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药品不良反应主动监测模块的应用探讨

2023-05-08魏传梅高菲张华琦路长飞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年4期
关键词:例数科室药品

魏传梅,高菲,张华琦,路长飞

1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学部,滨州 256603;2 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济南 250014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多发生在医院,通常实际发生量多于自发上报量,且自发上报的ADR 报告在监测过程中均有时间滞后的情况[1-2],因此如何及时预防、监测、上报ADR,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十四五”国家药品安全及促进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药物警戒体系。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ina Hospital Pharmacovigilance System,CHPS)是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组织开发的辅助监测哨点发现、报告、评价药械不良反应/事件,开展重点监测、上市后研究,获取药械警戒信息的信息化系统,其辅助报告模块可实现主动获取患者各项信息的功能,提高了ADR 上报的时效性与准确性,获得了医疗机构的认可[3-6]。但现阶段,多数医院的CHPS 使用者并不能熟练运用系统的各个模块,对其产生的结果也不能完全理解,系统功能并未得到充分使用。为加强信息化工具在医院药物警戒工作中的有效使用,探索CHPS 主动监测模块如何在ADR 上报中发挥作用,2020 年下半年,笔者使用CHPS 对本院ADR 开展主动监测,并与自发上报的ADR 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CHPS 的深度利用提供新思路,提高ADR 监测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本院2020 年7 月~2020 年12 月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79例ADR报告。其中,自发上报303 例,设为A 组;主动监测上报76 例,设为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报告内容,按照报告例次、各类型报告例次、怀疑药品、损害部位等进行统计,采用Excel 软件录入数据,核实后导入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统计结果

统计两组ADR 报告例数及各类型例数(表1),A 组和B 组ADR 报告例数分别占总例数的79.95% 和20.05%。其中A 组一般的ADR 报告例数(n=194)占总数(n=239)的81.17%,新的、一般的ADR 报告例数(n=29)占总数(n=35)的81.17%,严重的ADR 报告例数(n=77)占总数(n=101)的76.24%,新的、严重的ADR 报告例数(n=3)占总数(n=4)的75.00%,各类型ADR数量均为B 组的3 倍及以上。

表1 两组ADR 报告类型构成比 n(%)

2.1 组内ADR 报告类型构成比

对比两组组内ADR 报告类型构成比,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2)。

表2 组内ADR 报告构成比 n(%)

2.2 两组ADR 报告药品品种比较

按药品通用名统计,两组共收集到210 种药品的ADR 报告。其中,A 组183 种,占总品种数的87.14%;B 组54 种,占总品种数的25.71%。

B 组中,ADR 报告例次≥2 的药品共18 种,合计52 例次(表3)。两组同种药品上报ADR 例次对比,B 组有10 种药品发生ADR 例次占两组总例次50%及以上。

表3 18 种药品(B 组ADR 报告例次≥2 的药品)ADR 报告构成比较 n(%)

对比两组各类型ADR 报告涉及药品品种数量及占比,A 组各类型ADR 报告涉及品种数均占总数的70% 以上;B 组严重的和新的、严重的两类ADR 报告涉及品种数均占总数的25% 及以上(表4)。

表4 两组ADR 报告类型涉及药品品种比较 n(%)

B 组ADR 报告涉及药品品种中,有27 种药品、共32 例次ADR 在A 组中未涉及到,占总品种数的12.86%,占B 组ADR 报告涉及药品品种的50%。其中一般的ADR15 例次,新的、一般的ADR 5 例次,严重的ADR12 例次(表5)。

表5 27 种药品(B 组ADR 报告涉及但A 组中未涉及)报告类型(按例次)

2.3ADR 损害部位比较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7]对比两组ADR 损害部位(表6),两组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χ2=58.471,P=0.000)。

表6 两组上报ADR 损害部位比较 n(%)

2.4 ADR 报告涉及科室

两组ADR 报告共涉及65 个科室,A 组和B两分别为61 个和40 个,其中相同科室32 个。B组有8 个科室与A 组不重复。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主动监测扩大了ADR 收集范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ADR 上报工作的重要性在某些科室宣传不到位。

3 讨论

3.1 ADR 主动监测体系的建立

根据ADR 上报总例数、两组ADR 例数、品种数的统计结果,现阶段自发上报仍为我院收集ADR 的主要渠道,主动监测为有利补充。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利用CHPS 开展主动监测工作的模式,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①利用“ADR 特征关键词管理”对所有品种进行全部病例的监测;②重点监测特定品种。

利用“ADR 特征关键词管理”对所有品种进行监测时,ADR 特征关键词的匹配尤为重要。ADR 特征关键词全部来源于病程记录,是自发上报ADR 对应病程常用术语,包括“不良反应、引起、导致、考虑、副作用、停用、停药、停止、可疑、可能、不排除、不除外、不能除外、所致、有关、过敏、致敏、上报、输液反应、过程中、药物性、药物相关、地塞米松、异丙嗪、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利用CHPS 中“ADR主动监测”模块“ADR 病例监测”的“监测规则设置”“ADR 特征关键词管理”进行设置,设置完毕后返回“ADR 病例监测”模块,结合临床实际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8]对ADR 上报时限的要求,设定每2 周检索1 次,必要时1 周检索1次。通过人工审核病历,生成ADR 报告,具体见图1 和图2。

图1 CHPS 的“ADR 主动监测”项下的“特征关键词管理”界面

图2 CHPS 的“ADR 病例监测”界面

重点监测的特定品种的选择依据是某时期某个科室自发上报该品种的ADR 较集中,利用“ADR主动监测”模块中的“关注品种监测”完成。本研究中主动监测收集的碘克沙醇注射液ADR 报告,就是根据某时期某个科室自发上报该品种ADR 较集中的现象,利用CHPS 的“关注品种监测”模块实施了该品种的主动监测工作。

3.2 ADR 主动监测的效果分析

从ADR 报告总例数、报告类型看,自发上报仍是ADR 报告及各报告类型的主要来源。有文献报 道[9],2018 年1 月~7 月 通 过CHPS 主 动 监 测ADR 报告227 例,与之相比本研究主动监测收集例数偏少,有必要进一步挖掘CHPS 主动监测功能,提高上报数量。

ADR 报告的数量和涉及药品品种数是监测工作的基础,有了足够的基础数据,才能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ADR 风险预警信号,并为风险信号的准确性提供更高的保障,所以提高上报数量和涉及药品品种数成为监测工作的首要目标。本研究结果显示,主动监测报告占总ADR 报告例数的20.05%,主动监测工作上报ADR 报告涉及品种数中27 种为自发上报ADR 报告中未涉及品种,占所有上报ADR 报告品种数的12.86%,可见主动监测工作已成为自发上报ADR 报告数和品种数的有力补充。

从ADR 报告类型例数构成比看,两组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就报告类型的覆盖面而言,主动监测收集各类型ADR 报告的能力与自发上报一致,能够覆盖各类型ADR 报告。可见ADR 主动监测是发现ADR 各类型的重要渠道,选择的关键词能够很好地体现病程中ADR 记录的常用术语。

严重ADR 对患者的健康危害更大,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严重,所以及时上报严重的以及新的、严重的ADR 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更多数量及品种的严重ADR 进行分析,总结规律,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严重的以及新的、严重的ADR 报告约有25%通过主动监测获得。按严重的以及新的、严重的ADR 报告例次计算涉及品种数,通过主动监测获得的约占25%。主动监测工作上报ADR 涉及品种中,有27 种(32 例次)是自发上报ADR报告中未上报品种,其中12 例次属于严重ADR。说明主动监测工作的开展提高了严重的以及新的、严重的ADR 报告数量,增多了ADR 报告涉及药品品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药品风险的挖掘能力。

从ADR 报告的损害部位例次构成比看,主动监测工作收集的ADR 报告改变了研究时间段内所有收集到的ADR 报告的损害部位例次构成比,而且其构成比前5 位与自发监测工作收集到的有所不同,有必要分析其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提高用药安全性。这项工作也为某些部位损害的监测提供了新思路,如全身性损害和皮肤及附件损害有近三分之一由主动监测获得,例次较多的最可能原因是得益于设置的关键词“过敏、致敏、输液反应、地塞米松、异丙嗪、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上述前3 个关键词为全身性损害与皮肤及附件损害发生后病程记录中常见的描述用词,后4 个是常见对症治疗药物;肝胆系统损害与肌肉骨骼系统损害例次有一半以上来自主动监测,这可能是因为关键词“药物性”的设置,与病程记录及诊断中常见“药物性肝损害”的记录重合的原因,肌肉骨骼系统损害总例次较少,主动监测占比高的原因需要收集更多的监测数据来分析。另外,主动监测胃肠系统损害的例次也较少,对比自发上报情况,接下来计划增加新的检索关键词“恶心、呕吐、腹胀、食欲差”等。以上结果提示,加强对上报ADR 内容有关各部位损害的分析,并结合自发上报进行对比,主动研究本院医疗文书的特点,能够发现新思路,将使ADR 主动监测工作得到不断完善,提高ADR 监测效率。

作为国家级ADR 监测哨点医院,自2018 年本院CHPS 安装上线以来,ADR 上报工作实现了100%通过CHPS 辅助模块上报,但零报告科室并不少见。2020 年下半年ADR 主动监测上报涉及的40 个科室中,8 个科室是自发上报零报告科室。这些数据是与相关科室沟通、宣传和培训ADR 上报工作的重要数据支持。

开展ADR 主动监测可及时发现记录ADR,提高上报ADR 例数与严重的ADR 报告比例,增加监测品种,扩大监测病区;同时提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如在某些病区ADR 上报的宣传培训工作不到位,某些药品ADR 因认识不足导致预警或防范不到位;对于主动监测发现例次较多的品种或仅通过主动监测发现的品种,通过查阅文献等多种渠道总结ADR 发生特点及危险因素,及时告知各临床科室ADR 监测联络员,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增强用药安全性。

4 结语

随着CHPS 的广泛应用,其提升医疗机构ADR 监测能力的作用日益凸显。利用该系统进行特定品种或特定系统的主动监测工作时有报道,还有医疗机构依托该系统进行了药品评价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借鉴[10-15]。在实际工作中,建议使用者在应用CHPS 时结合实际、积极实践、多方沟通,熟练掌握系统的各项功能,尤其是充分利用其主动监测功能,不断提高用药安全风险的发现能力,更加真实地反映ADR 的发生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例数科室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爱紧张的猫大夫
更正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