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和他的革命领路人萧朴生
2023-05-10刘邦琨
刘邦琨
萧朴生,中国共产党旅欧小组创始人之一,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他大力促进青年觉醒,引导他们接受革命思想,指导华工、华人、勤工俭学生开展反帝运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萧朴生英年早逝,如今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事迹,但邓小平却对萧朴生终生铭记,并将他如何成为自己革命引路人的过程作了叙述。
邓小平的小女儿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中记载:父亲邓小平晚年常常回忆说,我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是受先进同学的影响和帮助接受革命思想并走上革命道路的,我的入团介绍人是萧朴生、汪泽楷两人……1925年共青团旅欧区支部负责人任卓宣、李大章等20多人被捕后,党的书记萧朴生同志指定我为里昂地区党的特别委员,负责指导里昂地区的工作……在萧朴生等人的引导下,我由一名普通的求学青年迅速锻炼成长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者。
蕭朴生赴法求学参与组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并引导邓小平加入
萧朴生,字朴儒,1897年10月4日生于四川省德阳县(今德阳市旌阳区)天元镇。由于父母早逝,自6岁起便随胞兄一起生活。在兄嫂关怀下,他先就近读私塾,后考入成都高师附中就读。1919年冬,萧朴生中学毕业后又考入成都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第二期)学习。此间,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时期,萧朴生思想先进,他和穆青、陈家珍、周权、程子健、李大章等受五四运动影响,勇敢地站在反帝斗争前列,一起组织了进步团体“劳人团”(又叫劳人会,即劳工神圣的意思)。1920年12月15日,萧朴生等70名同学乘法国邮船“智利号”从上海起程赴法,历时35天,于1921年1月20日顺利抵达法国南部大港马赛。在华法教育会的安排下,他们经由巴黎被送至各地等待做工,开始勤工俭学的生活。
邓小平比萧朴生先到巴黎3个月时间。邓小平,1919年底考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学习,1920年10月来到法国求学,先后在几所巴黎的中学求学,后因生活困难,不得不四处打工以维持生计。
勤工俭学,本是一面读书求学,一面做工求生存,但当时的情况远比这些勤工俭学生想象的要复杂、恶劣。这些留法留德学生中,公费求学和家境富裕的学生,勉强还能寻找到学校求学;自费和家境贫困的学生,身在异国他乡,衣食无着,就更谈不上求学了。萧朴生是公费留学生,他只进了一所中学学习半年,便因华法教育会停止发放所有留学生的生活维持费,不得不进入克鲁梭“史莱德钢铁厂”做散工以挣得微薄收入维持生活。邓小平后来也到这个厂做散工。在这里萧朴生认识了邓小平。
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战后时期,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从1920年下半年起,欧洲呈现一派萧条景象。许多工厂因工业原料缺乏而相继停产,一批军工企业也相继倒闭,法国失业人数剧增,再加上战后法国政府迭加新税、法郎贬值,人民生活困难。因此处境本就十分困难的中国留学生陷入欲工不能、欲学不得的困境之中。到1920年底,在法国的1600多名勤工俭学生中,找到工作的不到四分之一。另外,华法教育会一些工作人员的腐败作风及其对勤工俭学生的冷漠态度,以及宣布停发留学生的生活维持费,加剧了勤工俭学生生活的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勤工俭学生们过着朝不保夕的穷困生活,露宿街头、捡法国人扔掉的剩余食品食用者有之,加之生活卫生条件极差,生病也无钱治疗,饿死病死的勤工俭学生人数超过30人。为了生存,勤工俭学生发起了“争生存权,争求学权”的“二二八”运动。
之后,萧朴生先后结识了中国学生赵世炎、李立三、陈延年、陈乔年、周恩来、李富春、蔡畅、傅钟、刘伯坚、陈毅、聂荣臻等人。1921年5月,萧朴生与当时在克鲁梭的“劳人团”13名成员集体加入赵世炎、李立三领导的“勤工俭学者同盟”。不久,该同盟更名为“勤工俭学会”。在赵世炎、周恩来、萧朴生等人努力下,在共产党员张申府、刘清扬的指导下,建立一个旅欧青年共产主义组织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1922年6月3日,旅欧进步青年在巴黎西郊布伦森林的一个小广场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有18位代表,萧朴生作为旅法代表出席会议。这次会议庄严宣告“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简称旅欧“少共”)的诞生,并选出由赵世炎、周恩来和李维汉组成的“执行委员会”,旅欧华人的斗争从此开始新的篇章。不久,萧朴生加入中国共产党。
自旅欧“少共”诞生那天起,作为“少共”创建者之一的萧朴生便有一种使命感,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华工工作。他一面认真学习革命理论,一面又把共产主义的道理讲给勤工俭学生和广大华工听,并经常与他们一起讨论问题,启发他们追求进步思想。
也就是这个时候,萧朴生发现在克鲁梭工厂做工的邓小平思想活跃、敢想敢说、同情华工,尤其是邓小平对工厂监工欺压中国人的事敢于站出来反抗,维护中国人的人格尊严,并且积极参加赵世炎、萧朴生组织的华工和勤工俭学生关于中国问题的讨论活动。于是,萧朴生主动找邓小平谈心,引导邓小平提高思想觉悟,随后又借一些马列主义的书给邓小平看。邓小平从思想上奠定了共产主义基础,从实际行动中表现出初步的共产主义信念。1922年6月底,邓小平经萧朴生、汪泽楷介绍加入了“少共”。
在克鲁梭钢铁厂做散工是最苦的,首先是学不到技术,每天只在车间做杂活,劳动强度很大;其次是早、中、夜三班轮流,睡眠颠倒、饮食无常,真和机器一样不分早晚昼夜。初进工厂的邓小平就这样开始了繁重艰巨的劳动,今天从煤车向下运煤,明天搬运钢板,一会儿推铁屑,一会儿又要去拉钢条,工作一天下来,汗流浃背,疲惫不堪,浑身像散架一样,苦不堪言。
最让邓小平等人不能忍受的是法国工头的歧视凌辱。每天上工,工头就像影子一样跟在工人们周围,不允许稍事休息。一天,邓小平与几位同伴一起搬运钢板,由于几天来实在太累,搬得稍慢一些,工头就立即大骂起来。一名同学说:“我们还不习惯做工,力气小,干不快的。”工头蛮横地训斥道:“你既然力气小,就不必在这里干活了!”说着强行解雇了这个同学。邓小平实在看不下去,就与工头大吵一架,然后愤然辞职。正因这件事,萧朴生在邓小平身上看到了中国人的骨气,他向赵世炎作了汇报,组织决定让萧朴生发展邓小平加入勤工俭学会和即将成立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萧朴生反帝反封打前锋,邓小平积极协助办刊物
萧朴生经常与华工接触,十分了解旅法华工的情况,对他们被奴役和压迫的悲惨命运深表同情,同时也对华工像一盘散沙缺乏战斗力的情况深感忧虑。
为提高华工的觉悟和文化水平,萧朴生和旅欧党团组织的其他同志在工余时间帮助华工办起“工人夜校”“华工俱乐部”,动员傅钟、刘伯坚、邓小平等党团员和进步的勤工俭学生为华工义务讲学,向大家传授文化知识和讲授革命道理,这一行动进一步加强了勤工俭学生与华工之间的联系。
早在1922年8月,为更好地引导旅欧勤工俭学生和华工对帝国主义和各种反动组织进行斗争,旅欧党团组织出版了机关刊物《少年》。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1924年2月1日,又改《少年》为《赤光》。《赤光》的内容比《少年》更实际,页数扩充一倍,发行量大幅增加,影响力也大大加强。由于斗争形势所需,《赤光》的出版间隔大大缩短,编辑部人手便不够用。经萧朴生介绍,邓小平来到巴黎戈德弗鲁瓦街17号小旅馆内周恩来的房间,正式成为《赤光》编辑部里最年轻的成员。
最初,邓小平负责《赤光》的刻写和印刷,他白天做工,下工后到编辑部刻写文稿,油印并装订《赤光》。在周恩来、萧朴生帮助下,邓小平的业务能力提高很快,政治水平也大为提高,他的“油印博士”这个雅号,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为人所知的。后来,邓小平也开始参与编辑定稿,并撰写文章在《赤光》发表。萧朴生同周恩来、李富春、邓小平以及傅钟、李大章等都是《赤光》杂志社的重要成员和主要撰稿人。他们在《赤光》上发表文章,剖析帝国主义及其侵略政策,介绍苏维埃俄国各方面进步的情况,对国内时局进行评述,在当时旅欧华人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萧朴生接替党的书记指挥学运工运,邓小平上任鼎力协助领导反帝斗争
萧朴生、周恩来等旅欧党团组织负责人见年轻的邓小平思想进步快,业务精通,组织能力强,认识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心里十分高兴。1924年7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区支部(1923年,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更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根据萧朴生和周恩来的提议,大会选举邓小平、周唯真、余增生、李俊杰、徐树屏为新的执行委员会。此时,周恩来身为中共旅欧支部书记,因国内斗争的需要奉命回国,萧朴生接替任职。新的党团组织机构建立后,继续领导华工和勤工俭学生运动,反对帝国主义。萧朴生等党团组织负责人为配合国内反帝斗争夜以继日地工作,取得卓有成效的成绩,受到国内党中央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1925年5月30日,因上海资本家和帝国主义者无辜枪杀工人领袖顾正红,引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消息传到巴黎,华工和勤工俭学生个个义愤填膺,表示要同帝国主义斗争到底,萧朴生立即召集邓小平等人召开党团组织负责人会议。会议决定,立即组织发动广大旅欧华人声援国内的反帝斗争。
这场斗争震动了法国,也震动了整个欧洲。德国当局恼羞成怒,立即下令对参与此事的人员进行逮捕和镇压。但逮捕和镇压没有吓倒旅法的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他们认真总结经验,重新组织队伍,以新的斗争策略和方式继续开展斗争。6月24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决定:今后革命活动均以中国国民党驻法总支部的名义进行。
萧朴生忘我工作不幸病逝上海,邓小平继续战斗继承战友遗愿
萧朴生、傅钟、邓小平等领导的反帝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令法国当局十分恐慌,马上部署逮捕运动的组织者和主持人。旅欧党团组织负责人和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参加者都面临十分危险的境地。
为保护和培养旅欧华人中的革命力量,中共旅欧支部决定再转送一批同志赴苏联学习,同时决定一部分同志直接回国参加国内的革命斗争,时刻站在斗争前线的萧朴生经全体人员劝说同意回国。根据萧朴生的安排,一批未暴露的同志继续留下来坚持领导党团组织开展反帝工作,邓小平、傅钟等留了下来。
1925年10月,萧朴生经苏联向中共旅莫支部和共产国际汇报工作后,辗转回到上海。离开法国时,他对继续留在欧洲坚持斗争的邓小平、傅钟等人风趣地说:“国际帝国主义者只能够把一切革命的战士由这一国驱逐(到)那一国,而我们奋斗的目的是要把它们驱逐出地球以外!”临别前,萧朴生握着邓小平、傅钟的手,说:“现在就由你们来扛起中共旅欧党团组织的大旗了,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将反帝斗争进行到底!”旅欧党团组织两位新领导人坚定地表示要继续战斗。
萧朴生回国时,周恩来亲自前来迎接,并传达中央对萧朴生工作的安排意见,让其在上海大学教书,与林伯渠等一起培养党的干部和革命人才,同时在上海从事济难工作,保护受迫害的革命同志。
萧朴生回国之后,在法国的邓小平、傅钟等人勇敢地肩负起旅欧党团组织的重任。到1925年底,虽然在法国的党团员已减到130人左右,分属5个支部,但他们依然信心百倍为党工作着。
遗憾的是,1926年10月,萧朴生因积劳成疾,病重入院,不久经医治无效,与世长辞,时年29岁。
后来因为处境的危险,邓小平与傅钟、邓绍圣、李卓然等20多人于1927年1月7日晚,秘密离开法国前往苏联。
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一年后回国,与刘伯坚等人一起,被党组织安排在冯玉祥的部队里做政治工作。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后,邓小平机警地离开冯玉祥的部队去武汉寻找党中央,当时的党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任命邓小平为中央唯一的秘书(后更名为秘书长)。在中央机关,邓小平得知自己的革命引路人萧朴生已在上年于上海病逝。当时,由于形势的险峻,邓小平未能前去上海瞻仰萧朴生之墓,但他对萧朴生的病逝深表悲痛和怀念。他以萧朴生为榜样,在党的领导下,激勵自己积极为党工作,坚定地沿着革命的道路不断前行,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责任编辑:孔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