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分析
2023-05-04孟凡响
孟凡响
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体现并不理想,教师教学也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没有较强的吸引力,以至于传统文化传承和学生身心锻炼皆受到不利影响。而传承文化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所体现,良好的文化素养不仅熏陶其身心培养个人素养,同时,对学生发展有推动性作用。我国民间有很多体现传统文化的活动,教师可将传统文化作用于体育项目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传承文化。对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现将小学体育中如何传承文化的策略分析如下。
1 传承文化对小学体育的作用
1.1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兴趣
学生日常对传统文化的接触,除了教材中的一些传统文化体现,在实际体育活动项目中接触传统文化较少。因此,教师应加强体育文化的传承,教师在教学中应将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活动中,让学生在体会到体育活动强健自身身体的同时,也明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之美,认识到我国传承多年的文化有着怎样的魅力、文化传承兴趣和审美能力。通过深入教学,逐渐兴起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传统文化在体育中体现的后备力量越发强大,提升传统文化在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1.2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兴趣
相较于传统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传统文化的融入能丰富体育教学形式和内容,让学生感知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堂体验,传统文化推动我国民族智慧结晶在实际运动活动中体现,让小学体育教学变得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风格,区别于世界体育文化,呈现独树一帜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中学生对体育参与活动的兴趣感被激发出来,在课堂上的积极,推动体育教育事业朝着高水平迈进,满足新课标对提升体育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
1.3 提升其身心素养
传统文化与体育教育事业的结合,为现代体育教育事业开创出新的发展方向,以往的体育教育活动,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身體素养,对心理教育侧重较小,而传统文化的融入,让学生身心接受文化熏陶,从认知到行为表现上逐渐朝着优秀传统文化方向靠近,在小学生启蒙时期,让其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岁月沉淀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身体强健的同时在心理上变得健康高尚,达成素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要求,为其以后的成长道路奠定坚实基础。
2 小学体育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2.1 选择合适的文化体育项目
我国民间体育项目多样化,体现出丰富的文化传承性,在教学中教师在选择小学体育项目时,可以找寻具有文化传承的民间体育项目。传统民间活动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其他国家也有体现,各国都具有传统民间活动,具有相似的类别特征,其表现形式受当地文化影响,具有鲜明特点,是民间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人类社会文化传承的特点。比如球类游戏,在我国有蹴鞠、马球等,在国外有足球、橄榄树等,教师在小学体育中传承传统文化,可以将我国传承悠久的一些体育活动融于其中,或根据当地民族特色,选择相应的体育活动,传承当地的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为提升文化繁荣兴盛,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师在体育项目选择中,根据文化传承选择相应的体育项目,使体育活动映射浓郁的东方特色与东方智慧,使文化体现途径能丰富多样,拓展现今体育文化发展空间,将体育项目从单纯的身体锻炼过渡到文化与身心培养相结合的综合性项目。
例如,我国体现传统文化的体育项目有武术、棋术、舞狮等,教师将这些传统文化融于现代小学体育教学当中,改善传统教育形式中对体育项目设计较少的问题,丰富小学体育课堂,体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教师在选择中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体现,要让学生在运动中充分感知到心灵上的影响,从而提升学生的精神高度和认知经验深度。
2.2 在体育项目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除了选择具有浓厚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也可以融入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体育项目蕴含的文化体现,拓展我国传统文化传承途径,丰富体育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认为青少年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有着重要作用。在对现阶段体育教育工作提出了“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要求,教师将传统文化融于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将我国传承千年的优秀文化或当地特色文化传承。比如苗族有坡会这项民族文化,当地教师在小学体育项目设计师可以将这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开展边唱边舞的体育活动,将传统文化映刻在学生思维当中。
例如,体育课堂会对学生的进行跑跳等身体体能锻炼,教师将中国传统文化“舞狮”融于其中,让学生化作一只只“小狮子”,锻炼学生的体能、协调性和爆发能力,教师组织学生两人一组,模仿舞狮中的动作,在教学中准备小鼓作为道具,让学生根据鼓点做出相应动作,提高其身体素养。
2.3 创新文化体育内容符合学生特点
教师在选择传统文化体育项目时,应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小学生身心尚处于发展阶段,一些技术性较高的体育项目并不适合学生实践,对此教师可以保留原传统文化体育的文化体现,将项目转化为适合现阶段学生的身体素养,以此发挥体育项目的教学意义和作用。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对学生教育提出因材施教理念,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对中小学教育提出教学改革,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形式,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与整体发展,避免机械性的教学形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倡教师要开展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进行体育项目创编时,除教师自主创编之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改编,师生之间共同交流感兴趣的体育活动,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进行文化传承。
例如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蹴鞠,蹴是指人用脚蹴、踏、踢,而蹴鞠中的鞠,最早是皮革,类似米康的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但小学生对于踢球技巧的掌握还须培养,教师应认识到学生,身体发育情况,将蹴鞠活动进行优化,选择一些简单的具有锻炼作用的动作作为蹴鞠体育活动内容。
3 小学体育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
3.1 体育课堂实践
体育课堂是进行体育活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体育课堂对传统文化的体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促进其个性发展。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进中小学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目标等,作出统筹设计和科学安排,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素养的导向,将传统文化深刻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当中,对此教师要加强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对传统文化的体现,设计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充分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当中,感受传统文化和体育项目带来的身心双重感受,达到教育改革目的。
例如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前,将传统文化带入其中,设计体育教学活动,并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实践。比如空竹,空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灿烂花朵,在全国各地均有体现,其中以天津、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十分盛行,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在体育课堂上教授这类传统文化体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掌握对空竹的使用技巧,能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力量控制。
3.2 晨间活动穿插
我国在清末民初受民国体育思想影响,晨间活动在教育中就已开展。晨间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教育历史发展中经历数次变革,带动学校体育发展,确保学生在日常活动中能保持身心活动达到锻炼效果。毛主席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基本思想。我国对晨间活动表现形式主要以课间操为主,在改革开放后,学校体育思想建设进入到全新阶段。针对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较低的问题,为增强其身体素质提出“体制教育”的学校体育思想,在1956年到2000年,颁布了一系列体育教学大纲。大纲中强调对晨间体育活动的重视,其中跟随时代发展还增加了许多体育项目,晨间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且学生在学校多在课堂中进行学习,接受文化熏陶,但长期保持坐姿,对身体有一定损耗。学习文化知识身心有一定疲劳感,开展晨间体育活动有利于锻炼身体放松心理。而随着教育变革对晨间活动形式进行多样改进,现阶段我国教育提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课间活动中教师将传统文化体育项目融于晨间活动中,创编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晨间集体体育活动,锻炼学生身体,丰富其文化修养。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晨间活动,选择一种多样性、易于掌握、强身健体作用的体育项目。其中武术是一项不错的选择。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教师根据中华传统武术编创课间操内容,学生对武术有一定的向往和学习兴趣,对武术动作的掌握能更为积极,开展课间整体活动,更是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决心,为武术在中华民族的传承奠定坚实基础。
3.3 创建游戏活动
一些体现传统文化的体育活动具有娱乐性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这些具有锻炼作用的民间体育游戏教给学生,让其在课间活动中进行具有传统文化的游戏活动。我国民间传统文化游戏是指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活动,有着较强的随意性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对小学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玩法上簡单易学,趣味性强,能很好的集合人数进行游戏活动,另外一些民间传统文化体育游戏,不受人数、场地和环境的限制,教师选择合适的游戏竞技活动,能有效推动小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针对儿童学生教育,洛克在《教育漫画》中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起求学欲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一时期的卢梭相较于洛克,对趣味性教学有着更为自主的看法,将教学推向人本化,认为教师教学要从自然现象推到适应教学主体,身心发展特点,强调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较高的兴趣感受到快乐,以此激发其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身心活动时间,将体育精神和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其中,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以及身心特点,创建游戏活动,使学生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独具魅力的文化特点。
例如,投壶是一项古老的优雅运动,在宋朝尤为兴盛,主要游戏方式是将成就的户口作为标的,投标的人在一定距离间投矢,根据每人投入多少计算胜负。考虑到小学生对手眼协调能力较差,在投壶时所投掷的壶口可以适当扩大,或是根据其他民间流传的传统游戏教给学生,丰富课间游戏活动,同时校方在校园建设时将学生所需的体育场地和工具提供完善,传统文化体育项目在小学教育中的体现。
3.4 开展亲子活动
我国在1950年《人民教育》刊登的《家庭与学校的儿童教育——1930年2月8日,在莫斯科福隆节教师之家演说词》和《天津教育》刊登的《家庭访问的重要》中提到“家校共育理念”,通过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对学生开展共同教育,同步教学观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其学业水平提升做出有效推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教师根据家校共育理念,组织家长与学生开展亲子体育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让家长了解现阶段教育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在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管理中,逐渐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开展高效的亲子体育互动,营造和谐的传统文化体育活动环境,通过家校共育和亲子体育互动途径,影响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掌握传统文化。在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西方对儿童心理发展教育提出了环境决定论,其中美国行为主义者华生,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决定的,其所处的环境好坏决定未来成长方向,儿童心理活动乃至意志都有环境的影子。我国郭任远在1929年出版的《心理学与遗传》中,明确提出人生长在什么样的社会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对此教师与家长相联系,为提升传统文化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开展家校性的传统文化,体育教育环境,从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动体育教育事业发展。
例如,校方根据当地文化特色,组织家长和学生进行文化传承体育活动,比如傣族有赛龙舟、武术、赛马等,满族有赛马、秋千、击球等,根据体现丰富传统文化的体育项目,设计相应的亲子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在进行回族木球与赶木球运动时,家长与学生分为一组,每队分为四名运动员分别为两名家长和两名学生,守门员由学生担任,家长通过为孩子传球,让其将球踢入球门,培养孩子与家长之间的默契。
4 结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符合当今时代对体育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承目标,体育老师应结合体育教学内容,科学地将文化融入其中,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从而探索出提高传统文化体育项目的有效传承途径,加强学生对我国文化认知和明确身体提升重要作用,进而为更好地传承文化奠定坚实基础。对此本文对传统文化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传承的策略和途径进行探究,希望能进一步加强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
(作者单位:合肥市六安路小学翠微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