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群众文化馆馆办团队的思考
2023-07-18李然
李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既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在物质生活不断获得满足的基础上,对精神生活的质与量也有了更高的追求。这就需要广大的文艺工作者齐心协力,为满足群众新时代下新的精神需求而不断努力。
一、对基层文化馆作用的一点认识
文化馆是国家总体文化态势中扎根基层的“根脉”,是承担着文化更新使命的“干细胞”。而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各不相同,所以文化馆要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在积极接纳吸收有不同爱好、倾向的群众的基础上,着力完善自身布局。如石景山区文化館自1997年以来,先后创建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合唱、话剧、舞蹈等12支馆办艺术团队,2023年4月18日又正式成立了曲艺团,为打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艺术局面作出了探索,更为京韵大鼓 、梅花大鼓、河南坠子等曲艺曲种的活化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笔者认为,让优秀传统文化“活下去”和“活起来”是一体两面的,也是文化馆不可切割、不可有所偏重的责任。一个曲种如果只掌握在几位艺术家手中,那只能慢慢变成“博物馆艺术”。只有在群众文化的沃土上开枝散叶,它才是鲜活的、有力的、生机勃勃的。
仍以石景山区文化馆曲艺团为例(以下简称“曲艺团”)。曲艺团现有成员127人。经初步了解,经常参加活动的成员中,三分之一有相对不错的表演水平,经常参加街道社区的演出,其中有些甚至还在市区两级的曲艺比赛中取得过成绩;另有三分之一爱好曲艺,部分可以表演的节目,但仅限于在生活中自娱自乐,很少真正上舞台;剩下的三分之一,或是单纯的爱好者,或是爱听爱看、有学习追求的曲艺零基础成员。根据这种情况,曲艺团把活动分成了两个方向,一是提高节目质量、努力打造好作品,二是普及曲艺知识,让更多爱好者参与进来,这样的“差异化战略”有效增强了不同成员对曲艺的共同黏性,为曲艺团的整体发展求取了“最大公约数”。
(一)打造好作品的尝试
如曲艺团成员们表演的音乐快板《腾飞,石景山》,就是曲艺团邀请专家,结合群众文化的特点而定向打造的节目。之所以选择了音乐快板的形式,是因为曲艺团成员中的大多数爱好广泛,“跨界”的现象较为普遍,歌曲和舞蹈也是他们能够掌握的艺术技能,所以音乐快板可以让演员们在一个节目中展示多方面专长,进而让他们能够在舞台上更加有获得感。此外,曲艺团成员多数不是专业演员,水平也参差不齐,将音乐加入快板中可以起到“扬长补短而齐平”的作用,让更多的团员参与到演出当中。事实证明,这样的设计是成功的。《腾飞,石景山》因为轻快的节奏、犹如舞蹈的队形变化和朗朗上口的唱词而多次获得好评。
总的来说,曲艺团要在满足大家参与热情的同时,还要汇聚更多的名家,打通曲艺艺术的双向流动渠道,在推动艺术精华沉下去的同时,更让爱好者变成拥护者,在拥护者中产生传承者,让曲艺艺术在共有、共享、共建的和谐氛围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普及曲艺知识的努力
在创编好节目、努力打造高质量作品的同时,曲艺团也重视零基础成员们的需求。面对这“三分之一”,曲艺名家的授课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因为在曲艺的层面,双方的总体水平不啻霄壤,授课往往会衍变出“讲不通、听不懂”的尴尬局面。这对时间和资源都是一种浪费。因此曲艺团会对成员进行摸底,掌握零基础者的数量。在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学习倾向后,再请有基础的团员和他们结成学习对子。等零基础成员们有了一定的功底,再循序渐进地聘请专业演员、艺术名家来进行有针对性指导。如此既能推动成员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和谐发展态势的形成,也能助力零基础成员们扎牢根基、迈稳步子。
二、对于演出和授课的一些安排
对于文化馆艺术团队,更多的演出是展示成员交流、学习成果的重要方法,也是曲艺团越办越好的重要方式。目前,曲艺团每月的活动以周为单位展开,前两周每周的周日上午和周一上午,分别开展快板三书类曲种和鼓曲唱曲类曲种的普及和提升活动,主要形式是结成对子的团员相互学习、巩固基础。后两周则为每月一次的演出做准备。曲艺团成员们自报节目,经筛选确定后即开始重点排练。现在曲艺团每月一次的演出,已经成为了广大曲艺爱好者重要的精神食粮。他们会很早就预约入场席位,等待演出开始。通过观看演出,又有很多曲艺爱好者加入到了曲艺团的队伍当中。
同时,曲艺团还发动成员,积极联系所住社区,以节目或专场演出参加各类活动。早在曲艺团成立前,石景山区文化馆就会组织曲艺爱好者在每年的学雷锋纪念日、重阳节、元旦、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和节日中开展演出活动。在曲艺团成立后,活动的力度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曲艺团还根据受众的需求和宣传需要,有针对性地分别创作故事性较强和时效性明显的作品,前者如相声《5G时代》《我是志愿者》等,后者则有倡导垃圾分类的群口快板、宣传创城工作成绩的京东大鼓和褒扬社区医务工作者的相声。这些节目有效发挥出了曲艺“轻骑兵”的优长,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欢迎,在为曲艺团扩大知名度的同时,更提升了成员们的成就感和凝聚力,让他们对曲艺团更有热情,对节目创演也更加上心。
三、对于后续发展的一些思考
不少群众性艺术团都有过非常活跃的时期,一两年至五六年不等。但随着团队中参与者年龄的增长,青黄不接的情况出现,团队的活跃度会慢慢下降,具体表现为新创节目数量不足,传统节目也无人演出。最终,艺术团队可能会名存实亡。笔者曾经多次目睹过这样的情况出现。如某舞蹈队,曾结合某一时期脍炙人口的歌曲创编了多支广场舞。这些舞蹈观赏性和锻炼身体的实用性兼备,好学易记,颇受群众欢迎。但随着时间推移,有些队员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常来参加活动和演出。而自我造血能力的缺乏也导致队伍青黄不接,舞蹈队最终慢慢走向衰落。这很值得注意和借鉴。团队要保持年轻的生命力,就必须不断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曲艺团就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建设后备力量的工作,送曲艺进校园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该活动的目的是要在学生的心目中埋下曲艺的种子,并为将来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作好准备。考虑到节目主要是演给大学生和中学生观看,所以曲艺团在选取节目时充分考虑,力求做到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与知识性、趣味性的均衡,介绍北京住宅样貌的传统相声《夸住宅》,歌颂革命先烈的快板书《劫刑车》,弘扬孝道的北京琴书《长寿村》,节奏迟疾得当、描景浓淡相宜的岔曲《风雨归舟》等均是非常好的选择。曲艺团曾把这些经典节目汇编成一台曲艺晚会演给同学们看,寓教于乐,让同学们对曲艺有了直观的感受,为他们将来喜欢上曲艺甚至学习曲艺打下基础。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考量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曲艺团帮助多所学校成立了校园曲艺队,并定期为小演员们排演节目,和他们互动演出、交流心得,让喜欢曲艺的同学在学校当中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爱好。有些同学现在已经在北京市级曲艺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了潜在的曲艺“生力军”。
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综合性平台之所以能成为当前相当规模人群消遣生活的选择之一,原因在于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社会身份的人们都能在这些平台上精准找到或者接收到符合自身喜好和倾向的内容。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大数据和精准算法外,海量的信息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要打一个比方,那一个平台就是一个吞吐量巨大的“码头”,能在接收到不同内容的同时将不同内容输送出去,最终产生效果显著的“虹吸效应”。而曲艺要在未来取得新发展,就必须要注重这一“码头”的作用。曲艺团就录制了快板、单弦、相声的打法、唱腔技法和表演技巧等一系列短视频。它们长则一分半钟,短则四五十秒,将曲艺艺术的诙谐幽默融入其中,符合平台的内容规律,也符合受众的时间期待,对深耕垂直领域、扩大有兴趣群体比较有效。
就此,笔者认为,群众文化馆馆办团队应该进一步开拓视野,要在现实领域培养力量的同时,重视对网络平台的巨大效能。只有同时在这两个维度发力,才能让团队的根基扎得更牢、步子迈得更稳、道路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马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