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距离输氢,到底利好谁?
2023-05-08董师傅
氢能概念,又有了新的利好。
日前,中国石油对外发布消息,用现有天然气管道长距离输送氢气的技术获得了突破,为我国今后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远距离氢能运输提供技术支撑。
不过,长距离输氢最受益的或许是光伏和风电。
天然气管道掺氢,打破技术限制
其实,长距离输氢早已有之。
1938年,德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氢气长输管道,全长215 公里,为化工厂服务,由于成本高企,并没有大规模应用。之所以如此,与“氢脆”现象有莫大的关系。
在管道高压情况下,氢分子能够分解成氢原子渗透入金属材料内部,造成材料的性能劣化,从而出现氢鼓泡、氢致裂纹等损伤。换而言之,对管道输送技术有更高的要求。
直到新能源大潮起,氢能被视为理想的清洁能源,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加码氢能产业,才有了不一样的变化。
譬如,美国建有全球最大的氢气供应管网,里程数高达2720 公里,输氢量达到150 万标准立方米/ 小时;再譬如,法国建有世界上最长的氢气管道,从法国北部一直延伸至比利时,全长约402公里,且正在规划西班牙、法国与葡萄牙之间的跨国输氢管道。
国外热火朝天,国内也未缺席。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氢能消费国,也是全球第一大氢能生产国,历来对氢能兴趣浓厚,寄望其带动形成十万亿级新兴产业。
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于2022年3月23日印发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要建立“1+N”政策体系,明确氢能战略定位,部署产业发展重点任务。
由此可见,氢能的潜力巨大。
这次,在宁夏银川宁东天然气掺氢管道示范平台,397公里长的天然气管道中的氢气比例已经达到了 24%,并且运行安全稳定,意味着长距离输氢有了新思路。
毕竟,天然气管道是现成的,不需要单独建设。
有专家表示,截止到2022年底我国油气管道的总里程达到18.5万公里。以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计算,当掺氢比达到20%时,可运输1000多万吨氢气,约合5600多亿度绿电,氢气成本也会大幅度下降。
資本市场,为何叫好不叫座
更为关键的是,可以消耗多余的风光发电。按照制氢方式的不同,氢能分为灰氢、蓝氢与绿氢,其中利用风光发电制造的是绿氢,而通过煤炭制造的是灰氢。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孙仁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国内的氢基本上99% 都是灰氢,碳排放还是比较严重的,达不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如用光伏或者风电设备取得的电,对水进行电解生产出来的氢,碳排放比较少,而我国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山西、河北等地风光绿电资源富足,这意味着我国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具有大规模绿氢资源。”
一言以蔽之,长距离输氢可以解决风光发电距离用户远的痛点。
尽管如此,氢能在业绩上却难以得到体现。
以中国石化为例,其拥有国内最大的制氢能力,年生产量达350 万吨,占全国氢气产量的14%,是不可置疑的赛道龙头。
据最新财报显示,2022 年中国石化的营业收入为33181.68 亿元同比增长21.06%,净利润为663.02 亿元同比减少6.89%,氢能相关的收入并没有单独列出。
至于被誉为“中国氢能第一股”的亿华通,则更为不堪。
亿华通主打氢燃料电池发动机,2022年预计净利润为-1.75亿元至-1.4亿元,上市以来就由盈转亏,已连亏三年之久,且近期多名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2.74% 的股份。
亿华通的盈利能力持续下滑
总而言之,氢能在资本市场还处于讲故事的阶段。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跟本报无关。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作参考,实际盈亏自负。
QA问答
看不懂韦尔股份了
@ 粉蒸雾: 董师傅,韦尔股份的财报看不懂,明明是一塌糊涂,为什么那么多人看好?
@ 董师傅:韦尔股份是半导体赛道的明星,一直都是资本市场的“宠儿”,但近期发布的年份财报都比较难看。2022年,韦尔股份的营业收入为200.78亿元同比减少16.70%,净利润为9.90亿元同比减少77.88%;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43.35亿元同比下降21.72%,净利润为1.99亿元同比下降77.81%。这意味着,韦尔股份陷入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双下跌的泥潭。不过,也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存货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下降,有了走出低谷的盼头,如若2023年下半年行业迎来改善,那么韦尔股份就又有了成长的基础,这就是为什么依然有人看好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