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辅助通气下无痛支气管镜检查在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05-08梁宇峰朱琳玲杨芳琼杨纯爱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8期
关键词:进镜低氧支气管镜

梁宇峰,朱琳玲,杨芳琼,杨纯爱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广西 玉林 534000)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痛支气管镜在多种支气管、肺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得到应用,且安全性较高。但是,无痛支气管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镜身在检查期间会占用部分气道,从而可影响患者的通气情况[1]。低氧血症患者血液中含氧量不足、动脉氧分压相对较低,在进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时,其肺部通气量会进一步下降,不利于检查的顺利进行,甚至可诱发呼吸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因此,为保障低氧血症患者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期间的安全性,需要采取合理的通气方案,以改善患者的氧合状态。鼻导管吸氧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通气方案,可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氧气支持,从而纠正机体缺氧的情况。但该通气方式容易受患者呼吸运动的影响,且氧分压浓度不恒定,应用价值有限[3]。无创辅助通气可直接经口鼻罩或面罩给氧,对气道及声门的开放有积极意义,有助于降低气道阻力,提升肺泡的有效通气量[4]。基于此,本文选取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 年8 月至2022 年8 月收治的80 例需要进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低氧血症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无创辅助通气下无痛支气管镜检查在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 年8 月至2022 年8 月收治的80 例需要进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低氧血症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1)动脉氧分压<60 mmHg,氧合指数≤300 mmHg ;(2)无血液系统疾病;(3)可耐受无痛支气管镜检查;(4)声门无明显狭窄。排除标准:(1)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3)存在肝、肾功能不全;(4)合并免疫系统疾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0 例)和常规组(40 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4 例,女性患者16 例;年龄45 ~75 岁,平均年龄(63.45±8.12)岁;体质量47 ~62 kg,平均体质量(54.33±4.12)kg。常规组中,男性患者26 例,女性患者14 例;年龄48 ~78 岁,平均年龄(64.11±8.26)岁;体质量45 ~63 kg,平均体质量(54.19±4.26)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无痛支气管镜检查前6 h 禁食禁饮,并连接迈瑞心电监护仪(mindray,型号:iPM10)对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以2% 利多卡因麻醉鼻前庭及咽喉部,待麻醉起效后,利用电子支气管镜(日本Olympus,型号:BF-F260)开展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检查期间,为常规组患者提供鼻导管吸氧,研究组则给予无创辅助通气。鼻导管吸氧的具体方法:检查鼻腔内有无异物、管腔是否通畅,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清理鼻腔,将鼻导管插入鼻腔,将吸氧浓度设置为2 ~10 L/min,使指尖血氧饱和度(SpO2)>95%,支气管镜检查经鼻通路开展操作。无创辅助通气的具体方法:自支气管镜进镜前10 min 开始使用凯迪泰无创呼吸机进行无创辅助通气,将无创呼吸机设置成T 模式,氧浓度设为2 ~5 L/min,吸气压与呼气末正压分别设定为10 ~20 cmH2O、4 ~6 cmH2O,使指尖SpO2>95%,支气管镜检查通过无创面罩上方的操作孔经鼻通路开展操作。两组患者在支气管镜检查结束后均持续通气10 ~30 min,待SpO2稳定后结束通气。若支气管镜检查期间指尖SpO2<90%,需要立即停止操作或退镜,待SpO2上升至90%及以上方能再次进镜;若指尖SpO2<80%,应终止检查,并持续通气。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进镜前及进镜后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SpO2。(2)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进镜成功率及支气管镜检查终止率。(3)比较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躁动、呛咳、呕吐等。(4)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咽喉肿痛、咳嗽、出血等。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采用t、χ² 分别对计量资料(±s)及计数资料(%)进行检验,结果为P<0.05 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进镜前后生命体征的对比

进镜前,两组的各项生命体征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镜后,两组的SpO2均较进镜前降低,HR、DBP、SBP、MAP 均较进镜前升高,且研究组的SpO2较常规组高,DBP、SBP、HR、MAP 均较常规组低(P<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进镜前后生命体征的对比(± s)

表1 两组进镜前后生命体征的对比(± s)

组别 DBP(mmHg)SBP(mmHg)进镜前 进镜后 进镜前 进镜后研究组(n=40)76.65±6.31 82.62±7.74* 115.86±10.34 124.30±10.67*常规组(n=40)76.12±6.33 88.10±7.94* 116.11±10.27 131.21±10.89*t 值 0.375 3.125 0.108 2.866 P 值 0.708 0.002 0.913 0.005

续表

2.2 两组一次性进镜成功率及支气管镜检查终止率的比较

研究组的一次性进镜成功率较常规组高(P<0.05)。两组的支气管镜检查终止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一次性进镜成功率及支气管镜检查终止率的比较[例(%)]

2.3 两组检查过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常规组低(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检查过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例(%)]

2.4 两组检查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两组检查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检查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例(%)]

3 讨论

低氧血症患者的氧合指数较低,在开展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时,其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肺通气量进一步降低,不利于检查操作的顺利进行[5]。鼻导管吸氧是一种经鼻通气方案,可持续为患者提供高浓度氧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肺通气量,改善患者的氧合状态。但是,鼻导管吸氧的密闭性较差,通气有效率较低,且容易受自主呼吸的影响,对低氧血症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程度有限[6]。因此,为提高低氧血症患者无痛支气管镜检查过程的安全性,需要对通气方案进行优化。无创辅助通气具有便捷、无创的优势,可缓解呼吸肌疲劳,且人机协调性较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情况及氧合状态[7]。基于此,本研究对无创辅助通气下无痛支气管镜检查在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进镜后两组的SpO2均较进镜前降低,HR、DBP、SBP、MAP 均较进镜前升高,且研究组的SpO2较常规组高,DBP、SBP、HR、MAP 均较常规组低(P<0.05)。说明无痛支气管镜检查可对患者的生命体征造成影响,但无创辅助通气能够将该影响减轻,有利于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究其原因为,支气管镜的进入可令患者的气道阻力增加,使肺部通气量下降,同时镜身可对气道黏膜造成物理性刺激,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进一步增加气道阻力,不利于机体的正常氧合,进而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造成影响[8];而无创辅助通气不易受患者自主呼吸功能的影响,其气道压力较稳定,可减少呼吸肌做功,使呼吸肌得到充分休息,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左室后负荷,为心输出量的增加提供助力,进而可提高通气的有效率[9]。同时,无创辅助通气能够提升肺部的顺应性,有利于增加潮气量及肺泡通气量,快速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数,为二氧化碳的排出提供助力,减少乳酸生成,促使机体恢复供氧-需氧平衡,对生命体征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10-11]。有研究指出,无创辅助通气的应用可通过增加上气道切面面积改善通气量,有利于气道及声门的开放,并增加氧弥散,因此可降低支气管镜操作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12]。除生命体征外,支气管镜检查过程是否顺利同样是评价通气方案应用价值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中,研究组的一次性进镜成功率较常规组高(P<0.05);两组的支气管镜检查终止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在开展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时,为低氧血症患者实施无创辅助通气可提高一次性进镜成功率,并能确保支气管镜检查的顺利进行。这是因为无创辅助通气有助于声门及气道的开放,能让医师清晰、完整地观察咽喉的生理结构,并有利于支气管镜的进入,同时该通气方案能改善患者的血氧状态,可减少因SpO2过低而导致的退镜事件,为检查的顺利开展提供助力[13-14]。本研究中,研究组有3 例患者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的SpO2<90%,常规组则有26 例患者的SpO2<90%,需要立即退镜,待其SpO2≥90% 后方能继续操作。同时,常规组检查过程中有2 例患者SpO2<80%,为避免脑缺氧、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终止了支气管镜检查。此外,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检查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是评估通气方案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检查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无创辅助通气可降低无痛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且未增加相关并发症。究其原因主要是,相较于鼻导管吸氧,无创辅助通气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一次性进镜成功率,从而可有效避免多次进镜及退镜对患者咽喉组织的损伤,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保障检查的安全性[15]。

综上所述,在无创辅助通气下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可降低相关操作对低氧血症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一次性进镜成功率,并降低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对检查安全性的提升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进镜低氧支气管镜
结肠镜不同进镜次数对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结肠镜进镜难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三步法”输尿管镜技术在输尿管镜入镜中的应用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超声小探头引导下经支气管镜活检对于肺外周病变诊断价值
经鼻胃镜检查86例临床分析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低氧促进hBMSCs体外增殖中的作用
经支气管镜活检联合刷检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
痰热壅肺证肺炎患者纤维支气管镜象表现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