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胜:让音乐传递巴中美

2023-05-06沈椿桃

音乐世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曲艺团巴人巴山

〔摘 要〕自1980年起,向胜就在音乐的世界中散发光与热,在作品中传递四川优秀的音乐艺术与文化内涵。生于巴中、长于巴中、成于巴中,向胜坚持以音乐传递巴中美、四川魂。

〔关键词〕向胜;作曲;巴中;音乐文化

低调的作曲家

向胜是地道的巴中人,他从小就喜爱唱歌跳舞,喜欢学习乐器演奏,在学校读书时也经常参加文艺活动。向胜家里兄妹多,经济条件不好,为了生活,他什么苦活累活都干,彼时的他也只能将对艺术的热爱隐藏在心中。然而,命运的转机就发生在1980年。一天,一位过路的县城音乐老师在向胜家门口歇息,向胜很自然地给他倒了一碗水喝。向胜的善良有礼让这位老师产生了很好的印象,不禁打量了他好一会儿,在交谈中得知他爱好文艺,这位老师就向他透露了县城曲艺团正在招生的消息。如果能够考进县城曲艺团,干得好就可以转正,能拿固定工资,向胜正愁找不到工作,于是第二天就乘车去了县城,他东问西找,好不容易才找到了曲艺团,顺利通过了考试,被巴中县曲艺团(现为巴中市巴州区曲艺团)录取。

进团之后,向胜主要学习舞台表演,但由于自己对乐器有着极大的兴趣,但凡有空闲,他就去向乐队的老师请教胡琴、唢呐、电子琴等乐器的演奏技巧,并利用业余时间到县川剧团拜余义奎为师学习音乐理论和配器知识。不到一年,他的音乐特长就显现出来了,团里的领导干脆把他从演员直接换岗到了乐队去当队长。在随团演出的同时,向胜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去找当地有名的老师请教乐理知识,并利用休假时间,只身前往成都,拜峨眉电影乐团的陶嘉舟为师学习作曲理论知识。自此,向胜踏上了音乐之路,走上了艺术旅程。

20世纪90年代,向胜进了巴中县川剧团(现为巴中市巴州区川剧团),2000年又被调往巴州区文化馆。从曲艺团到川剧团再到文化馆,这是向胜人生的重要经历和创作的关键阶段。曲艺团的工作可以说为向胜打开了艺术天地的大门。曲艺历来被称为文艺大军的“轻骑兵” ,社会生活的“风向标” ,时代风云的“晴雨表”。四川曲艺主要有评书、金钱板、四川荷叶、竹琴、清音、车灯等多类曲艺曲种,一把琴、一副板、一面鼓、一张嘴,无需布景、无需道具,就能赢得观众满堂喝彩。向胜在曲艺团不仅学习了诸多曲艺曲种的表演知识和音乐伴奏,还激发了学习作曲、编曲和配器的兴趣。在曲艺团工作三年,他就担任了两部大型传统戏曲音乐的写作,这两部作品成功上演并得到了很多好评,这也激发了他更大的创作热情。进入川剧团后,作为乐队队长的向胜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和流行音乐兴起,走南闯北地巡回演出。这一时期的经历,让向胜以往所积淀的四川曲艺和川剧音乐潜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所带领的乐队不仅在巡演中向观众演绎了地道的四川曲艺和川剧音乐,还开阔了眼界,吸纳了其他地域的音乐文化。在巴州区文化馆和巴中市文化馆阶段,他实打实地走到人民群众中,通过一次次的下基层、走村串户,深入了解并学习了大量的巴山民歌以及民俗民间音乐,这也成为他以后创作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追忆往昔,向胜觉得能一直从事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实属幸运。尽管早已硕果累累、殊荣傍身,但向胜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和低调的性格,不止一次地称自己是“草根”艺术家,之所以能取得如今的音乐创作成就,也多是靠机遇的东风和伯乐的赏识。但纵观其艺术生涯后就会发现,铺就其音乐之路的关键,还是他本人的艺术天赋以及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

多才的创作者

向胜长期从事文化活动及音乐创作,包括歌曲、戏剧、曲艺、舞蹈、器乐曲等,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的各类大型文化活动以及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展演,先后多次获得全国群星奖、全国曲艺牡丹奖、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一等奖、中国人口文化奖、巴蜀文艺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各类文艺奖项上百个。其代表作有:四川清音《中华医药》《小姑出嫁》《竹颂》《莲花开》;四川扬琴《雪梅、雪梅》《算账》《黄荆树》《守望》《一路锦绣》;歌曲《追梦》《红军来了不受穷》《巴山新居我的家》《哈哈响》;四川盘子《剑门豆腐》《要得歌》《空山》《十大碗》;四川竹琴《村史馆》《英雄回家》;大型曲艺剧《望红台》、大型民俗音画《下里巴人》、大型民族歌舞《巴山恋歌》、话剧《滴灌》、大型民俗歌舞《巴河春秋》《巴山欢歌》、大型四川曲艺剧《巴山一家亲》《周永开》,还有即将上演的曲艺剧《玉石调羹》和第十一届巴人文化艺术节大型民族歌舞《巴风留韵》等剧目。

從他种类繁多的音乐创作和文化活动中,可以窥见这位作曲家的多才多艺。

而这份满溢的才华也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学习所得到的结果。向胜对艺术知识的攫取永不满足,坚持在学习中创作、在创作中学习。丰富的工作经验、多样的培训机会再加之积极的学习态度,让这位低调作曲家的创作水到渠成、信手拈来。即便有了自己“养老本”的作品,他也从未停下学习的步伐。在他看来,人永远都有进步的空间,眼睛要始终望向前方。

在向胜作曲的音乐作品中,你总能体味到多种器乐之美和丰富的民间文化之趣。以他的代表作——大型情景曲艺剧《望红台》为例,该剧创新性地综合运用了四川盘子、四川莲花落、四川车灯等多种四川曲艺形式,四川清音、四川扬琴、四川竹琴、四川金钱板等四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剧中有所呈现,这使得整个作品具有了非常浓郁的四川文化典型特质。《望红台》的第三章选段——四川扬琴《守望》荣获了中国曲艺牡丹奖的节目奖。中国曲艺牡丹奖自2000年起,每两年一届,是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曲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曲艺最高奖。

因为曲艺团和川剧团的工作经历,向胜觉得自己对四川曲艺音乐的持续发展和继承创新始终有份担当和责任,所以在自己编曲和创作的音乐作品中,他会根据剧情内容的表现需要来加入四川曲艺音乐元素,并通过现代音乐手法进行加工处理,以适应当下的听众或观众的欣赏水平。在创作时,向胜会对作品应有的内涵进行反复思考,以保证文化的根、民族的魂能融在其中。不论是稚气十足的《巴山小子》《秋娃娃》等童歌,还是宣传文旅的《恩阳古镇》《早晚恩阳河》《义阳山》《巴山新居我的家》《问巴州》《祝福平昌》等歌曲,他的音乐作品中始终带有浓郁的巴中地域特色和四川文化印记。可谓形式再变幻,真情永留存。

向胜之所以能够成为多才的创作者,是因为他不仅仰望星空,而且扎根乡土。向胜深知艺术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要靠内涵和情感堆砌和搭建,才能屹立于浩瀚的音乐海洋中。而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是对民间民族音乐的挖掘,是对劳动人民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对巴人文化和巴中精神的描写。

默契的好搭档

谈及向胜的创作生涯,就不得不提到他的“金牌”搭档——秦渊(中国曲艺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巴中市政协副主席。先后创作各类舞台文艺作品300多个,获40多个国家级、省级大奖)。秦渊作词、向胜作曲,他们合作无间、配合默契,大型四川曲艺剧《望红台》《周永开》、大型话剧《滴灌》、大型民俗音画《下里巴人》、大型民族歌舞《巴山恋歌》、大型民俗歌舞《巴河春秋》等就是最好的佐证。

向胜从巴州区文化馆调到巴中市文化馆工作后,因缘际会,跟秦渊住到一个小区,成了邻居。向胜喜欢写歌、搞点音乐录音,而秦渊喜欢写词,于是他们一拍即合,写了很多歌曲。那时候,他俩就自发地在一起探讨和研究音乐作品和艺术文化,以相同的爱好为契机,逐渐成为了好搭档、好朋友。

四川少儿清音《开学第一天》是向胜和秦渊合作创作的第一部参加全国比赛的作品。这部作品作为四川省唯一的曲艺类节目参加了由中宣部、文化部主办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和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的角逐,并获得了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实现了四川曲艺在群星奖上零的突破。在参赛时,他们又紧张又激动,带着由一帮小学生组成的演出队伍,一路舟车劳顿后终于抵达了深圳宝安区的比赛场地。由于路途辛劳加上气候差异,担任主唱的孩子嗓子出现了不适,无法按原先的伴奏唱上去了,所以必须做降调处理。当时,深圳宝安区没有一个音乐工作室,他们对深圳也是人生地不熟,秦渊虽是向胜的搭档,同时也是向胜的上级领导,但他二话不说,马上陪同向胜一起,租车赶到了深圳主城区。他们四处打听,跑了三家录音棚,才将这个原本很简单的降调技术的问题解决了。改完后,又马不停蹄地赶车回去,让孩子一边化妆一边练习演唱。在当晚的比赛现场,孩子们非常争气,一个个精神饱满,实现了超常发挥,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热烈掌声,一举夺得了全国群星奖。这次经历不仅让向胜体会到展演和作品呈现的不易,也让他直觉到秦渊不仅是他工作上的好领导、创作上的好搭档,更是生命中的好兄弟,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近。

在向胜看来,秦渊对巴中的风土民俗和红色文化了然于胸、烂熟于心,其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始终忠诚、对艺术追求的持之以恒、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爱都让他钦佩不已。能和秦渊一起合作创作出一个又一个有思想、有温度、有灵魂的音乐作品,是自己的荣幸。在艺术上,向胜与秦渊互相成就;在生活中,向胜与秦渊互相关心。他们经常在一起去望王山散步,很多作品都是在散步的过程中“谈”出来的,也是生活中的紧密相连,让他们实现了艺术上的配合无间。当下,他们的合作之路远没有尽头,《巴山一家亲》《巴人游世界》《周永开》等都是近些年合作的作品。相信他们始终会彼此成就,在艺术之路上飞驰向前。

一个优秀音乐作品的创作和完成,不但需要“金牌搭档”的积极配合,还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和付出,尤其是演唱者的高超技艺和无私奉献,以及在舞台上的完美演绎和呈现。这也让向胜想起了在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进行展演的四川清音《竹颂》的表演者——施敏(四川清音市级非遗传承人,师从程永玲)。在参演前,施敏刚下飞机就收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本该立即返家的她为了音乐作品的顺利演出和不辜负观众的期望,硬是等了三天,坚持完成了演出。凭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凭着对观众无私奉献的情怀,她强忍着悲痛,用娴熟大气的真情演唱赢得了满堂喝彩。到现在,向胜一想起当时在台上那声音清脆婉转、神情并茂饱含激情演唱的施敏都会感慨不已、钦佩不止。也愈发意识到,一个作品的创作和完成,不是孤军奋战,而是群策群力的结果。创作者、表演者、组织者,服装道具甚至观众等,都应成为自己艺术之路上的坚强助力,也只有大家形成合力,才能实现文艺作品价值的最大化。

文化的领头人

2023年3月以来,向胜便开始为第十一届四川·巴中巴人文化艺术节的相关筹备事宜而忙碌起来 ,而他为文化艺术节所创作的音乐作品也提上了日程。

巴中市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古代巴人的重要聚居区域,也是著名的革命摇篮,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为开发文化资源,宣传巴中,促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当地于2002年4月举办了首届四川·巴中巴人文化艺术节。第五届巴人文化艺术节演出的大型曲艺情景剧《望红台》、第六届巴人文化艺术节演出的大型民俗音画《下里巴人》、第七届巴人文化艺术节演出的歌舞剧《巴山恋歌》、第八届巴人文化艺术节演出的大型民族歌舞《巴河春秋》、第九届巴人文化艺术节演出的鼓舞《巴人先锋》、第十届巴人文化艺术节演出的大型民族歌舞《巴山一家亲》均为向胜参与创作并统筹完成的成功之作。其中,大型情景曲艺剧《望红台》以“坚定的信念,守望的情怀”为核心,选取红军长征路上的一个点——苦水台,通过苦水台变成甜水台再变成望红台的历史演绎,艺术地反映出红军到来之前人民生活的苦难、红军到来时的甘甜、红军离开之后的守望,从而彰显共产党是人民的主心骨的大主题;歌舞剧《巴山恋歌》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完美融合,展示了巴人将天地日月作鼓战天斗地的精神气魄,弘扬了巴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讴歌了川陕革命老区的沧海桑田和发展巨变。大型民俗音画《下里巴人》以巴文化为元素,以下里巴人的生产生活为内容,紧紧把握独特的民风民俗民情,艺术地体现巴人淳朴、高洁的人文情怀和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表达下里巴人情暖天地春秋、向善向上向前的精神追求,热情歌颂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人民。向胜在音乐中所表达的意图和理念非常朴素,即为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阔步前进献出一份力量。他在文化馆工作多年,故而深知文化的双重属性,在保证自己作品社會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努力兼顾其经济效益的长期性。文化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繁荣也会助力于文化的辉煌。

四川省于2022年3月设立首批戏曲名家工作室。设立戏曲名家工作室是四川省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充分发挥四川省高层次艺术人才在艺术创作、人才培养、传承推广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打造高水平文艺川军、繁荣发展四川文艺事业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向胜获批设立2023年度四川省戏曲名家工作室,相信他会进一步深入实施四川省振兴川剧和曲艺工程,发挥戏曲名家专业优势和传承示范带动作用。

近年来,作为中国曲艺之乡的四川巴中推动群文事业繁荣兴盛,四川扬琴《蜀道》等3件作品入围第十九届群星奖决赛,歌曲《追梦》获得了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四川扬琴《黄荆树》、歌曲《巴山新居我的家》《哈哈响》等一大批作品获得了四川省群星奖,四川曲艺剧《周永开》获得2021省艺术基金的扶持,四川扬琴《蜀道》获得2022年全国群星奖,实现了文化引领发展,唱响了具有地域特色、时代特点的巴山欢歌,展示了巴山儿女奋进新时代、迈步新征程的精神风貌和豪迈情怀。

这其中,作为巴中市高层次人才和文化领军人才的向胜、秦渊等诸位创作者可谓功不可没。他们在自己生长和热爱的土地上始终心系基层,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而在他们一以贯之的努力和对音乐的热切厚爱中,相信有更多的人会了解巴中、爱上巴中。而对巴中美的描绘、对四川魂的刻画,也会一直贯穿在他们的音乐创作中。

(本文图片由向胜授权使用)

参考文献

①荀超:《用四川曲艺表现长征 四川扬琴〈守望〉荣获牡丹奖》,成都:封面新闻,https://baijiahao.baidu.com/s id= 1617563796150016837&wfr=spider&for=pc。

②巴中市巴州区人民政府:《四川扬琴〈蜀道〉获得群星奖》,http://www.bzqzf.gov.cn/zwdt/zwyw/11478784.html。

作者简介

沈椿桃,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責任编辑 郑雪

猜你喜欢

曲艺团巴人巴山
马三立为什么“饭醉”
巴山送红军
英勇善战的巴人
巴山背二哥
英勇善战的巴人
巴山背二哥
巴山背儿哥
“情系深湘建设者”庆国庆首场演出在宝安上演
巴人:一个不能忘却的文化战士
粤曲的历史及我区粤曲(私伙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