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健康科普出版工作的思考
2023-05-03张春月
摘要:1898年,严复先生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时,正式将“science”一词译为“科学”,也拉开了传播科学精神、促进科学启蒙和思想大解放的序幕。健康科普出版是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健康知识普及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支撑。如何立足科普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要求,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健康素养支撑,是当前健康科普出版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结合出版工作实践,从服务健康中国、推动健康科普出版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视角,通过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的解析,深入分析当前健康科普出版工作的基本要求,厘清当前健康科普出版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据此提出推动健康科普出版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举措和实践路径,以期为健康科普出版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健康科普;健康中国;出版工作;科学技术普及;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3-0193-04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为中国的科普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科学普及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助力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历史使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已达到10.56%。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指导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科普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意见》聚焦当前科普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进一步明确了科普发展的战略任务和使命导向[1]。作为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科普长期位居我国公民科普需求第一位,普及健康知识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基础性措施。健康科普出版作为健康知识普及的重要抓手,应主动学习领会《意见》精神,深入研究践行《意见》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措施,认清破解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为推进全民健康持续供给高质量的健康知识。
一、从《意见》看健康科普出版工作的基本要求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总体部署,《意见》为推动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形势下的科普生态,践行新时代科普使命,提出了“四个坚持”的工作要求。
(一)坚持党的领导
《意见》指出,“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科普工作全过程,突出科普工作政治属性,强化价值引领”。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第一条。科普工作作为党的重要事业,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領导是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基本方略。
坚持党的领导,是促进健康科普出版高质量发展,服务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践行健康中国行动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够坚守正确出版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国有文化企业社会效益指标的考核权重应占50%以上,体现了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效益导向。一方面,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健康科普出版界主动担当、迅速响应、积极作为,及时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战“疫”科普作品,传播科学防控知识,凝聚抗疫精神力量[2]14。另一方面,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够把握时代发展大势,顺应行业演变趋势。“十三五”期间,出版产业规模实现平稳增长,数字出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9年,图书出版实现营收989.7亿元,较2015年增长20.3%,数字出版营收超过9800亿元,较2015年增长122.5%。同时,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出版业中深入应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3]。
(二)坚持服务大局
《意见》指出,“聚焦‘四个面向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以科普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这鲜明地回答了科普工作朝什么方向努力、向什么目标发展的重大问题。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即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2019年,国务院启动了健康中国行动,“健康中国,科普先行”,健康科普成为健康中国行动的第一个专项行动,出版则是健康知识普及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支撑。健康科普出版要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紧密结合健康中国战略的工作要求,以群众高质量健康知识需求为导向,围绕提升人民健康素养的关键问题,持续出版高质量的科普作品。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推进从治疗疾病的科普转向健康生活的科普,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降低和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助力全社会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三)坚持统筹协同
《意见》指出,“树立大科普理念”、“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发展格局”。统筹兼顾是党的科学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实践中形成的重要经验。坚持统筹协调、系统推进,是科普工作的开展思路。
共建共享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健康科普出版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大科普”的发展理念。各类出版机构要立足自身特点,积极整合卫生健康各相关领域的优势资源,形成共促健康科普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为不同人群的不同健康需求提供全媒体、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知识服务,努力打造知识共建共享的健康科普平台。比如,医学类出版社可利用专业资源优势,围绕健康中国行动,加强与各类学会协会、医疗机构等合作开发健康科普图书;借助各地健康中国行动的推进,加强与地方卫生健康相关机构在健康科普内容开发上的合作;围绕科普作品内容,依托专家资源,积极参加各类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活动,拓展健康知识传播渠道;顺应网络化、媒体化的信息交流趋势,通过与相关技术公司或平台开展深度合作,弥补自身技术方面的不足,探索多平台、多渠道、多终端的健康知识传播模式。
(四)坚持开放合作
《意见》指出,“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加紧密的科普国际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区域科普合作平台,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形势下科普的重要使命之一,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卫生健康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是捍卫人类平等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手段。2020年,在全球合作抗击疫情的大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基于此,健康科普出版应加强合作,主动参与全球科学知识普及、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推广等出版活动,为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贡献。202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在中宣部和国家卫健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翻译出版了英文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和诊疗指南》,向世界范围内免费提供英文版电子版。同时,还联合五洲出版社,先后推出了英、法、意等十余种语言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心理自助和疏导指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防护指南》,全面展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向世界传播了中国抗疫经验[2]16。
二、从《意见》看健康科普出版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意见》从对科普工作重要性的思想认识、相关制度体系建设、科普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供给以及伪科普的传播等不同维度,明确指出了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出版业的自身特点,本文重点就以下三方面问题进行分析。
(一)科普作品的传播能力提升缓慢
近年来,我国科普出版发展整体表现出日渐式微的态势,科普作品的传播能力提升缓慢。《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报告(2021)》显示,全国人均科普图书出版数和期刊出版数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尽管2019年开始有所回升,但一直处于人均不足0.1册的较低水平[4]。
导致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科普作品的传播渠道不畅,对读者的可及性不足。当前网络科普逐渐成主流,大众主要通过新闻媒体获取科普知识及观点。而网络上的科普内容的提供主体也不再是出版社,优秀科普作品的推广力度显著不足。同时,网络化“浅阅读”和信息的参差不齐等弊端制约了知识普及的效果,特别是由于网络科普尚未建立起合理规范的内容审核制度,导致伪科普知识广为流传。其次,科普作品内容质量良莠不齐,不能有效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例如,内容陈旧,对先进科技成果的普及较少;表达过于专业,公众难以理解,无法用于解决遇到的问题;局限于对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的普及,缺乏情感与人文关怀;实用性低,没能真正贴近大众的工作与生活。最后,公民科学素质不高,缺乏接受科普的动力和能力。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尽管近年来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大幅快速提升,但相较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仍有较大差距。这就导致我国公民的科学意识不强,在健康科普领域,公众的健康意识不足,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尚未形成。
(二)科普创作能力显著不足
科普创作能力一直是制約我国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短板,是造成科普作品内容质量良莠不齐,进而导致传播能力不足的深层次原因。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科普创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根据2016—2019年全国科普统计数据,科普创作人员在2016年有1.41万人,2019年达到2.01万人。虽然4年间人员数量持续小幅增长,但总体规模仍然较小,在各类科普人员中占比最高的2019年,也仅为8.03%,这与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是完全不相称的。其次,现有科普创作人员的创作能力明显滞后于时代要求。如今,科普已经成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从科普内容到传播方式,从技术手段到工作范式,都必须不断拓展创新。对于创作者而言,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科学技术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学、传播、教育技巧,才能够真正担当起打造与科技创新工作相适应的科普作品的职责。因此,科普创作团队的能力建设亟待提升。
(三)科普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尚待完善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为科普立法的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普工作的政策法规,其中也多有涉及科普产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意见》都对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事业,在兴办科普事业过程中按照市场机制运行、引入竞争机制等方面给予了明确的政策支持,但尚未形成有效的发展机制,已有政策也常因缺少具体的细则和落实文件而无法有效落实,出现虚置的现象。同时,保障科普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制度基础也不健全,比如科普作品的质量标准、技术规范,从事科普出版的准入要求等没有得到明确规范。
三、从《意见》看健康科普出版工作的开展措施
《意见》从主体责任、能力建设、协同发展、终身学习等不同维度提出了30项具体的措施和要求。以下对照《意见》的要求,从服务健康中国,推动健康科普出版高质量发展的视角,探讨健康科普出版工作的实践路径。
(一)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导向,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知识服务
健康知识普及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刚需”。2016—2018年中国科协科普大数据报告显示,健康搜索占比分别为53.78%、63.16%、66.83%。同时,根据我国从2012年开始的全国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已由2012年的8.8%上升到2021年的25.4%。这些都充分表明我国公民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在显著提升,对获取科学准确的健康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正确决策的需求在持续增加。
健康科普出版者应当以满足公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健康素养的关键问题为重点,持续出版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知识服务的科普作品。“十四五”期间,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的主要部署,全方位干预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全周期保障人群健康将是健康科普出版工作的两大抓手。落实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助力提升公众在主要健康问题方面的素养;聚焦人类全生命周期,开展有针对性的精准科普,帮助不同阶段的人群解决主要的健康问题。
(二)实施科普精品工程,创作优秀科普作品
实施科普精品工程,是解决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科普需求与优质科普内容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的必由之路。新形势下的健康科普出版工作应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主线,以促进和保障人民健康为根本,主动适应科普工作可及性、针对性、感染力、凝聚力的新要求,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创作更多科普精品力作。
同时,健康科普与人的生命健康紧密相连,医学知识的专业性又较强,普通公众往往并不具备分辨科学和伪科学的能力,因此健康科普相较于其他学科的科普出版必然有着更高的要求,也更应注重精品力作的打造。优秀科普作品的诞生依赖于选题策划、作者写作、编辑加工、生产印制的每一个环节,充分体现了作者与出版者的精心、悉心与匠心。因此,在出版实践中,要真正实现精品工程建设,持续推出优秀科普作品,关键在于精品意识的强化、管理体系的完善、管理措施的精细,只有观念和管理到位了,才能开垦出孕育优秀科普作品的土壤。
(三)运用新技术手段,丰富科普作品形态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终端设备的广泛普及,出版业正在经历着一场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业态改革。《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先后印发,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各出版机构都纷纷在传统纸媒的基础上,加强了新媒体、新技术在创作中的应用,大力拓展数字新媒体和全媒体刊物。这为科普出版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极大地丰富了科普作品的表现形式,以互联网为中心的全媒体传播新格局正在形成。
面对新发展格局,健康科普出版要主动对接人民群众多层次、多角度、多样化的健康新需求,积极运用新技术手段构建全媒体矩阵,在健康科普资源的供给内容、模式、手段上不断推陈出新。比如,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公众提供精准化的健康科普知识内容;以数字技术赋能科普传播模式,打造纸媒—数字、线上—线下连接互动的立体化科普产品;通过不同产品终端、不同媒介形式之间的互动协作,增进与公众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提升健康科普作品的传播力。
(四)加强科普创作能力建设,多形式开展科普创作
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是科普的基础性工作,为科普创作提供智力支撑,直接影响着科普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意见》中对各类主体的科普责任进行了细化明确,提出了要培育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覆盖广泛的科普工作队伍,同时鼓励以多种形式开展科普创作,倡导科技工作者与来自文学、艺术、教育、传媒等不同领域的从业者加强交流,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也指明了建设思路。
针对当前科普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健康科普人才队伍,特别是创作人才队伍建设,要不断创新建设路径。首先,要发挥好医务工作者的主力军作用。通过考核机制、奖励激励机制的改革,为医务人员做科普提供动力和保障。上海市密集出台政策,明确将健康科普工作纳入医务人员日常业务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并且细化评价标准,其他省份也陆续出台制度文件。其次,推动医务工作者与文学、艺术、教育、传媒工作者深度合作。当前,健康科普呈现出强调价值引领、精神弘扬、情感共鸣的发展态势,创作风格趋于开放、有温度,更带有烟火气。这就需要一支融合共建的创作团队,共同投身到健康科普创作中。最后,由于新技术的运用,作品形式的丰富,健康科普作品的创作已经从文字编辑向富媒体编著、在线创作转化,这就需要引入“互联网+”人才。
(五)多渠道联动,加大对优秀科普作品的推广力度
如上文所述,科普作品传播能力的不足,直接掣肘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因此加大对优秀科普作品的推广力度,让更多内蕴深厚、形式多样的优秀科普作品走进大众视野,是科普出版工作的重要发力点。根据开卷数據发布的《2022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短视频渠道码洋占比超过实体店零售渠道,实现逆势增长,其他渠道均同比下降(见下表)。
笔者以为,通过对图书零售市场渠道结构变化的分析,结合当前大众阅读习惯的改变和对社交属性媒体平台使用黏性不断增长的趋势,指出了在传统营销模式基础上推广优秀科普作品的两条重要思路。一是通过不同媒介、不同终端之间的密集互动,实现对大众关注域的广泛覆盖。比如,平台电商当当2020年发布数据,合作公众号10905个,抖音号4396个,628个B站Up主和268个各类跨界APP。二是通过对内容的深度表达,吸引消费者主动购买。比如,2022年“东方甄选”直播间通过讲书、邀请作者走进直播间等形式,直接带动了图书零售市场文学、传记类作品的全渠道热销。
四、结语
《意见》是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进一步强化,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有效策略,是解决当前科普工作存在问题的现实途径,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的重要举措。健康科普出版单位要以学习贯彻《意见》为契机,紧密结合实施健康中国的战略部署,学懂弄通做实《意见》的要求和措施。在出版实践与发展中,找准自身定位,主动适应健康科普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不断探索以社会效益为首位,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路径的健康科普出版之路,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健康素养支撑。
参考文献:
[1] 杨舒.新时代推进科普工作系统布局已形成:专家解读《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N].光明日报,2022-09-06(8).
[2] 杜贤.执笔出征 出版上阵 知识服务 科学战“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出版实践和创新探索[J].中国出版,2020(13):14-21.
[3] 张志强,孙张.回顾与展望:中国出版业“十四五”发展建议[J].编辑之友,2021(2):13-23.
[4] 王挺.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报告(202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203.
作者简介 张春月,编辑,研究方向:健康科普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