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林院校教材思政建设的出版模式探究

2023-05-08曹鑫茹

传播与版权 2023年8期
关键词:农林院校课程思政

曹鑫茹

[摘要]在課程思政的推进过程中,农林院校构建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教材体系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实践理念。当前,农林院校教材思政建设存在将教材思政等同于思政教材、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融合不足、农林思政元素特色不够鲜明的问题,农林院校应当从“做好整体设计、突出教材思政建设的系统性”“加强人才培养,多向发力融入思政内容”“因学生因教材制宜,创新思政呈现形式”的方面探索新的出版模式,更好地推进教材思政建设,助力出版优质精品教材。

[关键词]课程思政;农林院校;教材思政;出版模式

目前,课程思政正在向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等衍生,教材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要素。教材思政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的成果和质量。在当前农林院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背景下,构建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教材体系,实现教材中思政内容全覆盖,充分发挥教材铸魂育人的功能,成为农林院校及教材出版的重要课题。目前,农林院校教材思政建设存在一些问题,还未能很好地适应当前课程思政的要求。基于此,文章综合分析我国农林院校教材思政建设的现状及问题,试图从出版角度为农林院校教材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一、农林院校教材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一)课程思政的发展背景

我国对课程思政的政策改革始于党的十八大,其理论探索始于2016年。近年来,各院校、各学科领域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1]高等教育的任务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课程思政建设就是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义[2]。《纲要》对农林院校切实推进课程思政、发挥育人作用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课程思政要求农林院校在所有的课程中发挥思政教育作用,激发在专业课、通识课、公共基础课等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是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其区别于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思政教育的隐性形式,致力于挖掘专业课、通识课、公共基础课的思政元素与资源。

(二)《纲要》对农林院校教材思政建设的内在要求

教材建设不仅要兼顾知识传授,而且要包含价值引领,以培养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教材具有课程教学载体和出版物的双重属性,因此教材思政建设受到课程思政和出版规律的双重影响。2021年,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要求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学科专业课程教材要从国家规划教材和一流课程、专业做起,探索形成符合专业教育实际和思政教育目标的落地模式,并逐步扩展到所有学科专业课程教材,促进内容体系、教学体系与课程思政体系的不断完善、整体贯通[3]。2022年,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工作的通知》,提出“把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由此可见,思政内容进教材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材出版的当务之急。

教材思政建设是将思政内容贯穿于整个教材建设和教材出版的全过程,将思政内容以生动的形式、可接受的方式有温度、有质量地融入教材。农林院校由于特殊的学科专业背景,长期以来,其教材建设重专业教育而轻思政教育。因此,农林院校只有在教材中融入思政内容,使其具有更加鲜明的政治属性,即在科学知识、理论实验的基础上融入党和国家的意志、政治方向和价值引导,紧紧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有机结合,实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4],才能润物细无声地实现传授知识和传递价值的目标,培养高质量的农林综合性人才。

二、农林院校教材思政建设的现状

农林院校为我国培养农林类科技创新人才,目前其教材思政建设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将教材思政等同于思政教材

农林院校教材思政建设需要准确把握教材思政与思政教材的区别。部分教材编写者将思政内容定义为“最普遍的政治理论”,认为思政教育主要依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教材,这是在思想上对教材思政的认识不足。思政教材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材,有助于大学生接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而教材思政的主导为“非思政课”的教材编写者,其载体是“非思政课”的教材,教材思政是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通识课等教材编写和出版的全过程。教材思政也不是要取代或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及其教材,而是要与其同向发力,激发农林院校的课程思政育人功能,不断提升思政内容的教育成效。因此,在教材编写和出版中,农业院校既要注重把思政教育融入教材内容,又要明确教材思政是隐性教育,要厘清其与思政教材的区别。

(二)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融合不足

教材中的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应杜绝“贴标签”和“两张皮”现象,即“独立的专业知识+独立的思政元素”或者独立的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材建设[5],使思政内容浮于表面,没有真正融入教材专业知识。农林院校的教材编写者大多是毕业于农林专业的教师,其更加擅长和注重专业知识,对思政内容、作用、融合方法的认识还有待提升,对思政理论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只有教材编写者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教材思政建设才能进一步完善与创新。

一是结合方式过于简单。部分教材编写者简单地将教材思政理解为“教材知识+思政内容”,对教材中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的最佳结合点理解不足,存在“贴标签”现象,没有立足于各类课程自身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未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思政元素,或未从相关知识体系中提炼适合大学生的价值观要素。二是融合深度不足。农林院校的教育方式是分专业展开的,课程设置也多以农科、工科、理科为主,课程教学主要研究农林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培养学生具备农林的专业基础知识。这就对思政元素融入教材内容、方式、方法等提出了较高要求。而目前农林院校教材编写的重点仍在于专业技术知识层面,亟须补足教学和教材中的正向价值引导的思政内容。

(三)农林思政元素特色不够鲜明

就当前已出版的农林院校专业教材来看,农林院校教材思政建设还有待加强。农林院校的学科专业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等内容应与自身的学科专业原理、观点以及教学实践的思政内容相融合,彰显农林特有的思政元素。以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例,其专业教材中的思政元素特色还不够鲜明,亟须紧密结合专业特色系统呈现思政内容。农林院校只有根据学校特色、专业领域在教材中展示思政内容,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实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应。

三、农林院校教材思政建设的出版模式探究

(一)做好整体设计,突出教材思政建设的系统性

在当前的思政教育背景下,农林院校教材思政建设需要与出版社高度统一思想,坚持思政教育宏观方向的正确性,做好教材思政建设的统筹布局和衔接协调。

第一,农林院校要做好教材编写的整体设计和系统梳理。无论是专业课还是通识课,仅停留在知识传授上是远远不够的。院校层面、教学管理部门应协同管理,根据不同学段、不同专业、不同课程设计做好自上而下的教材体系统筹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政治认同、思想观念、精神谱系、素质教育等内容融入,力求融入思政元素的教材内容准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层层递进。

第二,出版社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高度重视和加强对农林院校教材思政建设的组织领导,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出版社与农林院校的教材出版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农林院校的教材出版应紧跟时代步伐,高度重视教材思政建设,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教材出版工作的始终,依托农林院校及行业资源布局整体工作。以中国林业出版社为例,其牵头组织研究相关政策,集中与农林类院校负责人研讨教材建设方案,调动教材编辑积极参与教材建设,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融入教材内容,既加强了与农林院校的战略合作关系,又准确把握了《纲要》对课程思政的要求,与农林院校形成良好的共建关系。

(二)加强人才培养,多向发力融入思政内容

《纲要》对12个不同学科门类的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在教材思政建设中,农林院校要遵循不同的学科特点,结合自身独特的优势和资源,深入挖掘思政特色并融入教材设计。同时,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科学伦理、榜样力量和法治教育等思政元素也亟待挖掘。教材编写者和编辑也要充分、全面、系统、深入地挖掘和提炼农林特色思政内容,选择适当的融入点和融入方式,合理安排、设计教材内容,增强教育实效。

第一,农林院校应有效提升教材编写者的思政水平,建立全覆盖、多层次的教师培训体系,确保教材编写者深入领会、学懂弄通思政内容,为教材编写工作打牢基础。只有不同专业领域的教材编写者不断提升自身思政水平,转变教学理念,注重思政内容的传递,才能促进学生形成道德认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使思政内容內化于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于学生的自觉行动。

第二,出版社应有效提升教材编辑的思政水平。编辑是教材出版的主力军。在教材选题策划初期,教材编辑要有意识地引导教材编写者适度、隐形、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因此,出版社要加强教材编辑队伍的思政水平建设,持续鼓励教材编辑学习政策文件、关注思政发展、加强学科建设等。出版社也要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和交流研讨,推动教材编辑与教材编写者、教材使用单位共同探索教材思政建设,共同策划教材、共建课程,并分享教材思政的先进经验。

(三)因学生因教材制宜,创新教材思政呈现形式

融媒体的发展给农林院校教材思政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农林院校只有了解到教材使用者的认知规律,针对大学生不同学段的学习特点,创新教材思政的内容安排和载体形式,才能真正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实际思想,真正使教材思政内容被大学生所认识、所理解、所践行,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材中思政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鲜活,针对性、可读性是否较强,这对教材编辑来说是新的挑战。教材编辑不仅要加强研究思政内容,还要在教材的数字化、网络化上下功夫,有计划、有目的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材的内容结构、版面色彩、排版设计等方面进行创新。

一是经典教材的修订。农林院校的大量经典教材虽经历几版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教材思政元素不足、案例陈旧、无信息化载体等问题。因此,在经典教材的修订中,农林院校要及时地为原有教材补充或更换案例,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加入数字教材、数字课程等,实现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相融合,增强教材的适宜性。

二是新教材的出版。针对新教材,教材编辑在编辑出版之前要聚焦教学需求,充分调研教材使用者对教材的内容和形式的需求,积极介入和规划教材的思政内容的呈现形式,打破固有认知,应用“互联网+教育”的新技术,开发适应不同教材内容、不同使用场景的差异化数字资源,让思政内容真正“活”起来。

四、结语

随着课程思政在教育领域的持续推进,农林院校教材思政建设成为需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的系统工程,其也是教育教学领域和教材出版领域的双重探索。农林院校、教材编写者和出版社只有通力合作、扎实推进,才能构建上下贯通、多元参与的教材出版机制,打造出更多适应时代要求、培根铸魂的优质教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3-01-20].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俞福丽.推进高校专业课程建设的意义、现状与路径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20(22):39-41.

[3]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EB/OL].(2021-07-21)[2023-01-20].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8/25/content_5633152.htm.

[4]范峰,李守培.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体育专业教材设计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06):86-92.

[5]谭文芳.我国教材思政建设的政策解读与实践进路[J].科技与出版,2021(12):68-72.

猜你喜欢

农林院校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农林院校本科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农林院校本科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农林院校本科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农林院校本科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高等农林院校植物解剖学实验报告册修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