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巴:绝美“千碉之国”

2023-05-07侯朝阳

美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丹巴县丹巴锅庄

侯朝阳

丹巴县境内峰峦叠嶂,

大渡河自北向南贯穿全境,

冲出了一道幽深的峡谷。

河谷两岸耸立着一座座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丹巴古碉楼,

与藏寨民居浑然一体。

众多的碉楼让丹巴县自唐朝以来就有了“千碉之国”的美称。

丹巴县地处四川省西部地区,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东大门,海拔约1700米至5500米。因地势落差较大,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别样景致。

老人还自豪地介绍:“大川与江流之下,最不缺的就是石头。早在千百年前的东女国时期,我们嘉绒藏族的先民就以惊人的毅力,把一块块上百斤重的石头层层叠加,筑起了一座座碉楼。”原来东女国就是《西游记》里女儿国的原型。

丹巴县境内峰峦叠嶂,大渡河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冲出了一道幽深的峡谷。河谷两岸耸立着一座座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丹巴古碉楼,与藏寨民居浑然一体。众多的碉楼让丹巴县自唐朝以来就有了“千碉之国”的美称。

当我来到现存古碉楼最多的梭坡乡,“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从山谷深处的藏寨里悠悠传来,一位老人正在修复古碉。这位70多岁的老人名叫其米巴丹,是当地颇具盛名的木匠和石匠。只要不是农忙时节,他都会和徒弟提着泥桶、手持榔头,来到古碉楼下日复一日地修补。“从19岁开始,和石头、泥巴打交道就成了我的日常。”老人笑容和蔼地说。

如今无论你行走在丹巴的深山峡谷,还是田园林间,凡是有藏族村寨的地方,都耸立着高出山寨几十米的古碉楼。在蓝天、白云和山峰的映衬下,显得十分古朴壮观。

采用了“叠石技艺”的古碉楼,是嘉绒藏族的建筑艺术杰作。千百年来,这些运用了建筑力学原理的古碉楼,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地震的冲击,始终巍然屹立。

丹巴古碉楼建筑形式多样,有四角、五角、八角、十三角等类型,其中以四角楼最为常见。一座座古碉楼只用天然的石头、木材和黏土打造,却异常厚实、牢固。这些灰黑色的建筑端正笔直、棱角如锋、高耸入云,如同一个个矗立千年的巨型感叹号,神秘而古老,引人遐想。

现存的丹巴碉楼主要分为四种:要隘碉、烽火碉、寨碉和家碉。高度一般在10米至30米左右,最高可达60米,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丹巴碉楼最开始的作用并非民居,其米巴丹老人介绍说:“历史上,丹巴各部落的土司经常征战,碉楼最开始的作用是防御敌人。”他一边说着,一边在古碉楼的墙体之间放上枕木,这样能让墙体变得更加整齐、美观,并可以有效缓冲地震带来的冲击。

当地的老人都十分崇拜丹巴古碉楼,把这些千年的建筑视为自己民族的骄傲。其米巴丹老人说:“小时候阿妈就叮嘱我们,只要看到寨子里的碉楼,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告别了其米巴丹老人,我来到了与丹巴古碉楼齐名的甲居藏寨。这里位于丹巴县聂呷乡,曾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六大乡村古镇”之首。甲居,在藏语里是“百户人家”的意思。

甲居藏寨从大金河谷向上层层攀缘,一直伸延到卡帕玛群峰脚下。整个山寨依着起伏的山势迤逦连绵,在落差近千米的山坡上,一幢幢藏式楼房散落在绿树丛中。或星罗棋布,或稠密集中,或在高山悬崖上,或在河坝绿茵间,不时炊烟袅袅、烟云缭绕,与充满灵气的山谷、清澈的溪流、皑皑的雪峰一起,将田园牧歌式的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难怪一些来过甲居藏寨的游客都惊呼他们“找到了心中的桃花源”!

别具风情的甲居藏寨由一幢幢白色素装寨楼组成。远望树丛青翠欲滴,房屋洁白如玉,好像一片绿毯上嵌着的一颗颗珍珠。甲居藏寨虽然都采用了白色墙壁,但每一幢藏楼的建筑形式都稍有不同。这些白墙、红檐、花窗的民居色彩艳丽,在高耸的石碉楼的衬托下,仿若一个个童话故事里的城堡。

甲居藏寨完整保存了嘉绒民居的特征,一户人家住一幢木石结构的寨楼,建筑材料和技艺都传承自古老先民,因而保持了传统而古朴的风貌。一般寨楼坐北朝南,有的三五成群相互依偎,有的远离群楼子然独立。每一幢寨楼都是三至五层的高度,占地约200平方米,高约15米。墙体为白色或土色,木质构架部分和屋檐为红色。

甲居寨楼的底屋为家畜圈,上面依次是锅庄室、储藏室、居室、经堂及角楼。其中二、三层分别有天井和露天大阳台。民居多选背山面水、向阳避风处而建,独立的小院子里种着苹果、石榴、花椒等。屋外的山坡上和田地里,则种植了青稞、油菜、玉米、土豆等农作物和桃树、梨树等果树。春天时,油菜花、桃花、梨花会依次盛开,甲居村在晨曦、日光、晚霞的变幻烘托下,美得如同大师笔下的一幅幅丹青画卷。

令人称奇的是,碉楼和寨房原本是两种风格迥异的建筑,却能在丹巴错落有致地相融。登高远眺,远处青山如黛,翡翠般的青草绿树和田地间,掩映着一座座古碉和寨楼,清澈的溪水从房前屋后潺潺流过……如同一幅具有动感的绝妙山水画卷,美得令人惊艳!

我来的时候天气较暖,甲居藏寨的梨花已经败了,但满山的苹果花正在盛放。藏家小院的苹果树下,一位老人弹着“扎木年”(六弦琴),几名男女载歌载舞,跳着“锅庄”(藏族民间舞蹈),逗得孩子们“咯咯”地笑。

在甲居藏寨不远处的山林里,则盛开着大片杜鹃花,一路上花香四溢。山上的杜鹃、早樱、松萝、灵芝,还有数不清的奇花异草争奇斗艳,游人无不感叹“好美啊”!

丹巴人爱花,他们在屋里屋外都种满了各色鲜花。每年六七月份,是嘉绒藏族的看花节,当地人称之为“仁古若木尼”,藏语是“到野外去集会享受大自然景色”的意思。每年看花节开始的时间不同,人们在赏花的同时,也要去墨尔多神山顶礼膜拜。

多希望能够参加一次看花节呀!

望着纯净的天空和满山的鲜花,我有点怅然若失。真想一直留在丹巴,跟当地人一起过这种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啊!

知识拓展:

看花节

又称“赏花节”。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一带藏族群众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举行,每期三到五天不等,有些地方可达十多天。藏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带着食品、乐器、卡垫、酒水、炊具、帐篷,骑着装饰得十分神气的骏马,成群结队地去野外游玩,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观赏千姿百态的山花。最后,选一个依山临水的合适地点,搭起帐篷,支起锅灶,熬茶盛酒,边吃边喝边歌舞。

——摘自《中国少数民族民俗大观》索文清等主编

东女国

西羌的一支。唐时分布在西藏昌都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一带。以女子为首领,从事农牧业,住房为多层楼房,信鸟卜。唐代多次朝贡,首领被封为将军等职。唐天宝(742—756)后,改为以男子为王。

——摘自《四川历史辞典》贾大泉著

扎木年

又称“扎木聂”,拨奏弦呜乐器。俗称“六弦琴”。本意为悦耳之琴。其形略似火不思。传统扎木聂亦用弓拉。全长100—110厘米不等,木背革面。腔椭圆,长27厘米左右。腔背、面间撑一音柱。设六弦。古代用于囊玛、堆谢等贵族宴乐。

——摘自《中国乐器大词典》孙克仁编著

锅庄

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锅庄舞起源于西藏,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慶及青海、甘肃等藏族聚居地。

——摘自《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全》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全编委会编著

猜你喜欢

丹巴县丹巴锅庄
口述史视域下的乡城锅庄研究
丹巴县
“锅庄”与“达尔尕”:他者话语与民间表述
石头村里杏花开(节选)
丹巴甲居藏寨建筑马克笔表现技法研究
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探访丹巴县一线扶贫工作侧记
丹巴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分析
锅庄舞与学校体育文化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