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信息流淹没的我们,该如何自救?
2023-05-10凯斯特·施兰茨
凯斯特·施兰茨
每天,我们都被海量的信息轰炸着,仿佛应当知道这个世界发生的一切事情。然而,密集的信息流会阻碍大脑对内容进行深层次处理,并最终导致我们的记忆力下降。所以,花一些时间来放空大脑、“与世界脱节”吧!
以前,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与时俱进、见多识广、思想开明的人,但现在,我越来越不敢这么说了。虽然我想努力跟上时代,但总觉得越来越无能为力。每天,海量的信息通过各个渠道持续涌来。早上我一睁开眼,手机就已经推送来了今天的第一批新闻。我还没完全清醒过来,就已经有人发了个人动态、电子邮件或评论分析。似乎每个人都说了些什么,但又几乎没有人真正获悉到什么或提出自己的看法。贯穿一整天的各类新闻就像嗡嗡作响的蝗虫,成群结队地飞到我们身上,而且数量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世界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向我们逼近,我们只能被动接受永不停歇的信息流,几乎无法反抗。
似乎对所有事情,我们都应当给出点反应:气候变化、素食主义、性别平等、新冠疫情、加密货币、最新剧集、高超音速武器、疫苗加强针、投资和退休计划……
“你怎么认为?”“你不也觉得……?”“你听说了吗?”
“是,我听说了,但不太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等我再了解一下。”原本我应该这么回答,但实际上,我往往是当时就随意发表了看法,不会进一步去研究。世界上最危险的按钮,就是网络社交媒体上的“发送”键。通过它,人们可以快速制造各种消息。“网络舆论风暴”成为一种新的审判方式,人们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曲解、冲突、争吵和仇恨。
60多岁的我仍有求知欲,也愿意聆听。问题是,别人愿意听我的意见吗?最近,一位年轻的女士仅仅因为我和她观点不同,就评价我是“典型的白人老男人”。对她来说,我属于一个特定的群体。如今,似乎每个人都会指着另一个人说:“你属于某某群体!”“你应该学习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你的想法完全错误!”“你应该去了解哪些观念是正确的!”
世界一直在变化,这一点从未改变。只是,如今这种变化快到让我头晕目眩。虽然羞于承认,但在很多事情上,我确实都在不懂装懂,嘴上说着“我知道,我都知道”,其实一无所知。就比如之前有位朋友对我说:“如果你不买比特币,就太傻了。”我习惯性地点了点头,但其实我根本不知道加密货币到底是什么,而且说实话,我也不想去了解。对我而言,能弄清楚怎么买股票和债券,就已经很开心了。虽然每天都在用搜索引擎查资料,每天都读很多新闻,但我总觉得自己获得的知识反而越来越少。刚刚才粗略了解或消化了一条新闻或一个事件,下一条新闻就立即涌过来,催促着我去读懂并发表观点。
畅销书《清晰思考的艺术》的作者、哲学家罗尔夫·多贝利认为,新闻的泛滥给人一种“我更好地了解了世界,并以某种方式与之建立了联系”的错觉,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新闻会让人们分散注意力、浪费时间,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与大多数人的个人生活以及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毫不相干。我必须消化所有被强加在我身上的“突发新闻”吗?我一定要知道凯特·米德尔顿的网球打得有多好,或者里希·苏纳克刚刚发了什么动态吗?
多贝利建议“完全放弃新闻”,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做到。昨天刚发生的事情,今天就成了“旧闻”。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我们都能立刻获知,这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也前所未有。而且,我们自己也在网络上发动态、上传照片,在因接收太多信息而感到不堪重负的同时,也成了给别人制造压力的“信息制造机器”。
现如今,哪怕是在等车时,我们也会盯着车站的大屏幕,看上面循环播放的各种资讯。在没有屏幕的地方,我们就会掏出手机来看,比如在地铁上。德国一家公立保险机构针对德国人的数字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近3/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天都会多次上网或一直保持在线:用社交媒体处理公务、收发电子邮件、浏览新闻、看影视剧、玩电子游戏、在线购物……人们可获得的信息数量每分钟都在增加。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能源部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世界的数据量已达到50多泽字节。如果将这些数据全部存在光盘上,再将光盘堆起来,能达到惊人的260万公里高,大约是地球周长的63倍!
精神病学家沃尔克·布施在《清空大脑!》一书中写道:“数字信息的持续轰炸正逐步堵塞我们的大脑。”密集的信息流会阻碍大脑对内容进行深层次处理,最终导致我们的记忆力下降,留在脑海里的东西越来越少。我们的大脑习惯了舒适模式,丧失了熟记事物的能力。
那么,“信息節食”是可行的解决方案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甚至很有可能必须不时地进行“数码禁食”,因为下一波数字化浪潮正席卷而来——人脑和电脑直接连接。如果这种技术得以普遍应用,那么数字世界的一切都会变得更快。
布施建议,既然无法逃避,那就换一种方式与这个世界相处。每天拿出15到30分钟的时间,关掉手机,静下心来感受周围环境。只有当大脑有机会安静思考时,我们才能更好地感受自己的内心,消化过往经历,整理信息,并将它们记住。此外,“有选择地接收信息”也是明智之举。选择有限的内容,在阅读或观看的过程中保持专注,进行反思,加以追问,也能提升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
[编译自德国《明星》]
编辑:周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