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子痫前期的疗效及对sFlt-1和sEng含量的影响

2023-05-05马海燕马婷婷张文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7期
关键词:子痫肝素内皮

马海燕,马婷婷,张文娟

子痫前期为妊娠期严重并发症之一,指女性在妊娠20周后出现血压升高、蛋白尿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头痛眼花等症状,若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可引发抽搐、昏迷,严重威胁母婴安全[1-2]。目前,临床仍未明确子痫前期病因,治疗以降压、解痉、利尿等为主,尽量延长孕周,但效果并不理想,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3-4]。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发现机体内皮细胞损伤引发的凝血功能激活、病理性高凝状态是导致患者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可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其中,阿司匹林为临床常用降压药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机体血流状态的作用;低分子肝素则是临床常用的抗凝剂,通过对凝血酶与凝血活性因子的抑制作用,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5-6]。本研究观察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子痫前期患者的疗效及对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和可溶性内皮因子(sEng)含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0月于福建省福鼎市医院进行治疗的子痫前期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48例。联合组患者年龄23~32(27.50±4.50)岁;孕周25~32(28.50±3.50)周;其中初产妇22例,经产妇26例。常规组患者年龄24~33(28.50±4.50)岁;孕周26~33(29.50±3.50)周;其中初产妇23例,经产妇25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临床确诊为子痫前期者[7];(2)单胎妊娠者;(3)患者及家属已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药物过敏者;(2)合并严重脏器功能异常者;(3)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慢性肾炎等疾病者;(4)需终止妊娠者;(5)不遵医嘱者;(6)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吸氧、降压、解痉及利尿等。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河北御芝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5 mg口服,每天3次,治疗10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5 000 U皮下注射,每天1次,治疗10周。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 血清相关指标:包括sFlt-1、sEng,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2组患者晨起空腹肘静脉血5 ml,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清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法)测定。

1.4.2 超声血流参数:包括血流阻力指数(RI)、子宫动脉平均搏动指数(PI)、收缩末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S/D),分别于治疗前后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

1.4.3 不良反应:包括出血、过敏性皮疹、血小板减少及肾脏损伤。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孕37周后,患者临床症状(水肿、头痛等)基本消失,血压较治疗前下降≥30%;有效:孕37周后,患者临床症状(水肿、头痛等)显著缓解,血压较治疗前下降<30%;无效:孕37周后,患者临床症状(水肿、头痛等)未缓解,血压未降低,甚至出现病情恶化趋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常规组的75.00%(χ2=8.362,P=0.004),见表1。

表1 常规组与联合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血清相关指标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sFlt-1、sEn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周后,2组患者血清sFlt-1、sEng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均<0.01),见表2。

2.3 超声血流参数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PI、RI、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周后,2组患者PI、RI、S/D均降低,且联合组上述参数低于常规组(P<0.05或P<0.01),见表3。

表2 常规组与联合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相关指标比较

表3 常规组与联合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血流参数比较

2.4 不良反应比较 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8%(1/48),低于常规组的14.58%(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9,P=0.027),见表4。

表4 常规组与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 论

子痫前期为产科常见并发症,以血压升高、蛋白尿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可引发患者抽搐、昏迷及胎儿死亡,为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需及时接受治疗[8-9]。临床尚未明确子痫前期病因,但目前最受认可的发病机制为胎盘二阶段学说,可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为胎盘内新生血管不足,导致血流灌注减少,从而导致疾病发作;第二环节为胎盘在血流灌注不足的情况下释放病理损伤分子进入母体,引起内皮损伤,导致血液升高、蛋白尿等发生,在发病过程中,机体一直处于高凝状态,增加了血栓形成风险,而血栓亦可加重胎盘的缺氧状态,形成恶性循环[10-11]。王真等[12]研究发现,常规降压、利尿等治疗对子痫前期患者有一定的效果,但无法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且仍会出现不良反应,需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案。阿司匹林为临床常用抗血小板药物,具有镇痛、消炎、扩张血管及改善血流状态的作用,可抑制人体内血小板血栓素A2的生成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目的,预防血栓形成,有助于血压的控制[13-14]。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解聚制备而成,作为常用抗凝剂,广泛应用于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抑制机体中的凝血酶、凝血活性因子,从而达到较高的抗凝效果[15-17]。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组比较,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sFlt-1、sEng、PI、RI、S/D较治疗前更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子痫前期患者的治疗关键在于通过抗凝治疗改善机体高凝状态、降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改善微血栓的形成。阿司匹林是不可逆的抑制环氧化酶,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的目的。低分子肝素则可抑制凝血酶起到抗凝作用,具有抗凝血和溶栓两个功能。sFlt-1是一种胎盘合成的糖蛋白,具有阻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介导的内皮保护、促血管新生作用,sEng是细胞膜脱落后产生的一种可溶性分子,可与转化生长因子β结合以阻碍血管新生,两项指标均为胎盘合成并分泌的病理损伤分子,在缺血、缺氧环境中显著升高,进入母体后引起内皮损伤,PI为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减去舒张末期流速后除以平均流速所得数值,RI为子宫动脉平均流速减去舒张末期流速后除以收缩期峰值流速所得数值,S/D为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的比值,三项指标均为血流动力学指标,可反映机体当前血流动力学情况,患者用药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提示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子痫前期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发挥抗凝作用,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内皮损伤,同时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子痫前期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血管内皮损伤,改善血流动力学,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子痫肝素内皮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怀孕了发生子痫前期的9大元凶!
12例产前子痫患者的急诊救护
孕中期母血PAPPA与PIGF在预测子痫前期发生的作用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HSP70、NF-κB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