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棱观塔建筑结构与营造技术分析
2023-05-09孙航
孙航
八棱观塔建于辽代,为八角形实心十三级密檐式砖塔,其造型玲珑挺拔,雕刻精美繁复,建造技术高超,地域特征和时代特点鲜明。八棱观塔是辽代砖塔中具有代表性的遗构之一,是研究国内辽代佛塔、辽代建筑的重要实例。现从八棱观塔的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与营造技术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和简单分析。
我国的佛塔起源于古代印度的“窣堵坡”,东汉初期佛教传入我国,佛塔这种建筑形式也随之传入,并与我国传统建筑和文化结合发展形成中国古塔。我国早期佛塔主要是木结构楼阁式和亭阁式塔,随着历史的发展、建筑材料和工程技术不断进步,佛塔的结构和形式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东汉至南北朝时期,佛塔以木塔为主,由于木材易腐朽、易受虫蛀、易被火焚,导致木塔极易被损毁,为延长佛塔的寿命,聪明的工匠改用砖石来建造佛塔。唐朝时期砖塔建造技术已经发展到很高水平,并成功地创造出仿木构楼阁式塔和密檐式塔。宋、辽、金时期砖塔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南方地区多为楼阁式砖塔,北方地区多为密檐式砖塔。密檐式砖塔在辽代有了极大的发展,在华北、东北地区形成了密檐式塔的特殊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存辽塔约有一百座,其中在辽宁省境内现存辽塔约40座,八棱观塔是众多辽塔中独具特色的精品之作。
八棱观塔坐落在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大平房镇八棱观村的塔山顶上,山下大凌河自西南向东北蜿蜒流过,距离河对岸4.5千米处是朝阳县木头城子镇,现保留有辽太袓为安置所俘汉民在唐代昌黎城旧址修建的早期建州城遗址。距离塔东北7.5千米处的黄花滩村保留有辽圣宗时因屡遭水患而迁至河北岸的建州城。塔南山腰的平台上仍留着清代寺庙的建筑基础。因山顶辽塔为八角形,寺庙名为“八棱观”,山下村庄称八棱观村,这座辽塔称八棱观塔。该塔造型玲珑挺拔,雕刻精美繁复,建造技术高超,地域特征和时代特点鲜明,是辽代砖塔中具有代表性的遗构之一,是研究国内辽代佛塔和辽代建筑的重要实例,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辽宁省展开了对辽塔的保护维修工作。借此机会,笔者对八棱观塔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该塔的建筑结构特点和营造技术做了详细记录。现在,拟对八棱观塔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及营造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和简单分析。
建筑结构
八棱观塔为八角形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由基座、须弥座、塔身、塔檐、塔顶和塔刹组成,现高42.3米,塔身直径11.2米。
基座与须弥座
基座为青砖砌筑,高0.68米,宽14米。台面用青砖铺满,宽1.40米。朝阳境内其他辽塔的基座都比较高大,仅该塔基座比较低矮。
须弥座共三层,总高6.32米,底边长4.32米,上边长4.05米。第一层台座为素面,略有收份,顶部雕饰一周连珠纹,向上依次为罨涩砖、混肚砖、束腰、直线涩砖、仰莲和砖枋,砖枋上下边缘雕饰连珠纹,束腰每面设三个壸门以版柱间隔,转角处设有角柱。每层须弥座砖雕题材内容不同,做法和形制相近。第一层须弥座壸门内雕刻兽面和卷草纹,门外两侧雕刻化生童子、乐伎人物等,砖枋为素面。第二层束腰砖雕损毁严重,仅西北和南面保留蟠龙版柱,砖枋两端箍头雕刻如意云纹,中间部位雕舞乐人或化生童子。第三层束腰壸门内雕刻歌舞伎乐人,他们或奏乐,或舞蹈,或奉食……体态丰满、身姿婀娜,门板雕刻侍者,他们或撑伞盖,或执幡,或托宝珠……神态恭敬庄严。版柱雕刻一座十三层密檐式小塔,束腰转角处雕刻金刚力士,砖枋两端箍头雕饰如意云纹。向上为圭角与仰莲台座相接。莲台座雕砌四重莲瓣,高0.82米,边长4.35米,台面宽出塔身1.14米,莲瓣造型比较瘦长。
塔身
第一层塔身高2.7米,边长3.4米,转角处设圆形倚柱,直径0.42米,收分明显,柱头带卷杀。柱头上施普拍枋,高0.07米,宽3.45米,枋下设阑额,高0.14米,宽3.14米,转角出头均采取垂直截齐做法。塔身浮雕构图相同,中央主位为高浮雕菩萨坐像一尊,菩萨像腰部凸出塔身0.21米,上方雕砌华盖,头部饰环形背光,下方两侧雕胁侍,胁待上方叠涩砌筑两层砖檐,砖檐上雕刻四朵祥云。菩萨像头部两侧雕刻飞天,飞天外侧雕十三层密檐式小塔。菩萨头顶宝冠,身着内衣,项戴缨络,外披袈裟,双手结印,双腿跏趺坐于仰莲台座,莲台雕饰重瓣仰莲置于须弥座之上,莲台座比塔身宽0.59米。第一层塔身砖内容丰富,构图紧凑,层次分明。其他各層塔身则为素面,上施普拍枋以承托斗栱。
斗栱
八棱观塔塔檐层层设制斗栱,所有斗栱均为批竹昂式耍头,共计252朵斗栱,11种形制。大檐斗栱为五铺作双抄计心造,设转角铺作两朵,补间铺作一朵。栌斗与泥道栱之间横向出一道小栱头,转角铺作采用附加角斗增加一缝的做法,转角柱头铺作出45°斜华栱,附角斗也出45°斜华栱,补间和转角铺作的慢栱、瓜子栱和令栱相互连接为鸳鸯交首栱,令栱之上的齐心斗和散斗承托着檐枋和檐檩。二至四层为四铺作单抄计心造,设转角铺作两朵,补间铺作两朵。转角铺作出45°斜华栱,令栱之上的齐心斗和散斗承托着替木及檐檩。五层亦为单抄四铺作计心造,设转角铺作两朵、补间铺作一朵,均出45°斜华栱,令栱之上的齐心斗和散斗承托着檐枋及檐檩。六层为单抄四铺作计心造,转角铺作附加角斗,补间铺作一朵。七、八两层檐斗栱减少一铺作,栌栱上出泥道栱和华栱,转角铺作和补间铺作之间施一缝丁头栱。九至十三层斗栱设转角铺作两朵,补间铺作一朵,与第八层斗栱形制相同,转角铺作用与补间铺作无丁头栱。六层以上斗栱的令栱均心齐心斗和散斗承托着替木及檐檩。
塔檐与塔刹
十三层塔檐层层内收,第一层檐直径为9.67米,第十三层檐直径为6.82米。檐檩上平铺望板砖和仿木砖制椽飞与木构屋面做法一样,砖椽截面为椭圆形带梢头,椽尾长径0.1米,短径0.9米,椽头长径0.09米,短径0.06米。砖飞截面为长方形带梢头,椽尾宽0.09米,高0.11米,椽头宽0.06米,高0.09米。塔檐转角安装柏木角梁,飞檐中央安装柏木腰梁,即木质飞椽。塔檐翼角冲出3或4个椽飞,起翘高约0.04~0.05米。椽飞以上铺砌望板砖反叠收进,筒板瓦覆面。塔顶残损严重,塔刹不存。清理塔顶时,在水平于十三层塔檐的中心位置发现一方形刹杆孔,长0.18米、宽0.15米、深0.34米。
建筑材料
辽塔的建筑材料以青砖为主,塔体根据施工技术要求,不同部位所用青砖的尺寸规格也有所不同。塔檐铺设筒(板)瓦或筒(板)瓦砖,粘合物以黄土浆和白灰浆为主。
砖瓦
八棱观使用的青砖泥质细腻,烧制的火候较高,有素面和粗绳纹两种纹饰。素面砖的尺寸有两种规格,均用于十层以上塔檐和塔顶。粗绳纹砖用于塔体其他各个部位。现将八棱观塔青砖尺寸规格归纳如下表。
筒瓦、板瓦均为泥质灰陶。筒瓦前端略宽,断面呈圆弧形,正面无纹饰,背面施布纹,长0.37米,宽0.165米,厚0.02米。板瓦前宽后窄,断面为弧形,凹面施布纹,前宽0.25米,后宽0.21米,厚0.02米,总长0.39米,瓦舌长0.04米。华头瓦折沿呈长条形,上下两边及中间各饰一道凸棱纹,凸棱纹之间压印两排方向相反的斜条纹。在清理塔下地面时发现瓦当残块,风化严重但可辨识纹饰为兽面纹。
角梁、腰梁
木梁均以柏木枋制作而成,多数木枋有卯眼,因年代久远,木枋两端均有不同程度的糟朽,角梁残长0.8~1.2米、宽0.08米、厚0.12米,第五层西南的角梁前端残留有铁质风铎挂钩。
粘合物
八棱观塔外皮涂刷白灰浆,塔檐和塔顶使用少量黄黏土掺白灰再加糯米浆混合而成的泥浆,塔心和其他不重要的部位使用黄黏土泥浆砌筑。
营造技术
施工脚手架
建造辽塔“均采用脚手架施工,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顶杆双排脚手架,一种运用插杆单排脚手架。这是根据辽塔身洞眼做出施工方法的判断。依据插杆洞眼的分布情况,分析出脚手架有以下几种形式。洞眼插干脚手架有双洞双排、双洞三排、双洞四排。”[1]。八棱观塔一层塔身虽有洞孔的痕迹,但排列方式与其它层塔身洞孔不同,经探测,孔道并非直线,故此判断塔身洞孔为通风孔。另外,八棱观塔一层塔身雕刻内容丰富,布局紧凑,为了效果美观,脚手架施工采取了顶杆双排脚手架方式。其他各层塔身洞孔有序排列,每面为双排洞孔,由此推断二至十三层塔身施工采用了双洞插杆单排的脚手架方式。
塔基
辽塔的地基建造十分重要,首先要选择好的地势,拥有良好的地基条件方能动工。在平原土地建塔以土为基础,首先夯实基础,地基必须能够承受塔体重量,才能使佛塔历经千年不倾斜、不倒塌。如果在山石上建塔,可以山石为基础,石质必须坚硬牢固。八棱观塔建于石质坚硬的山丘顶部,基础坚固,排水流畅,故此塔台基砖体无常见的酥碱等破损现象,亦无不均匀沉降现象。
塔体
辽塔的塔体主要有实心和中空两种。“实心塔的内部有用砖全部满铺满砌的,也有用夯土夯实填满的。纵或有些实心塔内也有用木骨填入,以增加它的整体连接或增强挑出部分的承载力,但结构仍然比较简单。”[2]从八棱观塔塔顶、塔身的破损断面来看,塔心部分是用砖全部满铺满砌的,但用砖较为粗糙,砌筑方式没有固定规律。塔体外部采用垒砌、叠涩和镶嵌的砌筑做法进行包砌,多数用砖都经过雕琢和磨制。辽塔基座多为砖造素面,须弥座和塔身部位施以大量砖雕作为装饰。八棱观塔也具备这些特征,基座采用了顺砖和丁砖结合的砌筑法。塔身和须弥座的砖雕艺术构件均由停泥砖预制雕刻,经过烧结再做修整加工,然后按施工设计的图案进行砌筑和镶嵌,施工缝0.5~1.5厘米。须弥座砖雕题材丰富,形式繁缛,束腰壸门均为双层叠涩砌筑,砌筑做法根據预制砖雕大小采用顺砖和丁砖相结合的做法。塔身由倚柱、普拍枋、阑额和内容丰富的砖雕组成,倚柱由24块外轮廓为半圆形的青砖砌筑而成,普拍枋和阑额砌筑形式以顺砖砌筑为主。
斗栱
八棱观塔的斗栱材宽为0.11米,单材厚为0.14米,栔高0.075或0.07米,宽广比约11.8:15,大于《营造法式》规定的10:15的规定。斗栱的构件亦为预制,经过烧结、磨制加工,再进行砌筑安装。该塔斗栱虽为砖制斗栱但也体现出了幽度、栱眼、卷刹分瓣、异形栱斗等木制斗栱所具备的特征。
塔檐
辽代砖塔的大檐有木构出檐和砖构两种做法,木构出檐即在斗栱之上置檐檩,檩上铺设木椽以承托塔檐。砖构塔檐即在檐檩上置仿木砖雕椽飞,仅在转角和塔檐中间施木梁来承托、拉结砖砌塔檐。八棱观塔每层塔檐均采用砖构出檐做法,因砖质椽飞抗剪力差,为增加塔檐承载力和稳定性,望板砖和反叠砖的砌筑形式均采用丁砖砌筑做法。用材方面使用了塔砖中规格最大的条形砖砌筑望板和反叠涩檐,使用白灰浆做粘合物。檐檩和椽、飞的制作安装工艺与砖雕斗栱的做法相同。檐檩的砌筑方式是根据斗栱的位置采取丁砖和顺砖相结合的做法。叠涩檐多以丁砖砌筑,层层收进,砖面砍成斜坡状,形成一个平缓的坡面,然后铺设泥背瓦。二至十三层塔身的砌筑方式根据本层塔身宽度变化采用了三顺一丁或是一顺一丁的做法,转角砖为预制的异形砖。由于原始塔顶塌毁、塔刹无存,其营造技法无从考究,但通过对八棱观塔附近的黄花滩塔和东平房塔的塔顶保存状况的堪察结果推断,辽塔塔顶举折的坡度与塔身的收份、高度和塔顶宽度有一定关系。
砖雕
辽塔砖雕艺术的技法分为两大类,一种为圆雕,一种为平雕。八棱观塔塔身中央雕砌的华盖、菩萨像、莲台、须弥座均运用了圆雕中的高浮雕技法,主位菩萨像两侧的胁侍、飞天、灵塔、背光和祥云则运用了剔地凸起的阳刻技法。塔身浮雕中的灵塔是由一整块砖制作而成,由此推断,该塔塔身浮雕砌筑采用了垒砌与镶嵌两种方式,首先垒砌倚柱,再用素面砖和预制好的飞天、胁侍、祥云及菩萨像和华盖的浮雕花砖包砌塔身,在砌筑的过程中按设计方案预留出安装灵塔的施工凹槽,然后嵌入雕刻灵塔的砖块,最后砌筑菩萨佛的腿部和须弥座。须弥座束腰壸门由双层砖叠涩筑砌而成,壸门内、版柱和角柱的砖雕运用了剔地凸起的阳刻技法,其他部位的砖雕则采用了平雕阴刻技法。八棱观塔砖雕技艺精湛,作品线条流畅,风格浑圆突兀,层次感强烈,充分体现辽代高超的砖雕技术和深厚而精美的艺术风格。
以上从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及营造技术三个方面对八棱观塔进行了全面解析,发现八棱观塔除具有辽塔的普遍特征之外,也具有造型玲珑挺拔,营造技法精湛的独特之处,这座千年古塔仍是辽代砖塔中的精美之作。
参考文献
[1]张驭寰.古塔实录[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罗哲文.中国古塔概览[M].北京:中国外文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