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败血症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3-05-07乐燕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坏死性败血症结肠炎

乐燕

(信阳市中心医院 儿科,河南 信阳 464000)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主要是指病原体侵入患儿血液循环并生长、繁殖,引起全身炎症反应。患儿刚出生时,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全,机体免疫力低下,疾病抵抗力与环境适应能力均处于弱势水平,一旦发生败血症,具有高病死率,会危及新生儿生命安全[1-2]。新生儿败血症早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且病情进展迅速,因此,尽早明确新生儿败血症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探析249例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不良影响因素,为临床做好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信阳市中心医院儿科249例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患儿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40)、预后良好组(n=209)。249例患儿中男129例,女120例;早发型败血症115例,晚发型败血症134例。(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组制定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4]中关于败血症新生儿的诊断标准,同时已由实验室诊断和微生物检查确诊;②出生24 h后入院。(2)排除标准:①先天性畸形;②有染色体疾病、遗传代谢病、严重心血管疾病;③临床资料不完善。

1.2 败血症新生儿预后情况判定标准预后不良组:(1)在住院期间死亡,或发生了需外科处理的并发症;(2)出院时,相关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好转;(3)出院后随访6个月,评估患儿身体情况,出现运动及智力障碍。预后良好组:成功治愈后出院患儿纳入预后良好组。

1.3 败血症新生儿治疗方法患儿治疗方法参照《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4]: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未最终确定血培养和其他非特异性检查前,早发型败血症选用广谱抗菌药物组合,以青霉素或氨苄西林联合第三代头孢菌素进行治疗;未最终确定血培养结果前,晚发型败血症选用苯唑西林、万古霉素或萘夫西林联用第三代头孢进行治疗。最终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其他非特异性检查结果确定后,判断后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4 临床资料收集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男、女)、疾病类型(早发型、晚发型)、早产儿(是、否)、血压(正常、异常)、尿量(正常、异常)、机械通气(正常、异常)、血小板计数(正常、异常)、白细胞计数(正常、异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否)、感染性休克(是、否)。

1.5 相关因素检查指标早产儿:28~37周分娩的新生儿认定为早产儿。血压测量:使用新生儿血压测量仪[康泰医学系统(秦皇岛)股份有限公司,型号08A婴儿款]对患儿进行血压测量,收缩压50~9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介于40~60 mmHg认定为血压正常。血小板与白细胞计数: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山东赛诺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型号ZC980)对患儿进行血常规测量,≥100×109L-1认定为血小板计数正常,≥15×109L-1认定为白细胞计数正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满足《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5]诊断标准。感染性休克:符合2005年国际脓毒症专家共识对感染性休克的定义[6]。

2 结果

2.1 败血症新生儿临床表现败血症新生儿中黄疸25例(10.04%),反应低下50例(20.08%),发热27例(10.84%),吐奶15例(6.02%),喂养困难32例(12.85%),面色青灰49例(19.68%),呼吸窘迫51例(20.48%)。

2.2 败血症新生儿一般资料两组患儿性别、疾病类型、血压、尿量、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机械通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感染性休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败血症新生儿一般资料情况比较[n(%)]

2.3 败血症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多因素回归分析以败血症新生儿是否出现预后不良作为因变量(预后不良=1,预后良好=2),将表2中P<0.05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并将自变量赋值(见表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机械通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感染性休克是败血症新生儿发生预后不良情况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3。

表2 主要自变量赋值说明

3 讨论

由于婴儿时期机体各器官发育不完全、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未成熟,新生儿难以抵挡病原菌等微生物的侵入,易发生严重感染,引发败血症,其临床表现多样,症状不典型,可迅速发展为危重症,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7]。因此,分析败血症新生儿临床表现,明确其预后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对改善患儿预后情况、降低病死风险具有积极意义[8-9]。本研究表明,患儿主要出现反应低下、面色发青和呼吸困难症状,且249例败血症新生儿中40例出现预后不良状况,占比为16.06%,提示败血症新生儿出现预后不良情况的可能性高,需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改善其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早产儿是败血症新生儿出现预后不良情况的影响因素,其在多因素分析中OR值最大,表明其危险性较大。分析原因为,早产儿出生时间在预产期之前,多种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尤其是免疫系统功能薄弱,难以抵挡各种致病菌;且早产儿接受的母体抗体过少,对各种致病菌的屏障作用尚不完善,容易继发感染,且病情较重,影响预后效果[10]。对此,建议母体加强孕期保健,尽量避免发生早产情况;同时应时刻注意患儿面部颜色、体温变化及吮奶有无异常表现,定时清洁口腔与脐部,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处理;同时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的生长因子和抗体有利于增强新生儿的抗病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是败血症新生儿出现预后不良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为,在此类侵袭性操作中,插管破坏了患儿气管黏膜屏障,影响其防御功能,导致细菌易进入血液循环,增加二次感染风险;机械通气过程中还易出现肺出血、气胸、颅内出血等呼吸机相关并发症,进一步加重病情,导致患儿预后不良。对此,建议严格在无菌环境下进行规范性操作,尽量减少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次数,减少感染与并发症发生,改善患儿预后状况[11]。

本研究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败血症新生儿出现预后不良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为,新生儿此时肠黏膜及肠壁已被破坏,不易控制感染,外科并发症发生率高,同时患儿由于自身肠道炎症,在治疗期间营养状况较其他患儿差,常常生长发育落后,影响了患儿身心发育,导致预后较差[12]。对此,临床需对败血症新生儿及早实施治疗措施,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早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改善患儿预后不良。

本研究中,感染性休克是败血症新生儿出现预后不良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为,病毒细菌等微生物产生的毒素已侵袭人体血液微循环刺激细胞及体液系统,不利于各器官血流灌注,导致患儿缺血缺氧,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导致患儿残疾甚至病死,难以救治成功,提示发生预后不良。对此,建议尽早诊断,及时进行液体复苏,果断应用器官功能支持,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有利于改善预后[12]。

综上所述,早产儿、机械通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性休克是败血症新生儿出现预后不良情况的影响因素,需关注上述危险因素,全面观察新生儿病情变化,做好预防工作,减少败血症新生儿出现预后不良情况。

猜你喜欢

坏死性败血症结肠炎
生物标志物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以败血症为主症禽病的鉴别诊断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肉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比较
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