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发展下关中城市群第二产业同构性的变化研究
2023-05-10杨培杰
摘 要:近些年,数字经济发展迅猛,逐步成为经济生活的生产要素之一,数字经济的发展印证了社会的进步,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在该大背景下,以数字化发展潮流为变量,研究在此背景下西北地区的产业同构程度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西北地区关中城市群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城市西安、咸阳、运城为研究对象,测算并实证分析其产业结构相似度与数字经济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2019年西安、咸阳、运城三个城市产业同构水平达到了均值水平以上,这足以引起有关部门和学者的注意,在城市群内部,充分抓住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提升整个城市群的发展韧劲,降低整个城市群内的产业同构程度,使其向合意的方向发展,以使城市群在“十四五”期间迸发出更强的辐射功能。
关键词:数字经济;产业同构;关中城市群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10-0074-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3.10.074
1 引言
2015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大数据已经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数字经济不断发展,在此宏观环境下,数字经济必然会对城市群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城市群作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源,科学地测量数字经济时代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同构程度,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鉴于第二产业在整个实体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其产生的波及影响,尤其对西北地区而言,第二产业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故文章以第二产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相似系数法,并以关中城市群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利用相似系数法判断产业结构相似程度的过程中,需要一个可供参考的标准值,目前该值未有统一明确数字,参考相关学者文献,普遍认为达到0.5以上即可认为产业同构程度过高,这会影响城市间的协同合作水平,位于0.5以下,即可认为产业的互补性较强,具有较大的产业整合空间。因此,文章确定以0.5为参考标准。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群内部的主要城市之间,产业结构的相似程度趋于稳定,但均达到了平均水平以上,这表明城市群内部的互补性有所降低。
2 數字经济发展对产业同构的机制分析
2.1 数字经济与需求结构
数字经济作为信息时代的新生事物,推动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升级,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需求结构。根据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的单个消费者需求理论,Q=Q(P,M,P相,等),套入到整个宏观经济社会中,同样存在D总=Q(P,M总,P相,等),而M的增长与整个社会生产要素的原始积累有着明显的关系。近些年来,大数据发挥的作用使其被归为一类生产要素,但不同于传统的资本、土地等,所发挥的作用是激发原有生产要素的潜力,使其呈倍数的增长。索洛余量中的科学技术进步的力量也有了具体的产业指向,即存在关系:M总=M(k,L)·N1,N代表的是数字经济发展对M的倍数影响,不同的产业部门影响不同,但可以确定的是N>1,代入可得D总=Q(P,M(K,L)·N1,P相,等)。其中D表示社会总需求,P表示某一类产品的价格水平,M表示收入,K为资本,L为劳动力,M为K、L的函数,N1表示数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乘数效应,在这里N1>1,因为技术的发展会相应提高收入水平,P相表示其他产品的相对价格水平。
由此可知,数字经济的发展影响整个社会不同部门之间的需求总量,而不同部门之间的需求量代表着需求结构的演变,进而影响不同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的变化。由该理论分析,数字经济对产业同构的发展起到符合社会预期的作用。
2.2 数字经济与供给结构
有学者对数字经济和供给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中国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优化自身产业结构,提高我国的供给能力与供给质量,使得我国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以数字经济驱动,以制造业数字化改造为基准点,争取占据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制高点,提升综合产业核心竞争力优势。这证明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可以提高我国的供给能力与供给质量。与面对的需求结构类似,数字经济的发展与供给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S总=Q(P,C(K,L)·N2,P相,I等)。其中S表示社会总供给,P表示某一类产品的价格水平,C表示成本,K为资本,L为劳动力,C为K、L的函数,N2表示数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乘数效应,在这里N2<1,因为技术的发展会相应提高资本的利用率与劳工单位时间内的生产率,从而降低成本,P相表示其他产品的相对价格水平,I表示投资水平。
2.3 数字经济与需求结构、供给结构
依据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总供给曲线,结合上述等式可得每个部门在数字经济发展下的总供给—总需求曲线的变动,不同地区、部门的曲线形式、均衡点不同,但大体走向类似,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看出,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形成更高水平的同构现象或异构现象,更高水平是确定的,因为数字经济的发展会显著提升社会总产出,但产业同构水平取决于不断完善的实证分析,但根据基本理论分析,其会降低产业同构水平,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3 变量、数据与研究方法
3.1 变量与数据
3.1.1 被解释变量:城市群内部第二产业同构性
城市群是国际竞争的基础单位,是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科学合理地测量城市群内产业的同构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城市群内不同地区间的产业结构的相似程度影响地区的进一步发展,越相似,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越不会凸显。
目前测度产业结构的常用方法为相似系数法和区位法,而区位法更适用于地区产业结构专业化的测度,虽然相似系数法有一定的缺陷,但是在文章的研究目标基础上,相似系数法仍然适用。其计算公式如下:
Rij=∑nk=1XikXjk∑nk=1X2ik∑nk=1X2jk
3.1.2 解释变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数据已和劳动力、资本并列为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但不同于其他的生产要素,数字经济发展程度的衡量目前尚无统一的工具,基于此,综合考虑数字经济数据的相关性和可获得性等,借鉴赵滨元的研究成果,使用“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万户)”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使用该指标,从相关性上看,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既是数据要素的生产主体,也是互联网平台的使用主体。因此,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兼顾了数字经济的数据要素和载体平台的双重属性,可以衡量数字经济的发展状况。从可获得性看,数字经济主要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目前,国家统计局尚无关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统一分类标准,数字经济的测算难度较大,而“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指标具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更适合进行不同时点、不同区域的比较分析和计量检验。
3.1.3 控制变量
經济发展水平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消费需求结构,从而影响产业结构。
科学技术水平差异:不同地区之间的科学创新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形成不同地区间产业结构的特点。
地区投资水平差异:地区投资水平的差异(Iijt)会导致在生产的最初环节,某些行业会获取超额利润,这样会吸引其他厂商的加入,随着厂商的加入,超额利润会向平均利润水平上靠拢,众多行业存在的这个现实情况,不可避免地导致产业结构的趋同。
3.1.4 数据来源
数字经济在当前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生产要素,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文章选取关中城市群的三个重要辐射城市2013—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测算指标、产业分类、数据来源分别来自西安、咸阳、运城等地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
3.2 方法与模型
文章通过广义最小二乘法检验数字经济时代城市群内第二产业间的产业同构现象,为此以产业同构相似系数(Rijt)作为被解释变量、以数字经济发展状况(Dt)为核心解释变量,构建如下基本计量模型:Rijt=α0+α1Dt+β1GDPijt+β2R&Dijt+β3Iijt+rt
式中Rijt表示i、j两市t年份的产业结构相似指数,Dt表示i、j两市t年份的数字经济发展状况,GDPijt、R&Dijt、Iijt分别表示各市各年份的经济水平差异、科学技术水平差异、投资水平差异,α0为常数项,rt表示随机误差项。
4 实证分析与结果
4.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文章对包含被解释变量在内的5个变量进行了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一阶差分条件下,采取LLC对变量检验均呈现一阶平稳状态。
4.2 实证结果分析
文章使用EViews 8.0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人均GDP、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同构系数反向变动,R&D经费投入指标和投资水平与被解释变量同向变动。从实证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产业结构的同构性有所降低,进而使得地区间的协同合作水平大幅提高,从而形成地区联动,带动城市群内经济快速发展,发挥辐射作用。
(2)国家制定的各种政策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近些年来,国家制定的大数据相关政策的落地执行,从供给角度看,有助于更好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整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需求角度看,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息息相关。
(3)由统计数据分析可得,虽然数字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业同构的进一步发展,但在文章所研究的关中城市群内部这种效应并不明显。
5 总结与展望
文章得出的结论在关中城市群内是成立的,但不同地区之间的数字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分析。文章在测算产业同构程度时所采用的相似系数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关会娟,许宪春,张美慧,等.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统计分类问题研究[J].统计研究,2020,37(12):3-16.
[2]赵滨元.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绩效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14):1-8.
[3]何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综述[J].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1(2):1-7.
[4]李英杰,韩平.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1(6):183-188.
[5]焦帅涛,孙秋碧.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21,40(5):146-154.
[6]林爽,赵磊.城镇化进程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门槛效应研究[J].旅游学刊,2020,35(11):27-41.
[7]程钰,陈延斌,任建兰,等.城市群产业结构与分工的测度研究——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6):1-5.
[作者简介]杨培杰(1999—),男,汉族,河南濮阳人,研究方向:产业关联、交旅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