发展程度[2]。

(三)解读幼儿的个性

美术活动在很多幼儿的眼中是一种娱乐性的游戏活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绘画作品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个性。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构思绘画内容,可以说,绘画内容的每个部分都反映了幼儿的个性特征。

1.线条的个性特征

美术作品中的线条,不仅是作品本身的内容之一,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语言。线条可以划分为飘逸、刚柔、曲直、粗犷等几种类型,能够体现出幼儿不一样的性格特征。由于每个幼儿的生活环境等因素各不相同,因此根据幼儿在绘画时所使用的线条,幼儿教师可以充分解读幼儿的个性并将其进行分类。对于在生活中缺乏安全感,性格相对软弱的幼儿来说,他们往往无法画出清晰完整的线条,与之相反的是能够运用粗犷类线条进行绘画的幼儿,他们大多都拥有外向的性格和鲜明的个性特征[3]。

2.色彩的个性特征

美术作品中的色彩能够直观地体现作者当前的心理状态。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总会把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表现在绘画内容中,在幼儿美术作品中,色彩是幼儿个性、情绪和情感的代名词,幼儿教师通过对幼儿美术作品中色彩的分析,能够充分解读幼儿当时的心理状态,了解幼儿的情绪和情感表达。

3.形象的个性特征

在幼儿美术作品中,幼儿所绘画形象的大小、松紧等都与幼儿的个性紧密相关。比如在绘制树木时,内心细腻的幼儿往往会画出细密的树叶,而性格外向的幼儿往往只会画出树木的大致形状,再搭配几片树叶。通过对美术作品形象的分析,幼儿教师能够快速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掌握其心理动态。

二、幼儿美术活动对提升教师解读幼儿能力的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幼儿教师要能够明确美术活动以及美术作品的作用与重要性,进而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和美术活动观,通过对幼儿美术作品中形象、线条、色彩等方面内容的分析,正确认识幼儿,制订出针对性的幼儿教育计划[4]。

(二)营造有利于幼儿成长与发展的教育环境

幼儿教师通过对幼儿美术作品的分析,能够充分了解班级内幼儿的心理动态和个性特征,在下一步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就能针对不同性格的幼儿开展不同的活动,以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挖掘幼儿的能力和特长,实现因材施教。比如,针对表现欲强烈且能力出众的幼儿,教师可设计美工类美术活动,让其充分发挥自身的动手能力,完成美工产品的制作;而针对那些喜爱安静,性格腼腆的幼儿来说,便可以设置班级图书角,让他们独立展开阅读活动。这样有针对性的活动设计能够满足不同性格幼儿的成长需求,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三、教师在解读幼儿美术作品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部分幼儿教师将美术活动错误理解为提升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手段,在开展绘画活动的过程中,对于幼儿绘画内容的解读逐渐向了解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绘画方式靠拢;部分幼儿教师的解读能力有限,在解读幼儿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只能看到表层绘画内容,不能深入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也无法通过绘画内容对幼儿的内心展开进一步分析;少数教师还会质疑幼儿作品的颜色和结构布局等问题。

综上所述,当前部分幼儿教师只注重美术活动的过程以及对幼儿绘画作品表层内容的解读,忽略了对幼儿美术作品背后含义的探究,没有充分了解幼儿在作品中所体现的心理成因,解读只停留于表面,不能充分地了解幼儿心中的所思所想,教育缺乏针对性。

四、如何提升教师对于幼儿美术作品的分析能力

(一)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幼儿美术活动的价值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幼儿教师已经认识到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等方面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幼儿教师还需要深入研究现代幼儿教育理论,了解幼儿美术作品对观察、解读幼儿的重要作用。幼儿教师应达成这几点共识:明确幼儿美术作品是幼儿思想与活动的一种另类表现方式;了解幼儿绘画作品是走进幼儿内心世界,与幼儿实现心灵沟通的桥梁;幼儿教师要通过分析幼儿美术作品来掌握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格性特点,更好地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幼儿教育;幼儿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加深对美术作品内容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解读能力,以充分发掘幼儿在某方面的能力。

(二)提升教师的本体性认识

要想通过美术活动作品来分析解读幼儿,幼儿教师需要掌握幼儿美术教育以及幼儿绘画发展的年龄特点等相关知识。其中幼儿教师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有这几点。

1.了解幼儿绘画需要经历的四个阶段

根据幼儿的成长规律,幼儿的绘画主要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即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以及写实期。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幼儿在美术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也不同,因此幼儿教师在分析幼儿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要了解幼儿的客观发展规律,分析不同阶段幼儿在绘画中所体现的不同内容,从而加深自己对幼儿美术作品的理解。

2.了解幼儿绘画发展的线索和轨迹,明确四个分析要点

在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不能仅仅只关注作品的整体,还应该通过幼儿绘画发展的线索和轨迹,对图像、色彩、构图、主题这四个要点内容进行分析,从而保证解读的全面性。

(三)回归实践,在行动中提升幼儿教师的观察和育人能力

1.制订实践观察表

在掌握幼儿美术作品基本分析理论的前提下,幼儿教师要制订实践观察表,通过组织实践性的美术活动,记录下自己在不同阶段的分析表现以及在分析幼儿美术作品中的不足,通过回顾分析来不断提升自己对幼儿的解读能力。

比如,幼儿教师要在开展幼儿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制订相关的实践观察表,观察表中应该有对学生在不同美术活动中的个人表现、最终作品进行分析后的随笔。教师还要将能够充分体现幼儿不同特点的美术作品装订成作品集,以便今后对前一阶段的解读结果进行分析回顾,发现自己在作品分析过程中的不足,改变对作品的分析思路,从而不断提升对幼儿的解读能力。

2.依托记录观察表,规范观察解读的计划性

记录观察表对于幼儿教师开展解读工作有着较强的指向性。教师要通过记录观察表分析幼儿在不同阶段美术作品中所体现的心理特性。比如思考型的学生往往习惯于先思考再进行绘画,而冲动型的学生则是落笔即画。同时,教师要根据观察表中的内容对幼儿当前的状况做出客观的判断,从而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保证幼儿教育的专业性。

(1)重塑观念,学会“听画”

在通过美术活动解读幼儿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不仅仅要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举止和绘画作品进行仔细观察,也要倾听幼儿的创作思路,从幼儿的语言中了解幼儿此时的心理动态。比如,在引导幼兒以“阳光下的麦田”为主题进行绘画时,有些幼儿画的麦田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有些幼儿画的麦田则色彩较为阴暗。幼儿教师不能仅凭自己的理解就对幼儿作品下评判,而应先听取幼儿的详细介绍,从幼儿的介绍中感受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从而提升对幼儿的解读能力。

(2)加强与幼儿家长的联系

从某种程度来说,幼儿的家庭环境对于幼儿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极大。因此,要想通过绘画作品解读幼儿,及时发现幼儿的心理动态变化,教师就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充分了解近期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从而加深对幼儿的理解,从幼儿美术作品中发现幼儿变化的蛛丝马迹,提升解读幼儿的能力。

3.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要想利用美术活动达到充分解读幼儿内心的目的,幼儿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幼儿教师可通过参与相关的心理教育培训活动,阅读专业的心理教育书籍,加强与其他幼儿教师的沟通交流等手段强化自身对于幼儿心理和美术本体性知识的掌握,提升对幼儿的解读能力[5]。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幼儿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幼儿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美术活动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身的解读、分析和理解能力,通过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探索幼儿的内心世界,全面了解幼儿当前思想和心理动态,从而制订针对性的教育计划,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许洪媛.提高教师幼儿绘画作品分析能力的实践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05):86-88.

[2]黄琬莹.《纲要》下教师对幼儿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基于上海2所幼儿园的实证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6(30):133-136.

[3]郑志英.提升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观察、解读幼儿能力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27):69.

[4]吴忠.提升教师观察育人能力的园本化探索:基于幼儿绘画及其作品的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21(02):90-92.

[5]林峰.基于“学习故事”提高幼儿园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观察解读幼儿行为能力的研究[J].河南教育(幼教),2019(04):36-38.

猜你喜欢

美术活动美术作品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美术作品
小学美术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