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考

2023-05-07卢玉福,王智琛,何增国

甘肃农业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中药材优势

卢玉福,王智琛,何增国

摘要:为了更好地推动古浪县中药材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通过对古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和发展现状的分析,并结合古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种子种苗繁育体系建设;加大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力度;提升中药材深加工水平;完善中药材销售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等中药材产业发展建议。

关键词:中药材;优势;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7-2172(2023)04-0305-04

doi:10.3969/j.issn.2097-2172.2023.04.003

Though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ndustry

in Gulang County

LU Yufu 1, WANG Zhichen 2, HE Zengguo 3

(1. Gulang County Rural Revitalization Service Centre, Gulang Gansu 733100, China; 2. Gulang Horticultural Technology

Workstation, Gulang Gansu 733100, China; 3. Gulang Agriculture Technology and Promotion Centre,

Gulang Gansu 733100, China)

Abstract: To better promote the green, high-quality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ndustry in Gulang Countyand to develop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lanting based on local condition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advantages,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blems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ndustry in Gulang County,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ndustry were put forward with the following aspects, i.e.,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eed and seedling breeding system, intensifying the standardization of planting technique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aterials,improving the level of deep proces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mproving the sales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industry, academia and research, included.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 Advantage;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中藥材产业是甘肃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1 ],近年来,古浪县以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为统揽,以发展绿色循环农业为导向,以群众可持续增收为目标,坚持“以水定规模、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充分发挥天蓝、地净、空气好、土壤污染少的优势,立足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禀赋,打破行政区域,提出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以中药材为重点产业的“八大产业”,在农民增产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 - 3 ],着力打造特别特“甘味”品牌[2 ],形成了南部山区冷凉芍药、黄芪特色中药材品牌,黄灌区和移民区枸杞、当归、甘草特色品牌。全县上下统筹推进,着力培育标准化、规模化种植 [4 - 5 ],为全县群众脱贫致富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全县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6 ]。因此,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对提高农户收入、稳定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

1   发展优势

1.1   地理位置优势

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段,东南分别与景泰、天祝两县相连,西北与武威市凉州区接壤,北邻腾格里沙漠,地势南高北低[7 ],从南到北依次为南部山区,中部川区,北部沙区,山川沙各占1/3。境内既有二阴山区夏季冷凉小气候特征和温带沙漠气候特征,又有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多样的气候因素为中药材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适宜种植的中药材种类多样,品质较好,污染少,赢得省内外种植、加工企业的青睐。

1.2   自然资源优势

古浪县平均海拔2 500 m,平均气温1.3 ℃,年温差12.4 ℃,≥10 ℃有效积温913 ℃。日照时数2 663 h,日照率为60%。年平均降水量为300 mm以上,二阴川区降水量为400~450 mm,4 — 10月的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90%~92%,大部分集中在7、8、9三个月[8 ]。无霜期140 d左右。北部沿沙漠区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生产的中药材干物质积累多、品质好、产量高。南部山区气候冷凉,病虫害发生少,农药用量少,加之生态环境好,为种植高质量的中药材提供了难得的绿色生产条件。

1.3   土地资源优势

古浪县现有耕地9.87万hm2,有农业人口35.16万人,可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大。县域境内土壤类型多样,南部山区旱地主要土壤类型为亚高山草甸土、山地灰褐土、山地栗钙土和山地黑钙土,土层深厚,土地肥沃,土壤无污染[9 ],含有机质15.33 g/kg、全氮1.01 g/kg、速效磷12.92 mg/kg、速效钾211.7 mg/kg,适宜种植芍药、黄芪、当归、板蓝根等多种中药材。北部灌区主要土壤类型为灰钙土、风沙土和灌淤土,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壤熟化程度高,耕作时间长,土质较肥沃,无重金属污染,含有机质10.40~16.70 g/kg、全氮0.71~1.13 g/kg、速效磷12.50 mg/kg、速效钾162.0 mg/kg,适宜种植枸杞、甘草、黄芪、肉苁蓉等中药材。

1.4   区位交通优势

古浪县境内连霍高速、双营高速、国道312线、省道308线、省道316线等5条高等级公路和兰新铁路跨越南北、干武铁路横跨东西,新建的兰张高铁计划在2024年通车运营,为西北地区通往全国各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7 ]。为古浪县国家级出口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和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2   发展现状

2.1   中药材种植逐步稳定。

近年来,古浪县将中药材产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举措,进一步优化中药材产业结构[10 ],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以南部山区、黄灌区和移民区为重点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中药材种植面积和品种也逐步稳定,年种植面积在3 500.0 hm2左右。2021年,全县种植中药材3 573.3 hm2,其中枸杞2 333.3 hm2,芍药373.3 hm2,黄芪286.7 hm2,当归53.3 hm2,甘草31.3 hm2,柴胡、党参、黄芩、麻黄、茴香、红花等其他药材495.4 hm2。

2.2   经营模式不断完善

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和组织化优势,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 “公司+基地+农户” “专业合作组织+基地”等经营模式,在中药材产区建设稳定、可控的原料种植基地,推动了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建成甘肃易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支撑企业2家,建成年产5 000 t中药饮片、切片生产线,建立甘草、当归、肉苁蓉等中药材种植基地1 000 hm2,其中与农民订单式建设基地900 hm2,大力提升全县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水平,改变初级加工产品直接上市的现状。

2.3   中药材销售体系逐步建立

一是依托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成功创建古浪县国家级出口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二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贫困乡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电子商务合作协议,建成8个天猫优品线下体验店,创建了“原味古浪”县域公共品牌,“古浪县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上线试运行。三是充分利用产业特色优势,加快推进运销企业和合作社冷链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中药材跨区域销售和错峰销售能力。目前全县建成冷链仓储库容8.42万t,2020年,建设冷链仓储设施项目15个、库容0.54万t,累计库容达8.96万t。2021年,全县中药材产量达到2.93万t,实现总产值4.45亿元。

2.4   技术服务体系健全

县、乡、村三级农业产业技术服务网络体系完备。古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古浪县园艺站、古浪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等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多年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总结出了全县农业发展的第一手技术推广资料。检测体系完善。配备有先进的化验分析仪器设备、检测设备200多台(套)。人才队伍逐渐壮大。县级推广机构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216人,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核准岗位673名,其中专业技术岗位534名;以行政村为单位,选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 475人、村级农技员88人,分别在定宁镇、古浪镇、泗水镇、民权乡、直滩乡成立了5个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队,健全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大大提升了古浪县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技术,也为提升古浪县特色中药材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撑。

2.5   标准化种植体系不断健全

充分发挥县乡农业推广机构的技术优势,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试验、示范、引进适宜古浪县推广的中药材标准化技术,制定了“选种、选苗—播种、栽苗—培育—病虫害防治—肥效控制—鲜材品质判定”技术体系,总结出芍药黑地膜覆盖、枸杞绿色栽培技术等标准化栽培技术。同时着力推广机械种收技术,不断降低种植成本,全县中药材机械种收技术覆盖率达到67%。在黄羊川镇大南冲村和古丰镇柳条河村建立芍药种植千亩示范点2个,在西靖、民权等地建立面积达33.3 hm2以上的枸杞示范点3个。

3   存在的问题

3.1   规模化发展程度低

从总体来看,古浪县中药材产业还存在规模化發展水平低,农户种植面积较小且较为分散的问题。近年来,古浪县将中药材产业作为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中药材规模化发展主要以枸杞为主,其他中药材种植面积小、规模化种植水平较低。

3.2   标准化生产水平低

中药材标准化技术规范体系还不健全,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农户有一定的中药材种植经验,但不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的现象仍有发生,部分生产者管理水平有限[9 ],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中药材种苗主要依靠外地购进或依靠农户小规模自繁,种苗质量参差不齐,药材质量难以保障。在一些新种植区,生产管理和技术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3.3   产品附加值低, 销售渠道不畅

古浪县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1家,加工能力也仅为10 t,且县内没有一家专门从事中药材收购的企业,大部分中药材经过简单晾晒后以干品的形式销售,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發展效应还未充分显现。精深加工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销售渠道也较为零散。缺少上规模的中药材专业经营流通组织,市场营销体系不完善,中药产品采取传统销售方式售卖[11 ],中药材卖难问题时有发生。加工滞后和销售渠道不畅是制约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4   发展资金不足

由于县财政困难,加之群众自身投入能力有限,对中药材产业政策扶持、项目支持、资金投入的力度较弱。

4   发展建议

4.1   加快种子种苗繁育体系建设

加大中药材种子繁育体系建设,切实做好良种生产和种苗培育,从源头保障优质中药材生产。出台税收优惠、土地优惠等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中药材育苗、种苗企业来古浪县发展,建立工厂化育苗基地,结合古浪县实际培育优质中药材种苗,逐步实现古浪县中药材种子、种苗的自给自足和产业化经营,确保中药材品质提高。

4.2   加大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力度

全面推广应用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加大育苗移栽、机械采收、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推广力度[12 - 14 ]。开展中药材“三品一标”认证和GAP认证,提高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水平和药材品质。鼓励支持大中型制药企业、通过GMP认证的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等[15 ],推行“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集中连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16 ],推动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

4.3   提升中药材深加工水平

大力争取省级中药材GMP饮片加工、烘干设施建设扶持资金,统筹安排扶贫产业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担保补贴等方式,对企业建设清洗、脱皮、烘干、切片、炮制等初加工设施给予补助。通过税务、信贷等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和培育中药材生产及深加工企业,延长中药材产业链,提升古浪县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开发中药材精深加工水平,提升中药材产品附加值,改变初级加工产品直接上市的现状,打造古浪县中药材特色品种。

4.4   完善中药材销售体系

加大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按照山、沙、川等不同区域,建设特色中药材交易市场。加快建设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电子商务,不断完善古浪县中药材销售网络。吸收各部门技术力量,组建中药材生产技术咨询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定期收集、分析国内外中药材市场动态、技术信息,服务中药材产销各个环节。

4.5   加强产、 学、 研合作

充分利用甘肃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通过组建专家团队、聘用技术顾问等方式,以中药材重点发展品种为核心,在中药材产业规划、特色中药材培育、中药材优良品种的选育、扩繁,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初加工、运输及储藏等方面加强产学研结合,解决制约古浪县中药材发展的问题,为规范化、标准化中药材基地生产提供技术保障,提高古浪县中药材生产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蔡子平,王国祥,马忠明,等.  甘肃省中药材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甘肃农业科技,2022,53(5):19-24.

[2] 周   海,周瑞峰.  甘肃省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J].  甘肃农业科技,2016(5):67-70.

[3] 康天兰,刘学周.  甘肃省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甘肃农业科技,2016(4):55-58.

[4] 周祯莹.  甘肃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考[J].  甘肃农业,2022(3):28-31.

[5] 孔万春,贾保军.  古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探析[J].  农业科技通讯,2021(3):28-29.

[6] 何增国,崔文菊.  古浪县南部山区中药材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J].  农业科技通讯,2014(8):8-9.

[7] 高康泰.  古浪县绿色农产品发展现状与对策[J].  甘肃农业,2022(10):72-75.

[8] 赵晓英.  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以古浪县为例[J].  农业科技通讯,2022(4):52-54.

[9] 张春梅.  古浪灌区土壤耕层有效硼和钼调查及评价[J].  甘肃农业科技,2008(8):20-21.

[10] 张陆海,刘鹏霞.  甘肃中药材机械化的实践与思考[J].  农机科技推广,2022(2):20-22.

[11] 刘维蓉,冯   果.  贵州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4(6):95-99.

[12] 张   勰,张爱玲.  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调查研究报告[J].  发展,2022(10):51-56.

[13] 李东润.  陇西县中药材市场及产业存在问题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9):84-86.

[14] 胡艳芳,聂裕芳.  围绕“绿色食品牌”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步伐[J].  云南农业,2021(9):31-32.

[15] 徐铭霞.  东港市道地中药材绿色安全高质高效生产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20(13):76-81.

[16] 张可薇.  绿色物流技术在中药材仓储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市场,2017(14):251-252.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中药材优势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矮的优势
画与话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