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庄的灯火史
2023-05-04张轩宇
张轩宇
我的家乡在浙江一个县城的小山村,我从小在那里长大。今夜,我跟爸爸回老家。村口的路灯散发出黄晕的光,为我们照亮回家的路。
看着通往家门口的路灯,我突然对路灯和灯光中的小村庄产生了浓厚兴趣。我的几个问题让爸爸打开了话匣子。
爸爸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让他记忆深刻的是爷爷从供销社买回来的一盏煤油灯。灯盏由铁皮制成,灯芯是一根粗棉线,旁边是用铁丝扭成的旋钮,用来调节灯芯的长短和光亮,外面还有玻璃灯罩。装上煤油,火柴一点,家里就亮堂起来。
这时,我的脑海中闪现出一幅画面:一盏放在高处的煤油灯,灯火正旺。奶奶借着昏黄的灯火,在灶台前忙碌;爷爷则坐在对面,往灶膛里添柴,柴烧得噼啪作响,火光和灯光营造着家的温馨。
爸爸刚记事时,小村庄走进了祖辈们做梦也想不到的电灯时代。那时,因为电力不足,时常会停电。家家户户也是趁着有电时,抓紧忙碌,不赶趟时,还会点起煤油灯,有条件的人家,会点起蜡烛照明。
黄昏时分,大人们习惯端着饭碗,聚在一起边吃边聊天儿。爸爸则和伙伴们借着微亮的夜色捉迷藏,藏进打谷场,藏进看瓜的帐篷,藏进稻草垛……夜色渐浓,在大人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声中,孩子们披着月光,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家了,在梦中继续和小伙伴们游戏。
爸爸十岁时,爷爷买回了村里的第一台电视机——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每天晚上,爷爷早早就点亮门口的灯,邻居们则拖家带口来串门。爷爷会把电视机搬到堂屋前,接上电,调整好天线和频道。爸爸则帮着拿凳子椅子,招呼邻居们和小伙伴们入座。
大伙儿聊着天儿,看着电视。当时的频道不多,电视节目也不多,但大家就是喜欢看,直到电视屏幕显示“再见”,邻居们才意犹未尽地散去。
大姑读大学时,家里装上了村里的第一部电话,真正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理想。
爸爸上大学时,村里的晒谷场竖起了一根高大的电线杆,上面不但有高音喇叭,还装上了探照灯。晚上有活动时,探照灯一开,整个晒谷场就亮堂起来。村里自此就有了唱大戏、放露天电影的娱乐活动,人们的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
我读小学时,村里来了施工队。村里的大街小巷,装上了低碳环保、经济美观的太阳能路灯。到了晚上,天一擦黑,路灯便齐刷刷地睁开“眼睛”。这时,小广场上的大喇叭便响起了优美的旋律。大人们聚在一起,跟着音乐,跳起了广场舞。
走在朦胧的灯光中,一盏盏灯从眼前闪过,灯火越来越璀璨,前路越来越清晰。
爸爸说,灯亮了,山亮了,路亮了,村亮了,心也就亮了。说到兴头上,他还哼起了一首歌——《灯火里的中國》。“远山的村落,火苗闪烁。渐渐明亮小康的思索……灯火里的中国,青春婀娜。灯火里的中国,胸怀辽阔……”
灯火里有小小的村庄,也有大大的中国。
(指导教师:姜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