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策略探究

2023-05-08李志莲

考试周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李志莲(1975~),女,汉族,广西梧州人,广西梧州市长红小学,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

摘 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阶段通过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让他们更加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教师通过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水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和道德,并通过引导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0-0155-04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的重要时期。当前教师和学生家长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业表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对国家的法律和法规有一定的认识,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提高。

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意义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生活中的基本生活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一门课程,它能使学生在生活中更加明晰自己的行为,在生活礼仪、待人处世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教师应因材施教,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课程知识教学,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通过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计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小学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使学生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人,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种实践性的德育方式,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學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道德和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和他人,是一种有效地提高社会法治水平的方法。

二、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原则

(一)坚持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保姆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采取引导式的、启发式的教学,同时教师要创造和谐、宽松、平等的教育氛围,开展有目标的、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多样化教育活动。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要对这一课程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使自己在实际教学中摸索出更多的有效途径,促进课堂教学进一步升级和优化。

(二)坚持体验性原则

教师应该根据学情,以课程内容为中心,创造出多种不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沉浸在学习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体验性原则要求教师以学生的亲身经历为基础,通过实际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本的理论知识。在建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并积极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确保学生有愉快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

(三)坚持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欣赏和表扬为视角,观察不同的学生的学习优势,并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动机提升,从而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不同的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困境,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采取激励、表扬、鼓励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评价,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又能帮助教师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

三、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待转变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新课程和素质教育思想在小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多数教师能按照新的教育思想来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也获得更加先进、科学的教育方法。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却没能真正地贯彻新的教育观念,继续采用传统的、刻板的教学方式。教师忽视了基础教育中的学生的主体性,采取“一言堂”的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各种基本的知识和理论,而不能真正地理解道德和法治的深层含义。而且,在课堂上,教师很少与学生进行正面的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维护着自己的“威严”,课堂气氛单调,无法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长期如此,这种僵化的教育环境,不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还不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学生还会产生比较严重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深入研究。

(二)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小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身心发育还不够完善,对事物的判断和理解还比较肤浅。尽管目前的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不能长时间地专注于系统的学习,但是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一些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在这个时期,学生需要别人的肯定和激励,才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和成长,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然而,在目前的小学德育工作中,一些教师对法律的认识还不充分,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水平还不足,未能顺应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教师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业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致使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法律保护意识日益薄弱。

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开发教育资源,结合生活元素

在以往的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围绕教材。但是,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受到了限制,学生缺乏扩展性思考,很难真正地实现有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因此,教师应秉承正确的课程资源理念,以教材为基础,但不应仅限于教材,而应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切入点,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以适应小学生的成长需要。一方面,教师要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关联。新课标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教材内容,特别要注意单元间的知识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使课外资源的教学价值得到大的发挥。教师仅根据课本内容进行教学,难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此,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并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渗透政治新闻、社会热点、生活元素、课外实践活动等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资源时,能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进行“我们不乱扔”教学时,教师需要结合一些在生活中公共场合的正确做法来激励学生,做到将生活中的事例与教学相结合,这样可以提高小学生对课堂的专注力,让学生了解在公共场合的正确行为。教师可以列举几个小学生在公共场合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认真思考和分析,如果在公共场合有垃圾,该如何处理;再让学生思考“校园是不是公共场合,在校园里学生应怎样做”等。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公共场合不能随便扔垃圾”这一行为。

(二)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参与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也要考虑当前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逐步走出课堂、走出教材、走入社会,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真正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已有的课程内容,让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活动。特别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问卷的设计与制作,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访问、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理论知识的深度学习。另一方面,教师以德育目标为指导,积极开展参观等实践活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立德树人”课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明确学科德育目的,组织学生到校外实地走访、参观,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品德素质。比如在进行“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结合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进行“走进乡村”“探寻家乡”等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参观当地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种植基地等,让学生深入认识当地的土特产,了解当地的生产工艺和农业,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家乡,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学生责任感,在学生与其他地区的学生交流中以及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时刻保持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

(三)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促进自主学习

新课改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此阶段,小学生的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欠缺,因此在实施合作学习的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相互监督和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和自主性。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应的法治、道德等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地探索道德与法治知识。为了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不仅能够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更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它需要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为此,教师应该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比如在进行“生活中的合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合作”这个主题下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己去设计自己的学习计划,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能力来安排学习任务,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具备较好的日常组织能力的学生可以当组长,活泼开朗的学生则可以负责向教师报告小组的成果;有些性格内向、心思细腻的学生,则可以负责将学习的重点资料记录下来。在此过程中,小学生在一些方面会有欠缺,学生会遇到相关问题,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的团队协作中去,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督导,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认识到团队精神的强大,进而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在新时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应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功能,确保教师在生动、新颖的教学工作开展中,使小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知识的学习更加感兴趣。为此,教师要重视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把知识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通过在课堂上更加生动地讲解有关法律、道德等方面的知识,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使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收集丰富的教育资源,从而达到高效开展课堂教学的目的。通过使用多媒体工具,教师可以创建生动有趣的视频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仅通过语言来传授理论知识,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而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播放一些动画、纪录片和影视短片等,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较好的理解。比如在进行“我家的好邻居”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指导学生积极学习,通过播放与“邻居”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总结和归纳自己与邻居的相处情况,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分享,使学生了解自己与邻居的关系,并了解同学与邻居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视频培养学生们适度使用多媒体进行学习的习惯。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将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道德和法治教育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信息的搜集,引导学生深入剖析相关资料,从而降低教学难度,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优化教学效果

在大力改革和完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建立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对评价机制进行优化,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方面,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实施教学评价时,教师以小学生为主体,而在对小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和学生可以一起开展评价,实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课后作业的全面、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教师要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指标主要是在课堂上的表现,而效果评价则是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教师可以根据小学道德与法治不同教学单元进行评价,可以采取直接答疑和试卷测验的方式;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评价,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总之,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思想水平的变化,采用多元、丰富的评价方法,以保证评价工作的成效,从而达到新时代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目标。比如在进行“我们有精神”教学后,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索。由于本课程的某些知识偏向于理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开发教育资源,结合生活元素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参与;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促进自主学习;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优化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对道德与法治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对学生加强指导和督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周晓丽.基于核心素养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12):152.

[2]李迎.情境教学在小学道德與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他们”课例评析[J].辽宁教育,2022(23):93-96.

[3]刘影.创设“真实情境”,远离“教育孤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22(29):28-29,34.

[4]刘长印.深研道德与法治教材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22(3):35-37.

[5]李兰超.抓实课堂主阵地 教育留心皆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21(2):20-21.

[6]陈洁如.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路径探索[J].考试与评价,2020(1):142.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小学课堂教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