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白菜根肿病不同药剂处理防治效果试验

2023-05-05唐荔民

农业与技术 2023年8期
关键词:哈茨根肿病大白菜

唐荔民

(莆田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福建 莆田 351100)

根肿病是十字花科蔬菜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病原为芸薹根肿菌(Plasmodiphora brassicae Woron.),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引起的世界性十字花科蔬菜土传病害[1-4]。病原菌侵染后,在根部形成肿瘤,影响正常生长和产量,是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中连作障碍病害之一[1-5]。根肿病病原菌通过雨水、灌溉水、土壤中的线虫、昆虫的活动以及农事操作近距离传播,通过植株调运、带菌泥土、种子等远距离传播[4-7]。通常低洼、连作或使用未腐熟的农家肥、田间含水量较大的地块,发病偏重。土壤偏酸性,是发病最适宜的条件[4-7]。此外,耕作制度不合理、种子消毒不到位、农事操作不科学,致使根肿病病原菌不断地传播、扩散,也是根肿病越来越严重的原因之一。通常采用施用化学药剂、喷洒石灰、茬口安排、种植诱饵作物及轮作等措施进行防治[6-10]。药剂防控是生产最简便易行的措施,为筛选防治根肿病药剂,选择几丁聚糖、哈茨木霉菌等6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比较了6种药剂对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以及产量,筛选出田间防效好的药剂。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大白菜品种为北京华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华耐B1102”。试验地点设在莆田市仙游县钟山镇湖亭村,前茬为普通白菜,中等肥力,酸性壤土,常年种植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发生严重。

1.2 试验方法

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小区面积80m2,种植4畦,畦带沟宽100cm,株距25cm,双行种植,设保护行。2022年8月5日采用128孔穴盘基质集中育苗,9月7日不同药剂处理土壤喷雾,9月8日移栽,11月10收获,其他田间作业参照当地常规种植。

表1 供试药剂及使用剂量

1.3 调查和统计方法

病情调查均在大白菜正常收获期进行,每小区取5点,每点连续调查20株,比较根肿病发生情况。收获时评估测定小区产量,依照分级标准[5,7-10]对田间植株发病情况进行客观评价,计算出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7-10]。

所有数据采用WPS Office 2019进行整理,采用DPS 7.05软件[11]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处理大白菜根肿病田间情况

从表2、表3可以看出,不同药剂处理与清水对照相比,对防治大白菜根肿病均有一定效果,发病株数、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均达极显著水平。在试验条件下,6种药剂发病率表现为200亿孢子·g-1枯草芽孢杆菌>2%几丁聚糖>72%霜脲·锰锌>1.0亿cfu·g-1哈茨木霉菌>50%氟啶胺>100g·L-1氰霜唑。50%氟啶胺、100g·L-1氰霜唑发病率最低,2种药剂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药剂处理差极显著(P<0.01)。2%几丁聚糖、200亿孢子·g-1枯草芽孢杆菌发病率最高,2种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与其他药剂处理差异极显著。72%霜脲·锰锌、1.0亿cfu·g-1哈茨木霉菌发病率中等,与其他药剂处理的差异极显著。防治效果表现为100g·L-1氰霜唑>50%氟啶胺>1.0亿cfu·g-1哈茨木霉菌>72%霜脲·锰锌>2%几丁聚糖>200亿孢子·g-1枯草芽孢杆菌。100g·L-1氰霜唑和50%氟啶胺防治效果最高,病株率分别为12.00%和14.00%,防治效果分别为85.71%、82.21%,100g·L-1氰霜唑和50%氟啶胺2种处理之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与其他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差异极显著。1.0亿cfu·g-1哈茨木霉菌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分别为42.00%、39.0%、45.39%,与其他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差异极显著。72%霜脲·锰锌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分别为49.00%、27.2%、61.97%,与其他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差异极显著。几丁聚糖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分别为53.00%、34.6%、51.60%,与其他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差异极显著。200亿孢子·g-1枯草芽孢杆菌在参试药剂中防治效果最差,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分别为53.67%、39.0%、45.39%,极显著低于其他药剂的防治效果。

表2 供试试剂处理后大白菜根肿病田间情况比较

表3 不同药剂田间效果试验方差分析表

2.2 不同药剂处理对大白菜产量影响

从表4、表5可以看出,不同药剂处理的大白菜产量均极显著优于对照,100g·L-1氰霜唑、50%氟啶胺处理的大白菜产量高,小区平均产量分别为606.87kg和588.97kg,折合产量分别为5057.50kg·667m-2和4908.33kg·667m-2,分别比对照增产83.33%、77.92%,100g·L-1氰霜唑、50%氟啶胺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与其他药剂处理的产量差异极显著。1.0亿cfu·g-1哈茨木霉菌处理小区平均产量483.36kg,折合产量4028.20kg·667m-2,比对照增产46.02%,1.0亿cfu·g-1哈茨木霉菌处理与72%霜脲·锰锌处理差异不显著,与其他药剂处理产量差异极显著。72%霜脲·锰锌处理小区平均产量476.74kg,折合产量3973.00kg·667m-2,比对照增产44.02%,72%霜脲·锰锌处理与哈茨木霉菌处理差异不显著,与2%几丁聚糖处理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药剂处理产量差异极显著。2%几丁聚糖处理小区平均产量449.06kg,折合产量3742.33kg·667m-2,比对照增产35.66%,除72%霜脲·锰锌外,与其他药剂处理差异极显著。200亿孢子·g-1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的产量最低,小区平均产量398.73kg,折合产量3322.89kg·667m-2,比对照增产20.45%,与其他药剂处理的大白菜产量差异极显著。不同处理的大白菜产量100g·L-1氰霜唑>50%氟啶胺>1.0亿cfu·g-1哈茨木霉菌>72%霜脲·锰锌>2%几丁聚糖>200亿孢子·g-1枯草芽孢杆菌。试验中未发现参试药剂对作物产生药害现象,也未观察到试验药剂对其他病虫害和其他非靶标生物产生的不良影响。

表4 供试试剂处理后大白菜产量比较

表5 供试试剂处理后大白菜产量方差分析表

3 结论与讨论

生产上通常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方法防治根肿病。为筛选出高效、低毒、安全的小青菜根肿病防治药剂,费燕萍等[10]开展了小青菜根肿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0%氟啶胺悬浮剂、20%氰霜唑悬浮剂防治小青菜根肿病效果良好。马赛等[12]进行哈茨木霉菌对大白菜的促生作用及对根肿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对大白菜具有防病和促生作用,建议使用浓度为1.5×106cfu·mL-1以上。峗薇等[13]通过田间小区药剂防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0%氟啶胺悬浮剂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效为75.4%;其次为氰霜唑,平均防效为55.82%。赵倩[14]使用枯草芽孢杆菌(XF-1)、新型石灰氮、生石灰、土壤调理剂等4种药剂对根肿病进行药剂防效试验,枯草芽孢杆菌效果最好,其防治效果为91.44%。何朋杰等[15]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枯草芽胞杆菌XF-1发酵液后防治效果达52.6%,单株产量分别增加了74.0%。

氰霜唑为磺胺咪唑类杀菌剂,属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具有很好的保护活性和一定的内吸治疗活性,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作用机制是阻断卵菌纲病菌体内线粒体细胞色素bc1复合体的电子传递来干扰能量的供应,与其他杀菌剂无交叉抗性[7,14]。氟啶胺为二硝基苯胺类杀菌剂,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与现有药剂无交互抗性,具有非常好的土壤稳定性,遇土后仍能保持较高活性,耐雨水冲刷,残效期长[7,14]。在试验条件下,从发病株数、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小区产量和增产重量比较分析来看,以氰霜唑、氟啶胺效果最好,发病株数、防治效果及小区产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可以进一步示范推广。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物防治具有环保、安全、持效的特点,病害防治途径被推到了病害防治研究的前沿,哈茨木霉菌以抗逆性强的厚垣孢子为有效成分的新型微生物农药,哈茨木霉菌在植物的根围、叶围可以迅速生长,抢占植物体表面的位点,形成一个保护罩,阻止病原真菌接触到植物根系及叶片表面,以此来保护植物根部、叶部免受上述病原菌的侵染,同时能分泌酶及抗生素类物质,分解病原真菌的细胞壁,还能促进作物生长[12,14]。在本试验中对大白菜根肿病也有明显的效果,防治效果极显著高于传统药剂72%霜脲·锰锌、2%几丁聚糖,可进一步在小区域栽培上试验示范,为无公害化蔬菜的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哈茨根肿病大白菜
Hechi:A Land of Natural Endowment
外源赤霉素与氯化钙对哈茨木霉生长的影响
穴施哈茨木霉菌肥对黑帅西瓜生长的影响*
抗根肿病红菜薹新组合HCR1和HCR2的选育
哈茨木霉防治草莓灰霉病
广大根肿病发生严重高山地区菜农朋友的福音
早熟大白菜新品种新早59
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寄主的显微观察
不结球白菜根肿病抗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两颗“大白菜”遇到一颗“小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