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照的阳光,勾勒你的模样
2023-05-07黄倩
黄倩
很多人都为母亲画过肖像画,那些绘画大师也不例外。
他们满怀深情,一笔一画地勾勒出母亲温柔的脸庞。
母亲是艺术史上永恒的主题,许多绘画大师都曾将对母亲深深的眷恋与感恩之情付诸笔端,成就了一幅幅不朽的杰作。其中,丢勒、惠斯勒和卡耶博特笔下的母亲各具魅力,感人至深。
丢勒的母亲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巨匠。1471年,他出生于德国的纽伦堡,年少时即已展露出非凡的绘画天赋。长大后,他四处旅行,开阔视野,认真地探索与观察自然之美,创作了大量的版画、素描、水彩和油画。
1514年,43岁的丢勒为母亲创作了一幅素描肖像——《母亲肖像》。贫困的生活使他的母亲身体孱弱,疾病缠身。她一共生育过18个孩子,却仅有3个孩子存活下来。生活的不如意与病痛的长期折磨,令她未老先衰,满面沧桑。
丢勒丝毫没有美化自己的母亲,而是以炭笔塑造了一个瘦骨嶙峋、顽强不屈的老妇人形象。他没有描绘背景,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了母亲的头巾和衣褶,然后着意刻画了母亲的脸部特写:因为用力而堆起的重重叠叠的抬头纹;向上挑起的、杂乱生长的眉毛;眼窝深陷、眼袋松弛、疲惫不堪却凌厉如炬的双眼;坚毅而高挺、锐利且饱含傲气的鼻子;向上努起的嘴,可看出紧咬的牙关和用力抿紧的薄唇;深如沟壑的法令纹;严重下坠的苹果肌;干瘪、黝黑的皮肤;刚毅的下颌骨;青筋暴起的颈部……可以说,丢勒将母亲那稍纵即逝的表情所牵动的每一寸肌肤与筋肉的变形都十分精准地表现了出来,将母亲用力瞪视远方的神情定格在了画面之中。
遗憾的是,在这幅肖像创作完成两个月之后,画中人便溘然长逝。丢勒在画面右上角悲痛地写道:“这就是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的母亲,1514年祈祷周前的星期二凌晨二时逝世,享年63岁。”
这位母亲的形象如此传神,她的目光仿佛能够穿透画纸,直击人们的心灵。她卑微、困苦,但极富尊严。面对命运的摆布,她表现出了坚韧、无惧且无畏。她虽不美,甚至可以说有些丑陋,但在丢勒的笔下,她的丑陋转化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之美,让人过目难忘。
惠斯勒的母亲
詹姆斯·惠斯勒是19世纪末一位独特且前卫的艺术家。他一生致力于探索纯粹的绘画语言,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与革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834年,惠斯勒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洛维尔。父亲是铁路工程师,工作流动性极大,惠斯勒一家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搬家。
幼年迁徙与漂泊的经历,造就了惠斯勒洒脱不羁的个性。长大后,他痴迷于东方艺术,收藏了大量东方的手工艺品,如中国的青花瓷、日本的浮世绘等。他从东方艺术中汲取营养,借鉴了东方艺术细腻雅致的色调、变化丰富的线条、简洁洗练的形式、活泼灵动的非对称式构图等,创作了一幅幅洋溢着东方韵味的杰作。
惠斯勒最受欢迎的作品《灰色与黑色的协奏曲:画家母亲的肖像》就是一幅深受东方艺术影响的佳作,一直被奉为艺术史上最经典的母亲肖像之一。
这幅肖像主要由黑、白、灰三种颜色构成。惠斯勒一反传统肖像画描绘人物正面的惯例,着重描绘了母亲的侧颜。他采用平涂的手法,摒弃了一切琐碎的细节,以深灰色的墙面为背景,将身着朴素的黑裙,坐于木椅之上的母亲的身形做了抽象化、平面化的处理,并使这一处于画面视觉中心最大的黑色块与画面左侧的黑色窗帘在视觉上相呼应,从而保持视觉上的平衡。同时,他通过母亲轻盈的白色蕾丝头纱、握在手里的白色手帕、袖口的白色花边以及窗帘上具有东方韵味的花纹相互渗透与穿插来打破黑色块的沉闷之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深灰色墙面上悬挂的两幅画。左边的画很完整,是一幅描绘泰晤士河的风景画;右边的画只剩下黑色画框与一条白色块。看似随意的组合与搭配,却是画家精心设计的结果。最终,画面中形状与色彩的搭配达到了微妙的平衡,使整幅画极富节奏感和层次感。
画中的母亲双目直视前方,神态安详而神圣,整个画面洋溢着东方特有的神秘朦胧的意境,宛如一首旋律优美的协奏曲。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惠斯勒对母亲的爱、欣赏与崇敬,那种浓郁的情感极富感染力。
卡耶博特的母亲
古斯塔夫·卡耶博特被称为法国印象派的异乡人。他擅长攫取独特的視角,以“快照式”的手法营造“场域感”。他的作品描绘了现代都市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雨天的巴黎街道、欧洲桥、奥斯曼大道上的交通岛、从六楼俯瞰哈莱维街、刨木地板的工人、乡下花园里的园丁、塞纳河流域的划艇聚会……
1848年,卡耶博特出生于法国巴黎。他自小家境优渥,父亲是做纺织品生意的大富豪。然而,家族中接二连三的丧亲之痛使他的作品总是不自觉地流露出悲伤与落寞之感。
在卡耶博特的笔下,母亲的形象一共出现过两次,一次是1876年的《午餐》,一次是1877年的《卡耶博特夫人的画像》。
在《午餐》中,人们可以领略到卡耶博特独树一帜的取景角度和快照式的手法。画面描绘了一个悠闲宁静的午后,雾一样的阳光穿透两扇落地窗的白色薄纱帘照射进来,弥漫在幽暗的、暖棕色调的餐厅里。
光亮如镜的黑色大圆桌上摆放着各种精致的玻璃器皿、闪烁着耀眼光芒的银制餐具、鲜美的水果和丰盛的菜肴。画家的弟弟勒内正低着头用刀叉分割着盘子里的肉。一个男仆毕恭毕敬地站在母亲的面前,手里端着一大盘烤肉等她享用。一身黑衣的母亲坐在桌边,神情端庄且肃穆,面部处在暗影里,显得有些模糊。
画家本人也在场,是个隐身在画面之外的旁观者。他就坐在餐桌另一边,与母亲相对,面前摆放着空空的银餐盘、银制餐刀和盛着红葡萄酒的玻璃高脚杯。而他就静静地坐在那里,默默地注视着对面的三个人。室内的一切都逆着光,仿佛镶了一道灿烂的金边,泛着幽幽的、闪烁的微光。如此平常的场景却让画家莫名地深受感动,于是他决定将这一刻定格在画面上。
画面取景的角度很独特,就像手持相机从自己的角度拍了一张照片。餐桌被照片边缘切割、裁剪,面前的餐盘和餐刀只露出一半;整张餐桌的透视有些变形;画中的三个人恍如前尘往事般被他推远了。
一年后,卡耶博特再次描绘了母亲。这次的画面表现的是母亲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安乐椅上的情景。她仍J日穿着一身黑衣,微微地低着头,垂着眼帘,一心一意地做着手里的针线活。这应该是让卡耶博特无比怀念的母亲居家生活中最常见的一景吧。他想将母亲留住,却只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丢勒的母亲、惠斯勒的母亲、卡耶博特的母亲……大师画笔下的母亲凝聚了无数母亲的共性——孕育了我们的血肉、铸就了我们的灵魂。当我们细细观赏这些画作之时,与母亲在一起的那些温馨时刻仿佛又历历在目了。
知识拓展:
丢勒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1471-1528)德国画家。擅长木刻、铜版画和油画,融合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写实风格与德国传统文化的玄奥象征。
——摘自《新华词典》
平涂法
又称面绘。图案技法。主要通过大小、疏密和不同形状、不同色彩的块面的对比,表现物象的结构、形态和明暗层次。面的表现技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技法配合使用;可以是单色,也可以是多色。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方形、三角形、多边形、多角形,还有不规则的自由形等。运用时可以根据纹样的结构、生长规律,使块面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渐变的方法处理物象,也可以用不同形状的块面平均地互相衔接组合的表现方法,体现其艺术效果。
——摘自《中国艺术百科词典》
素描
单纯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的画,如铅笔画、木炭画、某种毛笔画等。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摘自《现代汉语词典》
特写
电影艺术的一种手法,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特别放大(多为人的面部表情)。
——摘自《现代汉语词典》
皴
中国画的一种画法,涂出山石的纹理和阴阳向背。
——摘自《新华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