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背景下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策略
2023-05-01陈杨亮
陈杨亮
引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生活水平和营养质量,但由于缺乏营养控制和日常的体育活动,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不少隐患和问题。尤其是,现在不少中小学生都是家长或长辈所溺爱的小孩,他们也有许多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了他们的肥胖率的急剧增加,在体育课上也成绩不佳。小学生身体素质低,不但引起多种病症,使学生的身心陷入不健全的状况,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的衣着和形象,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心理健康。而新课程改革后更注重教育质量,新的课程标准也赋予了学生素质新的意义,使他们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了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体育教育是目前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也是目前学校教师和体育教师重视的方面。而课间休息则是中小学生在课堂学习疲劳的自由时段,为了能够参加学生运动和体育锻炼活动。应关注他们的身体运动,丰富身体运动的要素与内涵,不断丰富身体运动内涵,提高身体运动的兴趣,调动他们的身体运动兴趣,为培养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发展体育精神提供了条件。
1 阳光体育活动对于大课间体育活动发展的政策导向
根据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研究,近年来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有所下降,改善这种状况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阳光计划下为小学生发展阳光运动是减少这种情况的有效途径。有几所学校已经作出反应,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育部通过推广阳光体育的理念,对小学生的体育活动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因此有必要系统地、整体地规划课间体育活动,让小学生在快乐的休息中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1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需要
校园运动大多采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式进行,因此课间运动也是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大课间运动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不但能够让中小学生解除疲惫的压力,调节和释放情绪,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进行运动教学,取得劳逸结合的教学成效,而且能够充实枯燥的校园文化生活,形成和谐的学校运动文化氛围。
1.2 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
好的课堂体育教学是现代校园体育教学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对传统学校体育教学的有效弥补。由于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体育教育活动,就可以针对该校的实际情况和现状,并针对各个年龄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对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科学地加以计划。在学校阶段,由于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期,在班级中举办大型体育活动,就能够给学生创造有限的时间,以适应学生的运动需要,培育学生优秀的身体素质,打好运动基础知识,练就强壮的体魄,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2 当前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
2.1 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创新
目前,在大多数中国学校中,学生只是被迫在一定时间内重复、机械地做广播体操,导致内容固定、形式单一、组织枯燥、教师消极等问题。持续和单调的休息时间不能保证高质量的休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不大。传统的休息时间不能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也不允许引入创新精神。
2.2 组织形式固定、缺乏主动性
学校确保学生在每天的特定时间按照'集合排队、开始排练、离开'的固定格式和步骤来完成课间活动,学生已经形成了按部就班、做表面文章的固定思维模式。这种僵化和枯燥的组织和管理形式导致学生的个性被扼杀,失去了参与娱乐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热情。
2.3 管理机制不健全、开展封闭化
学校大课间运动的开展方式,在目前的形势下,都是采取封闭的方式开展的,缺乏规范的学校管理机构,缺少外部沟通,不仅学校大课间运动无法发展透明化,使得大课间体育项目的开展陷入弱化局面,更导致校园运动的开展停滞不前,发展迟缓。
3 阳光体育背景下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发展依据
3.1 需发挥阳光体育精神,健康发展
发展阳光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这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高度的专业精神和使命感来共同实现。小学广泛的体育课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需要从“我要运动”转变为“我想运动”,使体育成为阳光下充满活力、稳定和可持续的活动。这将使阳光体育得到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3.2 需結合学校特色文化,注重创新
在课堂上进行的体育教学活动,必须从内容、方式、音乐等方面加以革新,如在制作二级歌曲上,突出歌曲的主旋律,增强歌曲的完整性与个性,将歌曲与运动有机融合;或将武术、跳舞、体操等武术练习,由学生喜欢的运动内容转变为他们的兴趣爱好,同时反映时代性。
3.3 需结合学生身心特点,简单易学
不同年龄段的锻炼者在生理和心理上有很大差异。主要以7-12周岁儿童居多,小学生则相对较少,且有着活泼、漂亮、富有兴趣和创造性的特征,所以在创作活动时应选以有趣、舒展、富有生命力的形式,他们有很难得的时间走在一起,共同活动,创设美好的环境。运动的基本内容必须要容易掌握,快速了解,充满信心与激情,而且容易进行,富有趣味,这样你才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归根结底,运动是参与性的,目的是改善姿势和愉悦身心。
4 阳光体育背景下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发展策略
4.1 扭转传统活动模式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小学体育教师需要丰富体育课的内容,设计多样、有趣的体育项目,可以打破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让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更加立体化、生活化、情趣化、健康化。比如,人们就可以运用当时风靡的网络游戏的"通关模式",把足球、田径、体操以及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整合为一条游戏链,从而研制出既能提升生活方式又能提高娱乐效果的体育项目,学习者们只要满足了运动的基本条件,就能够按照评分规定进入下一个等级。在今天,互联网也是人们利用多媒体平台丰富运动体验的一个便捷方法。这样,学校体育运动将不仅是单纯的竞技,而且兼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发展自身的运动才能,并采用积极引导学生的方法,促使学生逆流而上,不再拒绝运动和懒惰,而是利用校际活动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
4.2 提高体育教师大课间活动的创新能力
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但要体现自身的创新意识,而且还要让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时俱进。创新是时代进步的主要表现,不管国家还是个人,唯有持续的革新、探索,才能够前进与发展,当前的大课间活动,除在其内涵上下功夫之外,在表现形式、手段都应进行创新,唯有如此方可切实提升中小学生的教育质量,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4.3 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学校课堂上所有主要体育活动的执行者,而课堂上的大部分体育活动则主要由学生进行。阳光体育活动为学生们展现自身的运动技能提供了舞台,学生们在参与到体育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觉运动的良好习惯。学生们得到了满足感和成就感,并培养了自身在学习、管理、协调和创新体育活动的技能。
4.4 校领导应该提高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校长不重视大课间体育教育的主要原因是思想观念没有改变,认为大课间体育教育可有可无,他们没有意识到大课间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当今以学位为导向的教育背景下,社会对学校的要求只有脚步的提升,在这样的生态背景下,大课间体育教育作为一种形式受欢迎的情况是很明显的。因此,一方面,相关学校校长应转变思路,将课间体育活动纳入学校体育教学计划,使其成为学生日常教育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建立一个庞大的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机构。各成员单位要负责落实,责任领导,亲自抱团管理,另一方面,如果休息期间的体育教育有财政支出,资源不到位,场地、器材、设施没有保障,客观上限制了休息期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活力的发挥。为了提高人们对阳光体育的认识,应该明白阳光体育的真正目的是增强体质,而不是为了玩乐。应在一般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其进行研究,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以确定在实施阳光体育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5 活动内容符合学生需求、体现以学生为本
由于这是一个新现象,没有现成的教材,国家、市级和地方对大课间体育教学内容的规定也无法采用。因此,休息时间的内容是灵活的,各个学校和地方社区可以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情况进行调整,并可用于相互学习和交流。有各种各样的休息运动,如太极拳、韵律体操、健美操、舞蹈、民族民间运动,如滑冰和曲棍球比赛,所有这些都可以在休息时间或体育课上使用。各级政府应支持开发、协调和管理当地大型体育活动的资源。学校的娱乐性体育活动应基于并保证每个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并应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课外运动的内容可以由各班通过学校推荐的活动选择,也可以有学生设计和创造的实践项目选择,还可以有家庭和当地社区提供的运动项目选择,以及一些民间、民俗和民族性质的运动等等。音乐的选择应基于学生的兴趣和他们年龄段的心理特征,以教学和娱乐为目的,避免成人化。我们应该坚持让学生主动发展,鼓励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给学生空间,教学生方法,促进学生健康,让学生走到阳光下、操场上、大自然中去,让学生活泼健康地成长。
4.6 加大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对阳光体育活动的了解,直接影响到阳光体育活动的可持续性。通过体育板报、学校广播站、课外体育活动、校园文化美术墙等,大力宣扬课间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功能,以提高他们对课间活动的认识,调动他们参加课间活动的积极性,使每个孩子离开课堂,走出操场,从而使他们都知道了课间活动的意义和功能,对参加课间活动的积极性。把课间活动同社团的家庭活动结合起来也是关键,要得到家庭和社团的认可与肯定。应该采取走出去和接受邀请的方式。另外,还可从学校里引入一些地方特色的或带有文化或风俗特点的新活动,如广场舞、轮滑、秧歌、高跷等。为了使宣传更有效,更受学生欢迎,可以邀请社会上有才能的人和冠军来校园,单独培训和指导大课的组织者,如体育老师和艺术老师,学校也可以为社会提供活动,让他们和对方一起宣传和展示。可以邀请家长到学校参观并参与体验,通过学习、教学和参与的过程,家长可以改变对体育的态度,提高对体育的认识,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7 建立科学、合理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和评价机制
省、市教委应将大课间体育教育作为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加以监督和落实。中国是一个法制社会,我们都是按照法律规定的规则和条例来运作。如果建立了大规模课堂体育教育的规章制度,使领导和组织者有章可循,大规模课堂体育教育的发展就会顺利进行,如建立“大规模课堂体育教育的职责”“大规模课堂体育教育的实施细则”“大规模课堂体育教育的管理制度”等。大课间体育活动赋予了学校自主发展和选择的权利,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制度,如相关校长参与监督制度、教师参与课堂管理制度、学生参与大课间考勤制度、教职工参与大课间活动的周考核制度等,届时由代理、校长和教务处主任、体育教师共同实施和行动。学校应将大课间体育活动纳入班级绩效考核,并与教师工资直接挂钩,激励教师参与、组织和开展这些活动。每周都会评选出有创意和独特体育活动的班级,并对优秀班级和班主任给予相應的奖励。每个学期期末评选“大课间体育活动优秀班主任、优秀体育教师、和优秀体育工作者等,由主管校长亲自颁奖,促进他们在以后的大课间活动中都能尽职尽责,积极的参加。
大课间体育教学的评估和管理机制,可以结合分层目标管理来实施。巩固和提高“普教”成果,建立教学指导机制、激励机制、反馈调整机制,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学校管理制度。对大教室的活动管理进行评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评价不仅包括学校的评价管理,还包括对老师和学校的评价管理工作。对该校评价管理工作还涉及学校管理,包括了由学校直接主管的教育组织管理工作和各个部门教育组织的教学管理工作,活动管理,质量管理工作,设备管理等。要进一步增强对老师的评价意识和教育管理意识,把学校文娱活动的组织、开展和监督管理作为老师的神圣职责,将老师对学校文娱活动的建议和反应等指标,作为学校的年终考核内容。教学评价组应采取透明、公平、认真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使教师们能有积极性、有活力的开展娱乐性的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的考核工作,它是整个班级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关键组成部分,考核什么,学生就怎么考核,谁都可以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老师还应该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从而调动教师在学校工作安排中的能动性作用等等。如果学生都参加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参加与活动,部分学生也参加了管理,班主任还可给学生与活动相应的奖励,同时体育老师还可依据学生的成绩,在体育考试时按照学生的成绩予以加分。因此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通过出勤率、休息后的表现、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学习态度来评估。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发展学校体育,以及开展学校的大课间运动,将裨益良多。学校体育教师要清晰地意识到发展好大课间问运动与基础知识掌握和品德养成之间的良性联系,采取科学的措施和持续提升自身素质的途径,使自己由被动体验转化为主动体验,在实践中体验到乐趣,感受到快乐,争分夺秒,提高学校大课间运动的顺利进行。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基于体质健康监测背景下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发展体适能的实践与研究》(FJJKZX21-086)。
(作者单位:龙岩师范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