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2021年河南省安阳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2023-05-07何其栋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安阳市食源性病原体

何其栋

(安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公共卫生科,河南 安阳 455000)

食源性疾病是最常见、分布最广泛的疾病,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普遍存在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是需要优先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相关研究表明食源性疾病在国内外普遍存在,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由于食源性疾病急性病例居多,症状较轻,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远不能反映该地区的疾病负担[2]。为此,各国陆续建立了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来应对食源性疾病带来的挑战[3]。通过监测来达到掌握其流行规律、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和食品安全隐患的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的目的[4]。本文对2019—2021年安阳市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安阳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征,为制定和优化安阳市本地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2019—2021年河南省安阳所有监测病例数据,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与体征、初步诊断、饮食暴露史、标本采集信息等。

1.2 研究方法

1.2.1监测对象 由临床医生诊断的因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导致的腹泻或者呕吐症状为主诉的就诊病例,排除重复的病例。

1.2.2生物标本采集与检测方法 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中承担病原学采样和检测任务的2家哨点医院医生发现符合监测要求的病例时,收集病例信息的同时,按要求采集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开展非伤寒沙门菌、志贺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诺如病毒检测,并将检出的阳性菌株送至安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和血清分型鉴定。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 2016软件整理数据,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组间率的差异分析使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2019—2021年食源性疾病监测上报系统共报告病例22 878例,其中11例为复诊病例,排除复诊病例后纳入本研究总病例22 867例。其中住院病例836例,住院率为3.65%,无死亡病例,提示该市食源性疾病病例症状较轻。报告的病例中,以急性胃肠炎(90.93%,20 793/22 867)最多,其次为感染性腹泻(5.24%,1 197/22 867),过敏病例最少(0.04%)。所有病例中共同用餐者发病病例437例,提示报告病例中有较多食源性疾病暴发;标本采集病例859例,采样率为3.76%。见表1。

表1 2019—2021年安阳市食源性疾病病例基本情况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人群分布 22 867例食源性疾病病例中,男性病例1 340例(45.22%),女性病例1 527例(54.78%);农村病例14 345例(62.73%),城市病例8 522例(37.27%)。各年龄组均有报告,以30~<40岁组报告病例数最多,≥70岁组报告病例数最少;0~<10岁组和10~<20岁组中男性患病构成比高于女性,20岁以上年龄组女性高于男性。40岁以下年龄组城市人群患病构成比高于农村,40岁以上年龄组农村人群患病构成比高于城市。职业以农民(53.35%)为主,其次为学生(10.23%)、家务及待业(9.27%)、散居儿童(5.94%)、工人(4.74%)。见表2。

表2 2019—2021年安阳市食源性疾病监测人群分布[n(%)]

2.2.2时间分布 2019—2021年安阳市食源性疾病病例分别为7 193、7 906、7 768例,食源性疾病监测每月均有病例报告。食源性疾病高发期主要集中在6—8月,2019年和2021年6月份病例最多,2020年7月份病例最多,低谷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见图1。

图1 2019—2021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时间分布

2.2.3病例地区分布 2019—2021年安阳市各区县食源性疾病病例报告数以内黄县报告最多(4 002例),报告患病率最高为龙安区(680.32/10万)。见表3。

表3 2019—2021年安阳市各区县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情况

2.3 病例饮食史情况2019—2021年安阳市食源性疾病监测中,有797例病例报告2种及以上可疑暴露食品,其中报告最多为水果及其制品,其次依次为粮食及其制品、蔬菜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混合食品。可疑暴露食品的加工或包装方式中家庭自制占比最高,其次为散装(包括简易包装)、餐饮服务业。可疑食品的进食暴露场所类型以家庭报告为主。见表4。

表4 2019—2021年安阳市食源性疾病可疑暴露食品基本信息

2.4 病原体检出情况2019—2021年安阳市采集的标本采集病例859例中有75例标本检出病原体79株,有4例病例标本同时检出2种病原体,总标本检出率为8.73%。2019年病原体总体检出率最高,为14.93%;2021年最低,为6.19%,历年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9—2021年监测中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均未见检出。致泻大肠埃希菌、沙门菌、诺如病毒检出率分别为4.31%、2.68%、1.75%。其中泻大肠埃希菌、诺如病毒历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5。

表5 2019—2021年食源性疾病病原体检出情况[n(%)]

3 讨论

食源性疾病作为全球最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给国内外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1]。因此进行食源性疾病监测并及时总结分析,对掌握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病原体分布特性及有效防控疾病暴发具有重要意义[5]。2019—2021年安阳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累计报告病例22 867例,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够反映我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规律及流行趋势。监测数据显示食源性疾病在职业分布上与年龄分布特征相符。30~<40岁组报告病例最多。造成以上特征的原因:一是可能由于该年龄段的人群社会活动频繁、食品选择自主性和接触暴露食品的机会大[6];二是该年龄段的人群以家庭用餐为主,当食品储存不当时极易患食源性疾病。

通过对2019—2021年安阳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6—8月是该地区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期,这种流行趋势与河南省及其他省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趋势[7-8]相一致。该时间段内天气炎热、湿度大等气象特征,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监测病例中可疑食品是以水果及其制品最高,高危食品主要是来自家庭自制,与其他省报道[9]基本一致。这可能与食品加工、储存方式不当有关。其次是散装(包括简易包装),说明该市需要加强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宣传,增强群众预防食源性疾病意识。

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病原微生物的总体检出率低于有关报道的检出率[10]。安阳食源性疾病病原为致泻大肠埃希菌和沙门氏菌,有报道称食品加工从业人员中存在普遍携带沙门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的情况[11],有较大可能为在食品加工与销售等环节感染这2种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志贺菌未检出或者检出率低。研究表明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存在于未煮熟或变质的海(水)产品[12]。而该市作为内陆城市,市民目前海(水)产品消费率很低,这可能是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的重要原因。大部分病例未能检测到明确的病原体主要原因是与样本的采样时机、检测手段灵敏度不高以及病例就诊前自行服药等有关。

通过本次监测分析,能够反映该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同时也提示该市食源性疾病主要病原体分布。但也发现,病原体检测率和检出率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建议继续完善该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加强管理,强化对高危人群、高发季节监测,提升监测能力。同时加强食源性疾病的健康宣传,引导居民在家进行食品加工时注意防范,减少和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安阳市食源性病原体
秋冬季高发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与预防
论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的控制
夏季食品安全头号杀手——食源性疾病
安阳市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途径研究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安阳市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安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