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SWOT分析

2023-05-05徐可睿方晓田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3年2期
关键词:SWOT分析双减政策

徐可睿 方晓田

摘 要:“双减”政策是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重大风向标。政策环境和社会、家庭、资本等因素发生了重大转变,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正步入重要窗口期和战略转型期。借助SWOT分析模型,从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探索教育的模式、科技赋能教育、多元化和个性化服务方面分析其内在优势,从过度营销、存在安全风险、缺乏稳定性和统一性等方面分析其内在劣势,从配合校内教育、市场需求、科技发展等方面分析其外部机遇,从政策限制、转型困难、疫情影响、信息安全的要求等方面分析其现实挑战。最后,为我国校外培训机构的科学转型和规范发展提出了有效策略,以助力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校外培训机构;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52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502(2023)02-0048-11

作者简介:徐可睿,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研究;方晓田,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研究。

一、引言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提出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全面提升育人水平的治理目标,并从机构审批、服务规范、运营监管三方面对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提出了“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的要求[1]。“双减”政策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治理的一次重大创新,尤其对校外培训发展提出了诸多政策限制和治理要求,如不再开设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一些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转为非营利性机构,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上市融资,必须执行政府指导定价,缩短培训时段,不得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开展等。对校外培训机构而言,“双减”政策是发展的重大风向标。由于政策的严苛和收紧,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家庭、资本等影响,我国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正步入重要窗口期和战略转型期。

“双减”政策强调让学生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要求学校教育承担育人主体。但客观而言,学校教育受资金、师资、教学、技术、资源等诸多限制,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教育需求,让所有孩子从校外培训教育回归校园教育既不现实,也不科学。众所周知,校外培训机构发展主要是市场的行为,学生和家长的选择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它不仅解决了部分家长接送孩子困难的大问题,还满足了很多家庭对孩子个性化学习及其自我提升发展的需求,成为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从这个角度而言,校外培训机构若能把握好政策要求和导向,调整定位、科学转型,摒弃应试观念和做法,回归育人初心,注重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能为基础教育市场提供多样化和差异化服务,而且能形成与学校教育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对于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良好生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文借助SWOT分析模型,分析“双减”政策下校外培训机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尝试为我国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和科学发展提供有效务实的策略。

二、“双减”政策下校外培训机构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战略规划工具。该方法综合考虑战略主体自身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及其所处环境的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四个因素,主要分为SW分析及OT分析两大模块,SW分析注重战略主体的内在优势和潜在劣势,OT则注重外部环境机遇和外在威胁对主体的影响。通过“双减”政策下校外培训机构的SWOT分析,帮助校外培训机构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克服劣势,抓住合适机遇,防范外部威胁,最终走向规范和科学发展。

(一)校外培训机构的内在优势

1.教育理念创新和教育模式探新

校外培训机构在教育开放程度和创新意识方面紧跟社会和市场需求,在当前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更能抓住机遇,不断开创教育新理念和探索教育新模式。一方面,校外培训机构在教育理念方面较为开放,更注重倾听学生和家长等市场需求方的观点和诉求,勇于开拓创新。如某教育集团推广“个性化”创新教育理念,推出“一个学生一个教学团队、一个学生定制一套教学计划”的教育模式[2],最大程度地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把中小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独立思考、独立实践的学习机会,提升素质并发挥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校外培训机构在教育新模式探索方面,紧跟教育市场潮流,大胆尝试和突破,如不断开展综合性主题教学、项目化教学、跨学科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它们还结合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和学生特点,在对教材进行深加工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利用自媒体和网络将漫画、短视频、微电影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纳入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喜爱。这些正是校外培训机构的优势和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

2.科技赋能教育

国家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教育的重要支持作用。201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3]。校外培训机构在运用科技赋能教育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迅猛发展,校外培训机构因其资源、机制和发展路径等优势,借助科技力量赋能教育走在学校教育前面。例如Y辅导机构长期发力智能教育硬件、教育信息化赛道,并积极把握政策导向,利用自主研发的实时音视频通信技术不断调整业务市场方向,已进军To B(面向商业企业用户)智能教育市场,推出教育科技新品牌,并赢得较好市场反响。校外培训机构还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开展教育场景创设、智慧教育、翻转课堂、希沃白板等,实现多维度、多频次互动,营造师生乐于交流、积极互动、表达不同见解的教学环境。校外培训机构还特别注重利用科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通过让学生与智能AI機器人对话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教育活动与信息技术手段有机融合,让学生从视、听、说、触等多方面感受培训课堂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其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3.多元化、个性化教育服务

“双减”政策发布后,学生和家长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教育服务需求仍旧存在,如日常辅导、弥补短板、培养兴趣特长、课后看护等。校外培训机构由于机制灵活、市场信息捕捉迅速,再加上师资队伍年轻化、课程开发能力强,能根据学生和家长的需要,针对性地开发相关教育产品,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一些规模较大、体系较为完善的校外培训机构可开展的服务项目较广,服务对象涵盖学龄前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高中阶段学生,甚至大学生。许多校外培训机构能提供线上线下融合学习资源、教师作业批改辅助、学情分析诊断,以及师生个性化匹配系统等服务[4]。如X教育培训机构针对市场需求,开发个性化的“一对一”定制服务和针对性的小班教学,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校外培训机构正因为具有服务内容和形式多样化、丰富化、个性化与可选择化的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对素质类培训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校外培训机构的内在劣势

1.过度营销较多,质量参差不齐

近年来,众多校外培训机构以追求盈利为主要目标,不择手段地过度营销甚至虚假宣传,质量参差不齐。虽然“双减”政策出台后,校外培训机构的“虚假”宣传大幅下降,但过度营销尤其是“‘双减后孩子怎么办”等教育焦虑贩卖,仍是众多校外培训机构追求生源盈利的主要手段,这给家长和学生造成了较大压力。虽然有些校外培训机构想通过提高质量或转型发展创立属于自己的闪亮品牌,从而吸引更多学生和家长,但是“劣币驱逐良币”,校外培训市场上的很多机构并非通过提高质量打造自己的品牌来招生。在“双减”政策出台后,校外培训机构过度营销的手段不再公开化和台面化,但仍通过各种方式吸引消费者。例如,很多校外培训机构会在家长群里以教育焦虑贩卖来招揽生源,并发动一些骨干家长给其他家长传递信息,费尽心思扩大办学规模,然后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并扩大规模和数量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实际上,很多校外培训机构并不清楚该怎样科学合理地发展,没有正确的教育质量理念和师资建设意识,只是想当然地营销,质量难以保障。很多家长在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时不仅关注其规模、硬件、环境,而且更看重校外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机构口碑、教学理念和质量。因此,面对众多质量参差不齐的校外培训机构,家长容易受虚假宣传影响,浪费时间和金钱。

2. 存在逐利性驱动下的违法风险

校外培训机构在办学场地、生源、经费和管理等方面与学校存在着较大差距,其运营的保障性、安全性较弱,受其自身逐利性的驱动,存在着一定的违法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信息安全方面,部分校外培训机构由于技术、制度或人员等原因导致学生个人信息存在着较大安全风险或隐患。随着线上培训的兴起,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导致学生个人信息泄露也是一大隐患。某些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而发生侵害个人信息安全事件[5],引发行业广泛关注。例如,有部分机构和人员将学生信息贩卖给他人获利,还有些校外培训机构间存在着恶性竞争,为了争抢生源而采取购买学生个人信息的不正当手段。第二,在人身安全方面,有些校外培训机构一味压缩成本而降低办学场地质量和办学条件,给学生的人身安全带来很大隐患。受“双减”政策收紧和疫情反复的影响,很多校外培训机构生存和发展压力陡增,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很多机构租赁地下场地教学,购买劣质设备器具,教学场地环境和教学保障设施较差。校外培训机构压缩办学成本而追逐私利的本性在“双减”政策的压力下表现得更加明显。第三,在经济安全方面,尽管“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收费提出了严格要求,但在严峻的市场环境尤其是资金压力下,部分校外培训机构仍然存在超额收费、退费难等经济风险问题。很多机构会通过内部渠道,以充值优惠、组团报名、“老带新”等方式,诱导家长一次性缴纳或超期缴纳培训费用。此外,在“双减”政策严格的资政要求下,出现了众多“三无”地下校外培训机构,其收费、退费、安全等风险和隐患更大。如云南省某学科培训机构在“双减”政策发布后关闭,其原来的几位教师成立了“三无”培训机构,从事“地下”学科补课,不仅超期收费,而且收费更高,初中“一对一”学科培训从原来的60元/小时增加到100元/小时,小学小班课从以前的500元/月暴涨到2000元/月[6]。这些地下机构和教师一旦被查处,学生的培训费用就很难被追回。这些风险和隐患都是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劣势和阻碍,会严重降低家长和学生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信任度。

3.缺乏稳定性和统一性

对大多数校外培训机构而言,“双减”政策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师资和教学的稳定性、统一性问题。首先,由于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原因,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师队伍非常不稳定。校外培训机构兼职教师较多、流动性强,而全职教师薪资待遇不高,发展空间也不大,人才易流失或自立门户[7]。校外培训机构教师不稳定,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待提高。教师频繁跳槽,校外培训机构频繁更换教师,再加上不同教师在教学风格、能力、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学生不得不适应新的教师,学习缺乏稳定的指导。其次,校外培训机构缺乏统一的教学模式。由于校外培训机构面临转型和改革问题,其教师、课程、教学等不断调整转型,教师授课解惑,主要依靠教师个体的专业素养、教学经验和个人魅力,缺乏统一的教学模式和固定的课程安排。尤其是当校外培训机构缺乏科学的转型规划和现代知识管理体系时,较高的教师流动性进一步导致局部创新无法有效传承,零星的教学模式突破无法形成教学优势。这样的情况下,校外培训机构很难成功转型和科学发展,因此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校外培训机构的外部机遇

1.校外培訓教师可有效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并配合校内教育

“双减”政策出台后,基于学生和家长的诉求,大部分学校为学生提供课后延时服务。这对学校的课后服务课程、课后服务师资等提出较高要求,尤其是对学校课后服务内容的多样性、教师的工作时间和效率等提出新挑战。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主要由校内教师承担,教师工作时间延长、工作任务加重,压力较大[8]。由于学校教师数量没有明显增加,而现有教师精力有限,可教授的内容也相对固定,“双减”政策给学校课后服务内容及教师工作带来巨大压力。而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师由于服务意识较高、专业性较强,尤其是“双减”政策出台进行业务调整,可以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参与学校的课后服务。校外培训机构与区域学校进行互动,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需要提供补充型课后服务课程和内容,弥补学校课后服务的不足和空白,通过课后服务促进校内与校外教育协同推进。如浙江省教育厅2022年7月正式实施《浙江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旨在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的课后服务。尤其是有艺体、科技等相关的非学科类专业背景的教师,可以发挥其自身专业优势,有效补充校内教师数量,并缓解校内教师的压力。如杭州市滨江区某艺体培训机构教师积极参与辖区某小学的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成为该小学课后服务手风琴课程的专任教师。校外培训机构教师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并配合学校教育,不仅能拓宽学校的课后服务渠道、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兴趣特长等课后服务需要,有效解决学校课后服务内容单一、师资不足等问题,而且能与学校教育有效配合,拓宽校外培训机构市场,提高校外培训机构的市场发展力。

2.学生和家庭的需求没有改变,校外培训机构的市场刚需仍在

近年来,随着教育市场不断发展,校外培训机构在课后看护、日常辅导、弥补短板、补充学校教育、培养兴趣和特长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尤其是在竞争日趋激烈、“内卷”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学校教育无法满足诸多家长和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急需校外教育的补充。受近年来疫情反复的影响,很多家长和学生选择在线培训课程。据《2022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全景图谱》显示,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市场规模一直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前瞻预计,到2027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将在4800亿元左右[9]。由于校外培训教育是先有学生和家长需求,后有市场发展,所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教育的重视,家庭对校外培训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这是教育逻辑和市场机制的结果。

3.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身处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校外培训机构也在与时俱进。科技的发展有助于增加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强教学体验感和趣味性,同时也有助于形成科学的教学评价和诊断体系。校外培训机构比校内教育灵活自由,市场敏锐性高、资源开发和整合能力强,突破和选择的领域广。校外培训机构更容易顺应科技发展的时代趋势,利用科技和信息手段赋能教育。如华为打造了华为云“双减”数字化解决方案,包括作业减负系统、教育资源生态系统、课后服务管理系统三大板块,助力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育服务、均衡教育资源[10]。特别是在“双减”政策实施后,校外培训机构更需要向素质教育转型,利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动手实操、深度思维探索、真实场景体验等需求,培养综合素质。校外培训机构因其灵活的机制优势和丰富的资源、资金和人才等优势,更能抓住信息化时代科技发展的机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VR等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丰富学生的体验,为师生提供实时评估反馈。另外,校外培训机构没有学校教育所背负的升学压力,可以更加自如地利用自身资源和专业优势,抓住科技发展的机遇,积极朝素质教育转型发展。

(四)校外培训机构的现实挑战

1.政策冲击大,大部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艰难

在“双减”政策的冲击下,许多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出现生源锐减、课时缩短等情况,导致盈利迅速减少,甚至出现大幅亏损状况。江苏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全面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规定,收费必须使用监管专户,收费时段与教学进度安排要协调一致,一次性收费不超过3个月或单科不超过60课时,并按规定开具发票[11]。这一规定大幅压缩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资金存量和现金流,许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不采取裁员、合并门店等方式减少资金支出。此外,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大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尤其是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面临着转型问题,但大多数校外培训机构对转型的具体程序政策并不了解,国内目前还没有比较成功的转型案例和经验可供校外培训机构参照。国内校外培训巨头公司也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其转型之路困难重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转型的方向及涉及的领域较多,如音乐、美术、书法、演讲、体育等素质拓展领域,但成效有待检验。对众多中小型校外培训机构来说,转型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处于“非转不可,但又不知如何转”的两难境地,较少有能力和资源进行其他方向转

型[12]。在“双减”政策的冲击下,很多校外培训机构未能科学转型和合理调整业务,最后不得不倒闭,退出市场。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截至2022年3月,原12.4万个义务教育阶段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被压减到9728个,压减率为92.14%,原263个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34个,压减率为87.07%,“营转非”“备改审”完成率达100%[13]。由此可见,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除了少数符合规定的机构可继续营业外,大部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艰难,面临着巨大的现实挑战。

2.疫情反复给校外培训行业带来严峻挑战

2020年以来,持续反复的疫情给校外培训行业发展带来另一大严峻挑战。线下教育培训一般会涉及众多学生和家长的集聚和流动。因此,当疫情反复,尤其是校外培训机构所在区域为高风险区域的情况下,很多校外培训机构无法开展线下教育培训,这会严重影响教培行业的营收和生源。与此同时,校外培训机构的场地租金、水电网络费及人员工资仍必须正常开支,这对校外培训机构来说挑战较大[14]。在疫情持续反复的情况下,很多校外培训机构选择将业务转移到线上,或采取OMO(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但由于教育培训产品内容不同,在线培训和远程网络培训也存在诸多弊端。第一,相对于线下培訓,线上培训的质量难以保障。由于教师和学生不是面对面教学,教师无法知晓学生学习的状态,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也较差,难以进行实时交流,教学存在滞后性。第二,线上培训会面临设备、网络和技术失控等风险,可能出现课程卡顿、中断或停止,严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第三,线上培训易引起视觉疲劳,造成学生眼睛和其他身心不适,不仅影响学生视力等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培训效果和质量。

3.信息化教学对信息安全要求更高

校外培训机构可顺应时代潮流,抓住科技赋能教育的发展机遇,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培训也存在较高信息安全风险,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发展,线上教育的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大部分高校已采用混合式教学,部分中学也采用翻转课堂、希沃易、慕课等进行课堂内容的补充。随着越来越多的校外培训机构选择线上培训,大量教学视频播放和学生在线教学平台的广泛登录,无论是从教学视频的版权方面,还是从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方面,都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确保日常教学的正常运行,校外培训机构应对其所使用的信息技术拥有较高的设备和技术操纵水平。同时,校外培训机构信息化教育模式所运用的信息技术环境和手段需要较高的安全保障,信息技术教学的硬件和软件的安全是绝对不容忽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这对校外培训机构现实发展提出一定的挑战。

三、“双减”政策下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发展策略

(一)发挥优势,满足多元化培训教育市场需求

对于校外培训机构来说,优秀的专业领导团队、灵活的组织结构、良好的教师素养、高效的管理机制、先进的企业文化等都是其独特的优势。校外培训机构要发挥机构的独特优势,打造自己的品牌和口碑,以满足多元化的培训市场需求,让家长和学生满意。应通过家长客户特定的社交网络和宣传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品牌及产品进行广泛传播,吸引更多圈层的新用户对产品产生兴趣。通过家长对校外培训机构品牌及产品的推介和口碑相传,开拓潜在的、更大的培训市场。校外培训机构拥有优秀的团队和师资,以及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可以根据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及时开发和提供大班授课、精品小班教学、一对一辅导、网络教学等多种教育模式。尤其要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水平和服务需求的客户,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教育培训服务,以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多元化的培训教育市场需求。

(二)找准定位,规范校外培训教育服务行为

第一,要明确办学定位,确立科学的发展目标,合规收费。校外培训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外培训机构不能把追逐利润、资本化运作、商业营销作为主要目标和工作重心。校外培训机构要坚守教育初心,回归教育本质和规律[15],将工作目标和重心放在课程教学和师资建设等方面,不断提高培训教育质量,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高质量培训服务。在收费方面要树立“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的原则,坚持政府指导标准,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合理定价、合规收费。同时,要发挥协会指导、协调、治理和监督作用,杜绝过度营利目标和不合理收费行为。

第二,要在教育服务行为安排上合法合规。校外培训机构教育内容安排要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尽量与校内教育保持动态互补或一致,不能超前教学和过度教学。在教学方式方面,可采取与校内教育不同的、创新的、个性化的方式,利用科技和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小班授课、“一对一”教学等,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在教学评价方面,校外培训机构拥有较灵活的机制优势,可利用过程性评价,促进师生发现不足、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在师资方面,要提高校外培训机构教师资历和门槛,规范师资来源,强化师资培训,保证教育质量。

第三,要保证必要的现金流,化解安全风险,提高稳定性。一方面,校外培训机构可与合作商积极协商,调低或延缓支付教学产品等应付款项,节约资金流。压减营销费、广告费、团建费、差旅费等不必要的开支,最大程度节流。与员工精诚合作,阶段性采用多樣化支付方式(如通过股权支付等),避免冲动降薪或直接裁员。此外,校外培训机构还应密切关注政府和相关金融机构的政策,利用好政策,获取相应支持。另一方面,对场所安全、教学基本设施器具、员工基本工资保险等基本办学条件和成本,预留必要的现金流予以保障,化解场地、网络、经费、管理等安全风险和隐患,提高机构的稳定性和规范性。

(三)抢抓机遇,不断开拓校外培训教育新市场

第一,要积极参与和配合学校教育,协同育人。校外培训机构具有机制的优势和一些育人的特长,应拓宽眼界和服务渠道,从专注服务校外向同时服务校外与校内转变。校外培训机构可以在教育部门的组织或协调下积极参加区域内学校教育服务。一方面可以选派优秀的机构教师入驻师资力量不足的学校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缓解“双减”后学校延时服务的师资压力。另一方面,校外培训机构可以利用专业优势和工作经验,与学校积极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艺体、劳动、非遗等送教入校园活动,以弥补学校教育尤其是课后服务内容的不足。

第二,要瞄准学生和家长真需求,积极开拓校外培训教育新市场。随着人们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和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学生和家长对校外培训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素质化。校外培训机构要瞄准学生和家长的真需求,抢抓机遇,积极开发校内教育无法满足的新市场。从课后托管、学业辅导、艺体培训、研学旅游、职业教育、留学深造、终身教育等方面开拓新市场,以及开展学业综合评价、启发式教学、夏(冬)令营、综合素质培养等新培训模式探索,不断提升市场喜好度,从而提高校外培训机构市场占有率和巩固率。

(四)科学转型,研发课程教学资源迎接挑战

校外培训机构应根据“双减”等政策的要求,向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等非学科方面科学转型,加大新课程资源和教学手段的开发力度,提高发展核心竞争力,努力迎接转型挑战。

第一,要围绕转型方向和市场需求,不断研发新课程资源和教学手段。如加大综合性课程、主题性课程、项目化学习课程、跨学科学习课程等研发投入,满足新兴市场发展和客户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手段。相较于传统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在线测评系统能够对知识进行播放和讲解,甚至对学生互动进行积极评价反馈,借助再现、集成、交互、扩充及虚拟这五项功能延伸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交互学习的平台[16]。信息化教学还能够创设学习真实场景,丰富学习内容和课程资源,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最终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核心素养发展提供支持,从而提高校外培训机构的市场占有率和巩固率。

第二,要规范作业来源,科学设计和布置作业。校外培训机构要在“双减”政策指导下,统筹校外作业总量,优化校外作业布置,强化校外作业分析反馈和课后辅导。作业具有诊断、矫正和巩固功能,要围绕这几大功能并根据教学目标系统性地设计校外作业。基于学生个体发展差异设计和布置作业,实现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化自主学习。在校外作业类型上,除了知识和技能巩固类、预习类作业外,应加强拓展类和综合运用类作业的设计,提高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教育是国家之本,学生乃民族未来。“双减”政策的出台是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体现了国家对基础教育尤其是校外培训教育改革的决心。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准确分析校外培训机构内部和外部各种优势与劣势,帮助其积极面对挑战,准确把握机遇,科学转型和调整办学方向、重心,有利于形成校外培训机构与学校教育有益补充、协作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助力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2] 霍雨莎.全人教育理念下“双减”政策阶段性执行效果研究——以S市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22:54-56.

[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2019-07-08).http://www.gov.cn/zhengce/2019-07/08/content_5407361.htm.

[4] 都晓.“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服务研究述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4):1-12.

[5] 张茂聪,尹光奇.“双减”背景下社会组织参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机制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2):31-37.

[6] 许春妮.三线城市托管教育机构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汕头:汕头大学,2021:23-26.

[7] 邱兴,李德树.“双减”政策在区域落实中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问题与对策[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2,38(03):1-7.

[8] 刘慧琴.课后服务治理的理论逻辑、现实境遇与实践路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24(01):77-85.

[9] 前瞻产业研究院. 预见2022:《2022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EB/OL].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220317-72b3ce09.html.

[10] 杨小敏.“双减”政策有效落实的潜在困境与应对策略——兼论公共在线教育服务体系建设[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8(06):53-61.

[11] 江苏省教育厅.省教育厅等七部门关于全面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EB/OL].(2021-12-10).http://jyt.jiangsu.gov.cn/art/2021/12/10/art_58960_10188554.html.

[12] 张薇.席卷全球的影子教育:校外培训的发展态势与治理模式[J].全球教育展望,2021,50(11):72-84.

[13] 教育部.虚火大幅降温,广告基本绝迹,资本大幅撤离——校外培训治理迈出坚实一步[EB/OL].(2022-03-01).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203/t20220301_603448.html.

[14] 张瑞娇,张耀中.疫情背景下教育培训行业应对策略[J].时代金融,2020,(23):185-186.

[15] 梁凯丽,辛涛.落实“双减”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J].中国远程教育,2022(04):27-35.

[16] 陈士卿,章叶萌.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信息化教学媒体与教学设计的融合及实施路径[J],陕西教育(高教),2022,(08):30-32.

SWOT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fter-Schoo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stitutions in the Context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XU Ke-rui, FANG Xiao-tian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deter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after-school teaching and training institutions. At present,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including its policy environment, society, family, and capital have undergone major changes, so the development of after-schoo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stitutions are entering into the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period. With the help of SWOT analysis model, this article analyzes its internal advantages from innovative education concepts and exploration of education mode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abling education, diversification and personalized services; meanwhile, it analyzes its internal disadvantages from excessive marketing, security risks, lack of stability and unity, and analyzes its external opportun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cooperation with school education, market dem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it points out its policy constraints, transformation difficulties, epidemic impact, and the requirement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Finally, the article tries to provide effective strategic suggestions for the scientific transformation and standardiz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after-school teaching and training institutions, so as to help China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Keywords: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After-School Teaching and Training Institutions; SWOT Analysis

(責任编辑:邱天敏)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SWOT分析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