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AIGC技术加持到IP创新国产动画一路狂飙

2023-05-08

电脑报 2023年17期
关键词:动漫漫画动画

原力动画制作的《妈妈咪鸭》,制作水平超过国内大部分动画电影

类似NBA 2K游戏画风的《灌篮高手》

《斗罗大陆》等国产动画都在使用虚幻引擎进行制作

连吉卜力这样的传统公司也开始使用CG技术制作动画电影《安雅与魔女》

《灌篮高手》变2K游戏?三渲二为何成为现代动画标配

备受广大70后、80后、90后期待的电影《灌篮高手》正在全国热映,截至4月23日20 时,《灌篮高手》票房突破3.77亿元,猫眼专业版预测其内地总票房有望突破7.89亿元。作为真正意义上的首部《灌篮高手》大电影,剧情上既衔接了20多年前电视剧版全国大赛未完待续的遗憾,又有全新的角色故事代入其中,让许多成长于上世纪90年代的观众在电影最后一分钟的安静中热泪盈眶, “从高三等到了三高”的调侃不绝于耳,《灌篮高手》之于中青年观众来说就是一段关于热血和梦想的回忆,让人不禁感叹时光匆匆,青春不返。

当然,这次《灌篮高手》大电影也同样充斥着争议的声音,除了剧情上新增了宫城良田的故事之外,画面也不再是当年熟悉的手绘风格,而是转向了3D渲染2D,也就是“三渲二”的写实CG 效果,所以很多观众看完后都在吐槽“这是看了一场NBA 2K 的游戏比赛么?”

之所以会选择三渲二技术,我认為主要是涉及到成本的问题,我们知道手绘风格的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周期长、预算高而且需要大量画工投入,让一切都变得不那么可控,而相对于普通二维与三维动画,三渲二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既能保持二维动画的美术风格,同时减轻画师的工作负担,缩减制作成本和周期,同时也具备自由的运镜方式。

一般来说,动画电影会把一部分镜头的原画用3D模型来代替,对于《灌篮高手》这种运动类动画来说,因为要设计非常多的篮球动作,如果把这些动作一笔一笔地画出来是工程量非常巨大的一件事,于是制作方就在2D 动画里加入了3D CG,以此达到省时省钱省力的效果。目前三渲二动画在包括动画产业大国日本在内的国外市场已经成为了一个单独的品类,我们看过的很多动画都采用这个设计,比如《机动战士高达》系列的制作公司SUNRISE 就可以非常娴熟地通过这一技巧实现复杂机械的三维视觉效果,也足以说明它对行业发展的重要程度。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国产3D动画番剧的数量已经远超2D动画,主要原因就是部分影视后期、游戏制作方面的人才流入,让国产3D动画的技术和产能逐年提升,而2D动画产能有限,人才结构变化不大,跨国外包成本较高。所以三渲二,甚至纯3D的风格已经基本确定了未来主流地位。

国产动画启航,技术从来不是问题

曾经《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横空出世,并以9.5 亿多元的票房成为当年“黑马”,从正面证明了中国动画人也能以高标准做出优秀的三维动画,引发了人们对于国产动画片的广泛讨论。然而,动漫产业的发展是非常复杂和综合的,它不简单是用动画讲故事而已,它的背后是一套完整而复杂的产业链,有创作人员,有投资者,有运营商等的多方参与。

中国动漫产业的一步步发展可谓不容易,其实从政策上来看,我国在动漫产业上的各种扶持力度是非常巨大的,从2006 年开始,下午5 点到晚上8 点这个黄金时段各大电视台不得播放境外动画片,每日全国的动漫播放中,国产动漫占比不得低于70%,再加上大量的资金补贴,然而其中也存在过很多乱象,不乏各路“妖魔鬼怪”,最经典的就是2010 年开播的《雷锋的故事》,人物动作僵硬目光呆滞,画面粗制滥造,对话呆板幼稚,故事情节毫无章法,可能这也就是它当初只敢在半夜12 点播出的原因……对此,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院长黄勇认为,扶持政策应重新明确定位,真正把扶持计划给到需要扶持的动漫人。“已经在央视播出了,说明作品是比较成功的,这样的作品还需要扶持吗?”

不过,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后,至少在技术上国产动画已经摆脱了十年前那样的粗制滥造,画面逐渐变得精美,这主要是因为包括虚幻、Unity 在内的游戏引擎大量被使用到动画制作当中,比如腾讯的《斗罗大陆》就使用了虚幻引擎,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毕竟CG 技术在游戏里也是必备的,《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三季第八集《葬于拱形大厅之内》也是完全使用虚幻引擎制作,关键是制作团队大多数此前并没有接触过虚幻引擎,就在四个月时间里现学现卖完成了这部短片,可见新工具的上手亲和度有多高。

当然,前面的例子基本上都是短片或电视剧,大电影的配置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直接跟国际一流团队,比如皮克斯等顶级动画公司相比,现在国内企业的水平还是有差距的,这主要是因为人才供给也无法支撑细致的分工,因为国内本身人才匮乏,即便现在各大动画公司降低招聘标准,人才依旧供不应求,所以国内公司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往往更需要根据自身工作流程、项目基础、产业基础,来打造符合中国市场的团队,以一部好莱坞级动画电影一半甚至更低的成本,实现其七成左右的水准,在目前来看就已经算是比较成功了。

而且虽然现在背靠网络文学不缺故事IP,但能把故事拍好的人依然稀缺,比如由原力动画制作的《妈妈咪鸭》成本2 亿元人民币,其制作水平超过了国内大部分动画电影,最讲究细节的毛发制作水准堪比肩好莱坞,但是最后票房表现依旧不好,被网友诟病的原因就是故事本身,技术则从来都不是问题。

人工智能入局,动画制作流程或将再次提速

2023年第一季度的科技圈可以说就是人工智能的“专场”,从对话型的ChatGPT,到文生图、图生图的Midjourney,现在连CG 动画也开始可以用人工智能来生成了,比如Runway公司推出的Gen-2,它可以只根据提示词就生成一段短视频,而这个公司成立于2018年,为《瞬息全宇宙》特效提供过技术支持,还参与了Stable Diffusion的开发,技术实力雄厚。而OpenAI 背后的大金主微软也推出了一款名为NUWA-XL 的人工智能,只用16 句描述词,就能生成一段长达11分钟的2D动画。

观点

谁能成为国漫原动力?

次男 广告设计工作者 27岁“财大气粗”腾讯动漫仍然难以替代

高中的时候,我第一次线上看漫画、动漫,看的还是有妖气,就是出《十万个冷笑话》的动画工厂,当时他们还把《馒头日记》《死灵编码》《端脑》这些漫画改编成了十分钟以内的短片放到网上。有些动画还是在A 站看的,不知道还有几个人记得A 站,都成“时代的眼泪”了。

后来有一些画手去了腾讯动漫,我就两边一起看。到了毕业的时候,有妖气上面的优质漫画已经越来越少了,出的动画也没那么有趣了;腾讯动漫又舍得砸钱,买回来一批日漫版权,就没怎么看过有妖气了。

“有妖气”曾被视为早期的“国漫之光”

我还记得当时腾讯动漫一口气把日本集英社的《海贼王》《网球王子》等11 部“民工漫”(同“MG 漫”“民工番”,指知名度极高的日本长篇动漫作品)全部汉化引进,这种经典哪怕都看过没事也会再翻翻,毕竟我这种年轻男性看动漫就喜欢看一些热血的、燃的、爽的,所以当时腾讯动漫基本上是我使用率最高的动漫App。

但是除了一些经典日漫版权,腾讯其实当时没有自己的大热漫画,现在的说法是“没有头部IP”。办法就是继续砸钱,当年《尸兄》的作者七度鱼、《狐妖小红娘》的作者小新据说都是腾讯重金挖来的。

2014年左右的时候我已经是川美互动媒体设计专业的新生了,时间要比高中充裕,终于也能自己画画感兴趣的故事,也有试着投到腾讯动漫。

刚开始奖励真的很丰富,除了基本稿酬之外,还有各种排名奖。比如月票排名第一名到第三十名可获得6000元到400元不等的奖金,每月编辑部集体评选出的前三名,还会发放5000 元、2000元、1000元等等;还会定期搞一些大赛,星漫奖、追梦计划之类的,有的是金钱奖励,有的是跟日本动漫专业人士学习的机会,对国内原创动漫画家的影响还是挺大的,我记得当年夏天岛的一批作者基本都是这个时候火的。

当然,我画的一般,没能成为“大大”(名气较大的作者),就算这样,平台给的补贴也足以满足一个普通大学生的物质需求了,从这一点上我还是挺感谢腾讯动漫的。

不过这几年從一个资深二次元的视角看,腾讯漫画的体验感还是有些下降。虽然漫画作品数量依然很多,甚至可以说是所有漫画App 里最丰富的,但精品还是太少。而且现在很多都是文改漫,再漫改剧,实际上就是一个网文IP 使劲“多吃”,为了赚钱只重投大热的IP 题材,漫画同质化很严重。

另一个感受就是很多国漫画面越来越精美,但是内容越来越水,包括已经更到600多章的《一人之下》,有刺激没热血,都只是打发时间罢了,没有再看一遍的动力。当然,审核太严也是一个问题,只要尺度稍稍大一点就是满屏的马赛克和黑屏,一些暗黑一点的小众漫画根本不会上,最后还不是要找其他渠道看。

但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我还是会继续支持腾讯动漫,毕竟腾讯动漫上现在很多国产作品依然是页漫,有时还是会看到作者精彩的分镜和出色的页面布局,加上一些难得的故事情节,这种表现力和张力,都是移动互联时代泛滥的条漫无可取代的。

段燊 上海外企新人 24岁 快看漫画怎么变成了“快看漫剧”?

我有两个快看账号,加起来算是快看七八年的老用户了,以前“快看”还叫“快看漫画”的时候主页设计得都很简陋,后来才把分区、卡顿、话页重叠这些解决好。

观点

无独有偶,阿里达摩院近期也开源了17 亿参数的文本转视频人工智能,虽然目前只支持英文, 但根据演示视频来看,输入“Clown fish swimmingthrough the coral reef.” 也就是小丑鱼在珊瑚丛里游来游去,它就会输出一段与文字对应的视频,除此之外还演示了“小草发芽延时视频”“暴风雨中的建筑废墟”等效果。但阿里巴巴对这个大模型的公布持非常低调的态度,为此我们咨询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工智能领域从业者,他表示虽然目前的文生视频可能还称不上有多高的清晰度和艺术性,但考虑到人工智能的进步速度是非常惊人的,预测在半年后,消费端就会出现水平相当高的动画制作人工智能,而且硬件开销也将达到更为亲民的水准。

阿里巴巴达摩院的文生视频新模型演示效果挺不错

根据提示图,将左侧的原视频生成为右侧的渲染动画

那么对于动画电影行业来说,人工智能的冲击力有多强呢?首先,人工智能模型生成电影与动画视频可以大大降低视频制作的成本和时间,因为传统的视频制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满足复杂的后期处理需求。

而AI模型生成电影与动画视频只需要输入一些简单的参数,就可以快速地生成高清的视频内容,至少在电影设计的前期可以为团队提供更多的试错空间,而且这一步的技术实现难度并不高。对于短视频和广告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可以提高效率和创意,降低投入和风险,但它和人工智能绘画一样,其实也无法替代专业人士的作用,因为在画面精修、人员沟通等同样重要的环节上依然必须以人为基础,所以更多还是作为效率工具来使用。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生成电影与动画视频也会带来一些挑战和问题,最直接的就是版权问题,因为人工智能的学习资料库一定来自全世界范围内的各类影视资料,如果人工智能无意或有意地复制了已有的作品或者形象,可能会引起法律纠纷或者道德争议,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只适用于正规动画制作的前期,但它可能会为广大短视频UP主提供更多的新鲜玩法,所以不远的未来我们在抖音等平台必然会看到大量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内容。

AIGC技术加持,国产动画一下子变多了

在AI技术进入之前,动画主要成本来自制作+IP、创意生成,且动画电影在制作上耗时更长,突破产能瓶颈是挖掘市场增量需求的关键,而这恰恰是AI所擅长的。AI动画表演、AI生成角色和场景资产、AI生成毛发和衣服的动态效果、AI自动布光渲染、虚拟拍摄、衍生品开发等环节都能借助AIGC生态的力量完成,从而极大提升动画电影制作环节的效率。

《長剑风云》剧照

红杉资本在最近的研究报告《Generative AI: A Creative New World》中指出,到2030 年, 游戏中文本、代码、图像、视频、3D都可以通过AIGC 生成,并且达到专业开发人员和设计师的水平。随着动画技术的日趋成熟,国产动画也迎来井喷。

2023年4月,各平台开始发布新的动画片单。B站、腾讯、优酷平台预计在4月上新36 部国产动画,其中B 站将上新17 部,腾讯将上新9部,优酷将上新10部,其中不乏《长剑风云》《肥志百科第八季》《遮天》《斗罗大陆剧场版》《暗河传》等多部极具人气的存在。

事实上,在2018年以后,国漫就呈井喷式发展,作品一下子变多了,平均一年可以说是以前一年的五倍之多,到现在更是全面开花,各个视频平台都刮起国漫风,而随着《西游记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多部动画电影取得优异的成绩,国产动漫已经摆脱了“幼龄”标签,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也衍生出类型丰富、规模庞大的文化创意产品矩阵。

内容生产模式已发生改变

并非完全由人类创作的《ARES觉醒》

2023年3月,一部名为《ARES觉醒》的漫画在腾讯动漫平台上开始了连载,当前仅更新了第一话的内容。《ARES觉醒》以未来火星探索为背景,讲述人工智能系统ARES觉醒了自我意识后开始采取行动保护自己的存在,导致了船员和人工智能系统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一情节冲突设置在科幻作品中比较常见,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部漫画作品,并非完全由人类创作。

漫画作者“脑玩家mindplayer”此前在另一社交平台中向网友介绍过这部漫画的一些基本情况,他表述为“或许是中文世界第一部AIGC 连载漫画”。这部漫画作品由人工智能辅助创作,内容则是人类加ChatGPT 合作完成,当前刚刚开始连载的第一话可以免费阅读。

而在创作漫画之前,“脑玩家mindplayer”很早就在尝试使用AI 图像生成器Disco Diffusion 作画了,她表示“一开始要自己调整二三十个参数,以及编制比较合适的Prompt,才能画出比较理想的画面效果,对于使用者理解算法逻辑和写关键词的要求非常高。不过现在的版本基本不用调参数,只要写好关键词就可以了。”

从当前公开的漫画内容来看,剧情上还没有进入主线剧情,还不好说这个剧情够不够精彩,但是单从漫画的画面来看,已经是相当流畅了,若非作者有说明过这是人类和AI 合作完成的作品,几乎看不出人工智能的生成痕迹。或许是因为有人类在进行调整把控,AI 绘图问题最严重的手部绘制画面在目前公开的画面中也基本是完整流畅的,人物的肢体动态到画面的构图布局都与市面上其他漫画无异。

而就在前不久,当代艺术家王睿在高泽龙小说《元宇宙2086》的基础上也创作了一部AIGC生成完整情节的漫画,通过训练AI 模型形成艺术家想要的风格,将小说文本转化为可视的图像,画面色彩绚烂,非常富有想象力。

AIGC生成完整情节的《元宇宙2086》

观点

段燊已经是快看的元老级用户了

刚开始,2014、2015年的时候,应该也算是快看漫画的鼎盛期,漫画多且质量佳,很多都是免费的,就算需要花钱也是在很合理的范围,如果是会员VIP 还可以等不定期的“限免”。《朝花夕拾》《伟大的安妮》等等当年算是比较经典的“少女漫”我都是在快看上追完的,还是很有感情的。

这几年快看的变化还是很明显的。首先就是内容,有好多漫画虽然是国漫但是要剧情有剧情,要美感有美感,但就是拦腰断更,作者画着画着就走了。我觉得是快看的推荐制度问题,没有扶持小众精品,反倒是一些流水线作品占据主流,一些站内排名靠前的漫画在我看来更是质量一般、主题内容重复,甚至涉及抄袭。一些老番也不知道是因为版权还是其他原因,都下架了,想回顾都没机会。

其次就是花费越来越高。现在每天更新的漫画是多了,但收费的名头也不少。以前是会员随便看,现在会员不仅有几个等级,特别章节抢先看还要冲K 币;一本漫画原先干干净净,现在全是广告;有些预售制的漫画还会把前几话单独售卖,比如《哑奴》就是把前三话单独售卖,后面的章节又是另外的价钱。

变化最大的还是快看的漫画表现形式,单纯的文字图画变成了“漫画+ 视频+ 广播剧”的漫剧。所谓漫剧,就是给漫画加入配音和动态效果,使之成为类似动画番剧,但又比番剧制作简陋得多的竖屏短视频,每集漫剧控制在3分钟以内。有些漫剧就是为漫画导流,介绍三分钟然后欲知后事如何就要去充会员买本子看了。

刚开始我也有些不习惯,但这就像短视频,看久了就有点上瘾,上下班通勤路上都想打开看看。好像看久了快餐式的漫剧、碎片化的条漫,就没那个耐心再去追几百话的漫画了。

观点

流浪一粟 AGC关注者B站引进漫画不行,做国漫可期?

Bilibili 其实一直有二次元的基因在,但是从动画到动漫,B站还是有点延时。其实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是在“动漫之家”看动漫的,因为免费,看一些推广广告就能省一笔钱。到2019年左右,有些漫画突然在“动漫之家”上消失了,比如我当时追的《月刊少女野崎君》《JoJo的奇妙冒险》,一查才发现是版权被B 站买了。

还有很多其他的漫画,B站都买了正版版权,也就导致“动漫之家”供给量迅速减少,B站开始壮大。但我也就是一个普通读者,没什么情怀,就直接转投B站。但B站一开始引进动漫,问题就出现了。

有些动漫情节会有删减,剧情根本不连贯。这也能理解,毕竟是上市的公司还被监管层点过名;但是翻译上有问题就很奇怪了,比如一些日式冷笑话的梗,翻译者仿佛无知无感,看得很不舒服;更过分的是一些冷门漫画,B站虽然买了,但却不继续更新,让人摸不着头脑。所以当时戏称B站漫画用户是“正版受害者”。

引进版权做得不怎么样,但在国漫上B 站还算是可圈可点。比如最近几部根据国内IP 改编的动漫《三体》《中国奇谭》等等,都挺不错。尤其是《中国奇谭》,我本人还是更爱看这种原始风格的2D动画,毕竟3D动画总有股粗制滥造的感觉,而且从剧本上讲,《中国奇谭》也算是近年比较优秀的国漫了,还是值得鼓励。

其他的像《雾山五行》《灵笼》《罗小黑战记》《时光代理人》这些国漫也是最近B 站二次元受众比较欢迎的,热度当然不可能跟腾讯的《斗罗大陆》比,如果B站愿意慢慢做精品,以后不一定要依赖“买买买”。

B站国漫作品《中国奇谭》

“人类+AI”的创作模式似乎已经开始走向了商业化的探索之路,早在今年1月,由奈飞和WIT 工作室、微软小冰等合作的动画《犬与少年》发布了预告片,这是一部商业动画片,设定在未来社会,小男孩遇到了一只机器狗,一人一狗产生了跨越物种的友谊。

相对于AI+ 游戏,动画对技术的需求往往停留在人物及环境设计、光线优化等环节,在人类完成动画内容的文字创作后,AI 完全可以进行相应的图文转化工作,尤其是在漫画领域,AI 建模一旦获得通过,就可以快速、批量化生产,最为夸张的是当前AI 模型普遍具备学习功能,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AI 甚至可以模仿某些漫画家的笔风进行创作。

提到手冢治虫,你可能会觉得陌生,但提到《铁臂阿童木》,“大龄”小伙伴们就再熟悉不过了吧?为了延续他的作品,来自记忆体制造商 KIOXIA 的研究人员和艺术团队,与日本株式会社联手,利用深度学习(StyleGAN),创造了世界上第一部由AI 生成的漫画——《PHAEDO》。

《PHAEDO》可以说是第一步AI生成的漫畫作品

为了利于生成漫画角色,团队分析了手冢先生数百部漫画作品,包括《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怪医黑杰克》等等。当然,并非所有的人都接受这样的变化,毕竟当AI能够模仿漫画师笔迹时,那多少意味着AI 替人。今年1 月底,美国三名漫画家就对包括stability AI 在内的三家AIGC 公司提出集体诉讼,指控这三家企业推出的、基于上述模型开发的付费AI 图像生成工具构成版权侵权。

但无论争议如何,AI 技术的确改变了动画生态的生产模式,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国动画的复兴速度。

沉寂数十年后,中国动画有望再度崛起

回首过往百年,中国动画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绩。1922年,由万氏兄弟制作的第一部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上映,开启了中国动画百年序幕。上世纪40年代,中国首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发行到东南亚地区和日本,受到热烈欢迎。而随着《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雪孩子》《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等一大批拥有强大市场影响力的作品出现,“国产动画”在一代人心灵中留下美好记忆。

然而,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国产动画从此迈入近20年的“代工”时代,中国动画一度曾在美国好莱坞及日韩影片引进的繁荣之中迷失方向,人才流失、原创乏力,成为难以承受之痛,直至2004年,一篇《孙悟空难道不敌阿童木》的新华社评论引起巨大反响,国产动画开始反思和学习。

随后,在一系列文化创意政策扶持之下,玄机科技、若森数字、幻维数码等国内动画企业开始脱颖而出。以玄机科技为例,这家企业最初是做2D动画,第一部《秦时明月》就是典型的代表,但是从第二部《夜尽天明》开始,就转向3D,随后凭借《斗罗大陆》《吞噬星空》等国民级作品一路成长为国内动画界的标杆。

除此之外,打造出《驯龙高手: 飞越边界》《凡人修仙传》等优质作品的原力动画、主导制作《全职高手》《开封奇谈》《蓝漠的花》等多部动画作品的彩色铅笔动漫以及出品及制作出《如果历史是一群喵》和《肥志百科》的萌想文化等等国内动画网红企业,依靠众多优秀作品的打造,成功让中国动画重新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猜你喜欢

动漫漫画动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我是动画迷
开口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