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答青年问

2023-05-06

师道 2023年4期
关键词:讲台专业老师

老师好!我是一名刚刚踏入教育行业的“萌新”语文老师。之前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教育事业的意义感到迷茫。

原本我试图在跟岗听课的过程中找到答案,但让我惊讶的是,许多一线教师似乎也并不确定自己为何而走进教室。我听过不少妙趣横生的“精致课”,也听过一些令人皱眉的“敷衍课”;我见过不少无私奉献的“模范教师”,也见过一些无所事事的“摸鱼教师”。作为一份职业,“上班挣钱、下班养家”似乎无可厚非。但我认为教育同时也是一份事业,我们的工作会影响无数的青少年,怎能等闲对待?

但是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这种所谓的责任感似乎越来越使我不堪重负。专业能力和教学经验的匮乏,使我的教学水平始终无法得到明显提升,课堂质量也并不理想。有时想要稍作懈怠以求喘息,但前辈同事和学生很快就能意识到我的“偷懒”并给予反馈,使我倍感愧疚。

我时常想,教师为何而教?学生为何而学?与学生在教室里共度的时间,究竟会对我们彼此产生多大的影响?面对三尺讲台和莘莘学子,我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学生才疏学浅,还请老师不吝赐教。

(提问者:浙江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谷朴)

谷老师:

你好!

读罢你的来信,我看到了一位好学上进、有责任感、有反思精神的“萌新”老师。我想起了《半边天》某一期轰动一时的节目——陕西一名地道的农村妇女刘小样,因忍受不了被庸碌淹没的生活,向央视节目《半边天》写了一封信:“我宁可痛苦,我不要麻木,我不要我什么都不知道,然后我就很满足。”这种痛苦多么可贵,我从你的迷茫中看到了类似的痛苦,这迷茫源于对当下的不满足,迷茫中有积极向上的热望,有努力找寻出路的内驱力,这些都令我欣赏。你的迷茫可以概括为两大问题:一是教育的意义是什么;二是如何追寻教育的意义。

先说第一个问题: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很多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认为教书就是为了成就学生。其实教育的意义绝不止于成就学生,更在于摆渡自己。可以说教育就是一场渡人渡己的修行。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承担着渡人的责任,承担着将学生从此岸渡到彼岸的育人任务;对于教师自己而言,在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也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得到了他人的认可和肯定,亦是成就了自己。或者说,师生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彼此摆渡,彼此照亮,彼此成就。

我曾经也有过与你相同的迷茫,不止于萌新阶段的困惑,还包括职业倦怠、中年危机,是很多坚定的教育人让我走出迷雾,看到了前行的方向。马小平老师的《追寻意义》,让我看到在应试教育的强势碾压下追寻人文理念的执着与可敬;吳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让我体味到对抗教育的短视与功利、并从教育细节中关注生命本质的师者情怀;“万言信”作者杨林柯老师的《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让我感受到一位普通一线教师在逆流中的坚守与担当……还有余党绪老师的《祛魅与祛蔽》,让我领略到思辨读写中的理性之美;熊芳芳老师的《生命语文》,让我欣赏到语文世界中的审美与诗意;李海林老师的《言语教学论》,让我对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有了更多的思考……还有很多文史哲书籍,则让我跳出教育看教育,从文学中咂摸人性的复杂与丰富,从史学中感悟历史的兴替与得失,从哲学中思考生命的来路与归属,当我尝试融汇文史哲的眼光去理解教育的意义,我才更深地体悟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培养人先得了解人、理解人、尊重人,方能最终渡人渡己,成人达己。

接着说第二个问题:如何追寻教育的意义?

最好的态度是保持热爱。面对三尺讲台和莘莘学子,我觉得最好的态度就是保持热爱。真正的热爱,不只是热爱它的惊艳曼妙,亦热爱它的缺憾与不完美;不只是热爱它的轰轰烈烈,亦热爱它的平凡与平常。你在跟岗学习中非常好学,听了很多课,但有些现象却让你对神圣杏坛惊讶不已,比如那些令人皱眉的“敷衍课”,那些无所事事的“摸鱼教师”……但我想那一定不是教育的主流,更不是全部。你听过的不少妙趣横生的“精致课”的执教者,你见过的不少无私奉献的“模范教师”……他们都是教师队伍的脊梁,多一个人加入他们,教育就多一份希望。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平平淡淡才是真,妙趣横生的精致课堂毕竟是少数,更多的课堂是常规常态的,是润物无形的,是波澜不惊的;声名远播的“模范教师”也是少数,更多的是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的无冕之王,他们才是教育金字塔的坚实底座。

最好的行动是专业修炼。你说你之前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越来越感到不堪重负,你也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始终无法明显提升、课堂质量并不理想的根源是专业能力和教学经验的匮乏,这种理性的自省很难得。但支撑高远的理想是需要专业修炼的,诗和远方是需要经年累月一步一个脚印去奔赴的。站稳讲台,站好讲台,才可能让我们找到更高的职业尊严与职业幸福感。我曾在一篇指导青年教师成长的文章中写道:“教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力量,只有高水平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发展的现代公民。如何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自身思想理念的更新、生命状态的调整、专业功底的夯实无疑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听磨读写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做善听者,在理性的兼容中培育专业成长的沃土;做研磨者,在具体的教学行动中自我修炼;做悦读者,在深度的吸纳中完善教育教学等专业素养;做乐写者,在总结反思与文章的撰写中淬炼思想。”(见《中国教师》2021年第6期《听磨读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人难免有惰性,幸运的是,当你想要懈怠的时候,前辈同事和学生很快就能意识到你的“偷懒”并给予反馈,我认为这种反馈中包含着美好的善意,正是促使你不断精进专业的不竭动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在专业上修炼,在教研中开掘,我们会发现,三尺讲台如金矿,如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亦会发现,40分钟的课堂也倾城,仪态万方,曼妙动人。

最好的成长是自我实现。叶澜教授曾说:“我不赞成简单地提‘教师专业发展,而是提‘教师发展。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现在人们不太怀疑。目前的问题是,教师对专业发展太看重了,自己作为一个全人的发展这个问题却往往忽视了。”马斯洛理论把人类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我认为“自我实现”不止于工作和职业,更在于全人的发展,在于自我的悦纳与认同,包括精神的充实,心灵的丰盈。当很多青年热衷于满地寻找六便士的时候,你却在仰头寻找头顶的月亮,你不甘于“上班挣钱、下班养家”的苟且,你渴望将教育作为事业追求,因为我们的工作将会影响无数的青少年,你有清醒的自我认识,能明确自己的内心需求,并能不为世俗左右,不为潮流所动,这种生长状态和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我动容。如何让这种责任感与使命感助力自我实现,我想我们需要以更宏阔的视野来看待我们的教育日常与教育细节,既仰望星空,亦脚踏实地。比如我们在解读《荷塘月色》《我与地坛》时,不仅引导学生关注比喻反复等修辞、景物描写的方法、抒情散文的写法,还需要关注自我的精神构建,在失意时有构建“自己的地坛”“自己的荷塘”的能力。在讲授诸子百家时,不仅让学生积累背诵名言名句,还能培养学生进可儒、退可道的心理调适能力。我以为这才是真正的立德树人,才是教育的终极关怀,关怀的不仅是学生,亦是教师自己。

在世事喧嚣与浮华中,愿你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目光清澈,内心笃定。永远保持对教育的热爱,在专业上不倦地修炼,在师生身心成长中投注更多的关怀,在三尺讲台上,摆渡学生亦摆渡自己,在教书育人中,成全学生亦成就自我。

与你共勉。

(解答人:广东东莞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朱华华)

猜你喜欢

讲台专业老师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爱在讲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讲台
六·一放假么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