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巴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分析

2018-08-09高建军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高建军

【摘要】:有机生态农业的发展既符合农业生态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又符合农村社会人文发展的方向,是中国农业发展的趋势。项目借助康定至雅安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契机,依托区域内良好的资源条件和客源市场需求,切实可行。

【关键词】:丹巴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引言】:有机生态农业以其独特的观赏游憩价值、实用价值、生态价值,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所接受。丹巴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麓、大渡河上游干熱河谷地区,是西南地区重点林区,植被群落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成垂直分布,有云杉、冷杉、桦木、红豆杉、檀木、无花果、党参、苹果、梨、花椒、核桃、杜仲、厚朴等。森林植物产品丰富,有松茸、羊肚菌、黄丝菌、猴头菌、大脚菇、木耳等几十种可食用、药用的野生菌和野生食用植物。丹巴的自然风光神奇美丽,“天然盆景”、党岭风光,集雪山、森林、海子、温泉、草甸于一体;墨尔多神山,纳山、水、林、崖、洞108圣景于一炉,还有古碉、莫斯卡格萨尔石刻等人文景观。这些都为有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基础。

1、丹巴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设计原则

丹巴县生态农业发展项目的设计原则主要是在丹巴县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建设。一方面,在进行生态农业设计时尽量利用原有基础条件和土地原生资源,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周边环境有效融合,突出“生态农村”特色,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另一方面开发生态农业体验,强调游客参与性,为游客创造“回归自然,健康体验”的极佳场所,吸引城市居民到农庄观花采果、养生休闲,体验川西农耕文化、养生文化;同时还要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合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条件和农业资源优势,在满足游客多样需求的同时,提高果品生产的经济效益。

2、丹巴县生态农业发展的几种模式分析

项目以特色水果有机循环生产为依托,结合传统农耕文化、乡村生态环境的可展示性和参与性,围绕“观光采摘、科技示范、生态养生”三大功能,以“生产、生态、生活”新风貌为主题,依据园区内地理环境条件、农业资源分布现状,充分利用原有基础条件和土地原生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项目建设面积约481亩,园区共分为有机果品采摘区、有机循环农业展示区、生态农居、湿地休闲观光区、生态养殖区等五个功能区。

2.1有机循环农业展示区

主要展示有机循环农业等农业新技术,同时也是整个园区的入口和窗口,因此在景观设计时突显其展示和主入口功能,布置传统农耕文化展示和有机循环农业技术展示,展示川西农耕历史的演变和传统耕作与现代有机循环生产之间的传承和演变。

2.2有机果品采摘区

以原有果树资源为基础,引种适宜丹巴地区种植的特色水果,沿农庄主干道左右两侧种植果树,形成花果观赏景观效果,主要满足游客有机果品观光、采摘、购物所需。

2.3生态养殖区

建立果园生态养殖场,养殖虫草鸡、兔、羊等,同时可以提供牦牛肉等丹巴县特色肉质产品。旁边建沼气池,将生产区的绿肥、作物秸秆等进行发酵处理,产生沼液供整个园内果树、花木、蔬菜生产所用。

2.4生态农居

依托起伏的地形,以川西民居为特色风格,保留川西林盘生态居住形态,形成可供游客住宿的乡村农居院落,展现传统农村生活风貌。利用山泉水,蓄水形成自然水体,靠近农居边缘种植水生植物装饰美化,满足游客观光休闲等娱乐活动需要。

2.5湿地休闲观光区

优化生态湿地景观,建设亲水平台、栈道等水边设施,种植运动休闲草坪和其他一些旅游辅助设施。

3、丹巴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效益评价

丹巴县生态农业发展项目建设期为1年,其中第一年为建设期,第二年开始产生营业收入。本项目的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两个方面,一是有机果品、畜禽产品收入;二是休闲度假收入。

按照本项目常年可接待游客5万人次,项目运营第一年接待游客按2万人次,第二年按3万人次计,第三年按5万人次计,第三年之后按5万人次计;依据本项目经营规模、经营档次、园区观赏使用价值,参照附近城市旅游旅游项目收费标准,并考虑客源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按180元/人次估算休闲度假收入。第一年为360万元,第二年540万元,第三年及之后每年收入为900万元。有机果品预计第二年投产,按12000元/亩计算销售收入,平均每年按照350亩计算。投产后每年收入预计为420万元。项目概算总投资3300万元,按照预计的收入计算,第三年就能全部回本,第四年之后收入增多。

结语

丹巴县生态农业发展项目充分调研项目区域自身及周边基础条件,项目建设后,将为丹巴县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示范,同时也为丹巴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探索提供参考,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宋健:《合阳县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及发展对策》,《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02期。

[2]叶青鹏:《平衡农业资源与环境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吉林农业》,2017年06期。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生态文明视野下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京郊建成70家生态农业园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