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后习题,助力小学语文教学“提质减负”
2023-05-10林晓芸
【摘要】小学语文课后习题具有极强的指导性,能够帮助教师明确单元教学任务,让学生在习题练习中获得知识并激发创造性思维,掌握解题的技巧。推进课后习题教学能有效避免小学语文教学“课内减、课后增”的情况,帮助教师从整体把握单元学习核心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压力,落实“提质减负”的“双减”教学要求。
【关键词】课后习题;小学语文;“提质减负”
作者简介:林晓芸(1972—),女,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麟峰小学。
一、小学语文课后习题的重要价值
1.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呈现,明确反映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理念和教材的编写设计意图,指出了当前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主要目标、重难点等多方面内容,教师可基于课后习题设计更加科学的语文教学活动。
2.部编版小学语文课后习题是从理论性和实用性两个角度出发设计的,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实用性、生活性,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应用情况,助力教师优化调整教学方案。
3.学生借助课后习题进行课前预习,有助于在分析、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和课后习题相互联系并合理转化,以达到深入理解的效果,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此外,学生在完成课后习题的过程中会产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课前预习成效的重要体现。
4.语文课后习题是对课文内容、知识和思想的高度总结与提炼,反映了课文的中心思想,如《田忌赛马》的课后练习第2题为“连一连,把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标画出来。说一说:孙膑为什么要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习题将赛马的对阵图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方便学生对比和观察,使学生对孙膑安排赛马顺序的原因一目了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深度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
5.加强课后习题练习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和认知結构的发展和完善,如《跳水》的最后一道课后习题为:“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学生结合自身的认知和对课文的理解,在激烈的交流讨论中理解了船长的良苦用心,了解到逼孩子跳下海能避免其失足摔下甲板。这一课后习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也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并结合课文内容学会提炼、概括和总结。
二、小学语文课后习题的分类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可从呈现形式、功能、内容来划分,和常规的语文练习题相比,其题目类型和题目种类都更加丰富多样。
首先,课后习题从呈现形式来划分,可以分为听、说、读、写四大类。其中,听的习题相对较少,主要表现为听写生字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辨音能力、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听记能力以及联想能力,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并促进其思维的发展。说的练习通常是以朗读、背诵的形式开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发散思维。读的练习以默读和朗读两种方式呈现,有助于学生通过正确认识和理解字词的意思而有感情地默读、朗读课文,进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后习题中写的部分通常是通过仿写、续写、改编故事等方式呈现,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
其次,课后习题从功能角度来划分,可以分为积累性、理解性和应用性三大类。积累性习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课文生字、生词、拼音、语法知识和经典词句的记忆和积累程度,课后习题中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属于积累性习题范畴。理解性习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和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谈一谈对课文内容、主要人物、事件的了解和看法。比如,《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课后习题“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就属于理解性习题。应用性习题主要体现在写作方面,注重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如习作练习“他了”让学生根据片段描写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从多角度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旨在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知识应用能力。
最后,课后习题根据内容来划分,可分为问答题、辨析题、填空题、翻译题以及写作题等。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通常以问答题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课文内容、人物和故事情节的理解和看法,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学会根据课文中的经典词句进行仿写,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时候,问答题和辨析题、讨论题组合成一个题型同时出现,比如《军神》中“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后来为什么称他为军神?”需要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旨在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客观评判事物,养成批判性思维[1]。
三、课后习题教学助力小学语文“提质减负”的实践路径
(一)把握课后习题整体教学目标,构建学习支架
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课后习题有针对性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课后习题练习提高语文素养及综合能力。
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课后习题要求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并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第2个要求需建立在第1个要求的基础上,通过细读分析来解决,直击该单元语文教学的核心要素和目标。
在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将课文中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画出来,然后再大声朗读,接着用幻灯片将相关的句子投射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一步一步地交流探讨。第一步,让学生细细品读这些语句,从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三个方面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以小组形式交流和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第二步,让学生深入分析作者描写的毛主席的一系列动作、语言、神态,感悟这些描写都指向对毛主席的称赞和崇敬之意;第三步,再一次细细品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自身的理解与作者笔下所描写的毛主席是否有出入,是否矛盾。
通过三个步骤的分析教学,学生的理解得到进一步深化,从单纯地分析作者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技巧,升华为从一系列的描写中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并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毛主席形象,窥探其内心世界。理解毛主席当下的心情感受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是对语文知识的巩固、提升和应用,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学会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凸显写作核心,学会从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中准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文章的主旨大意。
(二)开放式课后习题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探究空间,同时给予相应的指导,让学生不仅能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也能了解他人的观点,逐步养成从多角度看待事物的能力。教师要利用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2],让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司马光》这一课的课后练习第2题要求学生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篇小古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讲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速读准、读通全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完整地叙述小古文内容,还能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的课文理解情况。在讲述故事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简短的小古文讲述得具体生动,把人物描写得鲜活、栩栩如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扩充故事内容,想象故事情节。
比如,针对“群儿戏于庭”,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群儿”是如何嬉戏的,可以用“有的……有的……”“一会儿……一会儿……”这样的句式进行扩写;再比如,针对“众皆弃去”,引导学生想象众人当时的神态、动作、对话,从而深刻刻画“群儿”当时惊慌失措的神态和争相奔走的动作。
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引导,让学生根据小古文中简单的一句话发挥想象力,在交流讨论中扩充故事内容,还原故事场景,把自己想象成当事人,从而紧扣古文内容以自己的视角创造性地讲述故事,进一步感受古文的魅力。
(三)以STEAM教學理念指导课后习题教学,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新课标提出,要应用STEAM教学理念构建跨领域、跨学科的现代化教学课堂,使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并整合知识概念,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的课后习题让学生想象“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并体会其中的乐趣。对于这一道课后习题,如果单纯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并不能直观地将故事中描写的优美景象生动地展现出来[3]。
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正确赏析并学会联系生活充分感受诗句中所描写的美丽景象。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可将语文学科和美术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这一句古诗,通过简笔画、水彩、水粉或者水墨画等形式画出脑海中想象的画面,借助画面让古诗的理解变得更加简单,借此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课后习题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课后习题的探究兴趣以及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四)将问题化整为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教师可通过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会故事的主要内容以及人物的主要关系和情感变化,感受游戏的乐趣并能深入理解课文主旨。
具体来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课本剧表演的情境,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编写剧本,将课文内容改写成人物之间的对话,分角色表演。教师需对角色的台词、表情、动作等进行艺术加工,使剧本更为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这将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4]。
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红楼春趣》一课,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在讲解完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编写剧本,对故事人物、内容、语言等进行创造加工,并讨论在表演的过程中要加上哪些表情和动作使人物更加生动、更加饱满,最后安排好服装和道具并进行排练。课本剧表演活动能够使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充分融入表演中,从而高效、高质量完成课后习题,促进语文能力的提升。
再比如,《草船借鉴》的课后习题“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读完课文后你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还想了解《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需要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思考,组织语言清楚地将故事叙述出来,学会提炼和总结,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教师可以开展以“讲故事”为主题的竞赛活动,让学生通过搜索资料、观看影视资料的方式,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故事脉络的把握,从而使学生配合相应的语气、语调、动作、神态将故事情节讲解得更加生动形象,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悦。
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的辅助下,学生在完成课后习题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梳理故事的方法,还理解了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从多元化的角度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而全面的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提质减负”的目标,教师需要将课后习题放在与课文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创新习题教学方式,使学生保持强烈的知识探究精神和求知欲望,在丰富多样的课后习题活动的助力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芮良敏.课后习题教学要“三思而行”[J].教学与管理,2019(23):51.
[2]邱志凯.“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2(05):66-69.
[3]何珠花.以大单元结构化阅读教学实现“减负提质”: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02):27-28.
[4]刘亚丽.“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减”与“增”[J].教育科学论坛,2022(14):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