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荸荠种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3-04-29李林生

种子世界 2023年4期
关键词:荸荠种植技术解决策略

李林生

摘 要:荸荠既可以作为蔬菜,也可以作为食用鲜果,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文章分析了荸荠在种植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例如荸荠易死苗、病虫害防治难度较大、大果率低等,进而重点阐述了荸荠种植技术要点,包括种植地选择、选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为荸荠种植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荸荠;种植技术;问题;解决策略

荸荠(Eleocharis tuberosa)俗称“地栗”“马蹄”“乌芋”,莎草科,多年生水生草本。其茎有主茎、叶状茎及匍匐茎三种。主茎短缩而不明显,其顶芽和侧芽向地上抽生叶状茎;向地下抽生匍匐茎。匍匐茎先端膨大为球茎;球茎扁圆形,表面平滑,老熟后呈深栗色或枣红色,有环节3~5圈,并有短喙状顶芽及侧芽。叶状茎丛生,直立,管状,浓绿色,有节,节上生膜状退化叶。穗状花序,花褐色;瘦果。荸荠性喜温暖湿润,不耐寒。以球茎繁殖,春、夏间育苗栽植或直播,冬季采收。荸荠原产印度;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广东、广西等低洼地区。球茎作蔬菜,或代水果,也可制淀粉。荸荠种植人员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种植方案,把握荸荠种植技术要点,以保证荸荠的产量和品质。

1 荸荠种植问题分析

荸荠种植历史并不短,发展较快的整体趋势使得荸荠在当下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大,而在常年连作的背景下,虫源病原基数较大,增大了由于生理病害导致荸荠死苗现象的发生风险;其次是部分荸荠种植人员依旧选择使用传统荸荠种植技术,相应的病虫害防控技术无法跟上,对荸荠的质量与产量均造成了较大影响;最后是部分区域的荸荠品质显著降低,且市场价格存在不稳定特点,大果率明显下降。

2 荸荠种植技术要点

2.1选地

为实现优质高产的荸荠种植目标,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区域。应将种植区域的气候环境、荸荠生长习性作为前提条件,选择具有充足阳光与水源条件的水田,且需保证土壤的疏松性与底部土壤的坚实性。此外,设置的耕作层厚度应在20 cm以上,并需配备完善的灌溉设施,保证所提供的水源能够满足荸荠的生长需求。土壤方面则应以砂壤土为主,荸荠球茎在砂壤土中入土相对较浅,种植出的荸荠肉质更甜更嫩[1]。需要注意的是,所选择的荸荠种植地块应与周边工业生产场所保持至少5 km的距离,以避免受到废水、废气、废料的污染。

2.2整地施肥

确定种植地后,即可在5月中下旬以耕耙方式进行整地,一般需要耕耙3次~4次才能够达到预期整地效果。在最后一次耕耙时,需要在种植区域播撒适量基肥[2]。荸荠本身具有耐肥特点,因此选择播撒的基肥应以特效肥与速效肥为主。例如,可依据每亩50 kg菜籽饼与2 000 kg猪厩肥料的比例播撒基肥,并应根据荸荠初期的生长情况选择追加12 kg~15 kg的钾肥。

2.3选种育苗

2.3.1选择优良品种

作为一类以球茎作为繁殖方式的植物,荸荠种的挖取时间一般在越冬留种荸荠的催芽育苗前[3]。在荸荠播种前,需在越冬留种的荸荠中挑选球茎较大、种性良好且顶芽侧芽均健全的球茎作为种子。播种荸荠的量与所选择的栽植时间密切相关,例如若为早水荸荠(小满至芒种栽植),则每亩需种植15 kg~20 kg的荸荠种子;若为晚水与伏水荸荠(小暑至大暑栽植),则每亩需种植75 kg~100 kg的荸荠种子。

2.3.2适时育苗

培育壮苗是保证荸荠种植质量与产量的关键环节,想要确保所培育出的荸荠具有矮健与粗壮特点,则应将最佳的育苗时间设定在每年4月中下旬。需特别注意的是,早春由于温度相对较低,荸荠的出苗时间同样较为缓慢,因此建议在定植前对荸荠进行催芽育苗,时间为定植前的30 d~45 d。例如,可在3月中旬将未能萌芽的荸荠从土壤中转移到室内,待萌芽后放置于水秧田或旱秧田中进行育苗处理。

(1)催芽。

催芽主要选择使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荸荠种进行全面浸泡消毒处理,应将时间控制在12 h左右,以确保种子表面病菌全部灭杀;随后准备好湿度适宜的稻草,交替堆放荸荠种子方式于稻草上,以3层~4层稻草为最佳[4];实际堆放时,应将荸荠种的顶芽朝上放置,并在堆放完毕后在其上覆盖一层稻草,定期浇水以保证稻草湿润,这一过程需持续10 d~15 d。在荸荠种冒青后,且萌发的芽长度在1.5 cm时即可将稻草揭开,继续浇水20 d后,待发现荸荠叶状茎有2个~4个侧芽萌发后,即可进行正式栽植。

(2)秧田育苗。

在旱秧田的荸荠育苗阶段,建议将菜园空地作为首要选择,并需要在正式育苗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

将地面铲光并整平处理后,将土壤锄细,设置耕锄深度在10 cm左右。随后需要在育苗田地周边搭建池埂,并应在外围开设较浅的沟槽,为后续的保水与排水提供条件,并需要在育苗床中灌入适量的清水[5];若选择水秧田作为育苗基础,则相应的准备工作与旱秧田保持一致,并在整地完成后作畦,确保畦面平整的基础上,将其宽度控制在90 cm~120 cm范围内,并需要在周边做好围埂处理工作。育苗床的底部应铺设合适厚度的谷糠,一般为1.5 cm左右。所开设的畦沟深度应控制在24 cm~30 cm,并需要在沟内灌入适量的清水。

(3)播种方法。

排播是荸荠的常用播种方案,播种要点主要包括:

将经过催芽处理后的球茎逐个放置于秧池内,并采取按压的方法确保球茎完全进入泥土之中,需要将入土的深度控制在1 cm左右,并设置6×6的荸荠播种间距,保证芽头的相同高度,整齐排列后需要在阳光下晾晒4 h左右,直到土壤的表面结皮。若有夏季育苗需要,温度较高且干燥的天气条件使得育苗床内的水分将在短时间内大量蒸发,因此建议在荸荠播种后在合适的位置搭设遮荫棚,避免刚刚长出的荸荠幼苗在日光的长期暴晒下死亡[6]。遮荫棚搭建完毕后,需要在荸荠苗周边浇上适量厚度的泥浆,并在荸荠初次萌芽时在其上覆盖一层稻草,以保证土壤中的含水量。荸荠生长10 d~15 d后,幼苗的高度将会达到10 cm以上,若观察到荸荠的短缩茎长出新根,此时即可将搭建的遮阴物全部移除。随后即可选择阳光充足的天气进行炼苗,时间一般为20 d左右。当荸荠苗的高度达到1 m~1.5 m左右,并观察到荸荠长出5根~6根叶状茎,此时是定植的最佳时机。荸荠播种育苗阶段,需要保证苗床的湿润状态。用于将育苗移栽的秧田则需要保证水面深度在1.5 cm~3 cm左右,为促发分株奠定基础。

2.4科学定植

荸荠在定植前首先需要拔秧。在荸荠拔秧过程中需要掌握拔秧力度,避免出现误将秧苗与球茎一同拔除的情况,同时应将位于叶状茎上的具有纤细特点的秧苗做全部剔除处理,从而避免栽植后产生分株现象。若由于育苗时间较长而导致秧苗已经出现分株现象,则建议将其与母株分离后分别栽植。在苗床内挖出秧苗后,首先需要将附着在秧苗上的泥土冲洗干净,随后即可使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泡秧苗的根部1 h~2 h,降低荸荠秧苗受病虫害侵袭的发生风险[7]。若发现荸荠秧苗的生长高度过高,则需要及时剪除叶状茎末梢,以免出现由于风力过大而导致荸荠秧苗断折的情况。由于秧苗多数带球茎进行栽植,因此需要严格控制秧苗的入土深度,一般设定在9 cm左右,让根系能够与泥土充分接触。无论是入土过深还是过浅均有可能影响到荸荠的正常生长状态,若入土过浅,则将使得分株减少进而影响到结球数量;若入土过深,则将影响到后续的挖取过程。在对不带球茎的分株苗进行栽植时,确保根株埋后将植株插入到土中,入土的深度需控制在12 cm~15 cm范围内,设置30 cm×50 cm的株行距,最佳的栽植密度为每亩4 000穴~5 000穴。

2.5田间管理

2.5.1保证灌溉的合理性

在荸荠栽植阶段首先需要向田间灌入浅水,确认幼苗在定植后且成活的情况下,即可在浅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灌水的深度。在荸荠的分株分蘖阶段,需要将田间的灌水深度控制在1.5 cm~3 cm范围内,并需要在荸荠采收前14 d将水全部排净。若有春季采收需要,则需要在冬季保证田间的含水量,避免土壤由于含水量过低而出现开裂现象,影响荸荠的采收效果。

2.5.2科学追肥

荸荠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同样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荸荠的生长状态采取科学追肥的方法。以旱水荸荠种植为例,一般将基肥作为主要肥料,配合少量追肥即可为荸荠提供足够的养分供给条件;对于伏水荸荠与晚水荸荠来说,一般将速效肥作为主要肥料,建议配合中耕除草方案适量追肥,通常情况下追肥的次数以2次~3次为最佳。7月下旬是首次追肥的时间,建议以经过充分腐熟处理的人类粪便为主,施加量方面以每亩500 kg~800 kg为宜,配合播撒80 kg~100 kg的草木灰即可完成首次追肥任务。在荸荠结荠的情况下,若植株尚未封行,则需要在完成二次追肥的10 d后,追加适量的人类腐熟粪便,按照每亩播撒500 kg的比例施加结荠肥。追肥过程中,需要预先将田间的水分适当排除,从而保证土壤吸收肥料的全面性与有效性,追肥完成后则应将田间的水量恢复到正常的种植深度。

2.5.3中耕除草

荸荠栽植后至封行阶段,一般需要进行2次~3次中耕除草,最佳时间为荸荠的首次分株与第二次分株期间。一般需要在对荸荠种植田地进行除草与耕田后,进行适当的追肥,从而确保荸荠能够获得足够的养分条件。

2.6病虫害防治

2.6.1秆枯病

头年有病的重种田块,偏施氮肥、密植的田块,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容易出现秆枯病。一般在9月上中旬盛发,发病的叶状茎外观为枯黄色至褐黄色,发棵不良,病茎较短而细,发病部位多在叶状茎的中下部。秆枯病的主要预防方式为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荸荠品种,并需要在正式播种荸荠前选择使用合适的药剂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从而降低病害的发生风险。此外需要采用轮作方案,强化田间的日常管理,分割灌溉与排水流程,避免出现大水漫灌或串灌等现象。此外需要强调田间调查工作的重要意义,一旦发现有染病的荸荠植株,需要及时将带病植株拔除,将所拔除的植株深埋或烧毁处理,避免病原传播扩散。在荸荠秆枯病的发病初期,可以根据荸荠植株的生长状态与被病害侵害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根据合适比例兑水处理后使用喷雾方案连续给药,一般针对处于秆枯病发病初期的荸荠连续喷洒两次后即可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

2.6.2球茎灰霉病

该种病症多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侵害所引起,多在球茎伤口处产生鼠灰色霉层,被害的荸荠球茎内部组织呈深褐色软腐性状。对于患球茎灰霉病的荸荠植株来说,在病害的发生初期可以选择使用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例如可使用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扑海因可湿性粉剂,设置7 d~10 d的用药间隔,一般在连续喷洒2次~3次后即可达到治愈效果[8]。需要种植人员重点关注的是,在对荸荠植株喷药处理后若出现降雨天气,则需要在雨停后采取补施方案以保证病害防治效果。

2.6.3虫害防治

对荸荠植株能够造成较大影响的虫害主要为白螟,通常情况下白螟对荸荠的危害时间相对较短,主要集中在8月中下旬~9月上中旬。荸荠受到此虫害侵袭的初期,其茎秆顶端颜色逐渐由绿色转变为黄色,并能够在其茎秆处发现虫孔。针对白螟虫害,建议选择使用灯光诱杀方法达到防治目的,若种植人员发现白螟虫害已经大规模暴发,则需要选择合适的药剂对白螟虫害进行防治处理。若有使用化学药剂的需要,则在用药期间需要确保配置药剂的浓度与使用剂量,避免产生残留影响荸荠的产量与质量。

3荸荠种植产业发展策略

3.1强调高品质荸荠栽培技术的应用推广

荸荠品质对销售市场存在着较大影响,这就要求从根本上改变荸荠种植户的种植观念,从追求荸荠产量逐渐转移到质量提升上,生产出更多的优质荸荠产品。同时,应做好品种的选育与引进工作,采取轮作方案并使用更多的有机肥料,将荸荠的品质与产品的商品率进一步提升。此外,需要持续强化荸荠种植技术研究,展开与各大科研院校的技术合作,对荸荠的选育与繁殖技术进行持续完善,大力推广先进的荸荠种植技术与可持续经营理论,基于先进的荸荠种植模式提高荸荠的整体品质,拓宽荸荠的销售市场,从而将区域荸荠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3.2促进加工业的发展

想要抵御荸荠的市场销售风险,关键在于壮大加工业,以公司形式作为实现荸荠产业化目标的基础。若能够采取加工消耗这一方法,则能够缓解未来有可能出现的荸荠过剩情况,减轻荸荠的鲜销压力,避免受到市场波动的较大影响。将荸荠产品加工企业作为龙头,能够起到联系各个区域荸荠种植户的重要作用,拓宽国内外销售市场,为荸荠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3组织荸荠协会以开拓市场

对于有条件的乡镇需要组建荸荠生产协会,以协会为基础促进荸荠的产业化开发,提供从种苗到产品加工、销售的技术指导,完善荸荠产业的系列化服务体系。从当下荸荠进入到超市销售的整体趋势来看,可以根据荸荠种植户的实际需要组建荸荠的专业配送中心,根据荸荠的品质进行分级包装后统一运送到超市进行销售,为加速实施品牌战略奠定基础。

4结语

作为一种健康食物,荸荠在我国种植面积相对较大。但从现阶段的荸荠种植情况来看依旧存在着一定问题,这就需要荸荠种植户选择使用合理的荸荠种植技术制定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提高荸荠的生产质量与产量,为荸荠种植生产事业的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钟章敏,莫钟敏,嵇迎燕,等.不同栽培规格对粉马蹄产量影响比较试验[J].广西农学报,2021,36(4):28-30,45.

[2]刘干斌.平桂区:加强地理标志保护 叫响“芳林马蹄”品牌[J].农家之友,2021(7):39.

[3]赖松新,何青石,江文,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芳林马蹄[J].长江蔬菜,2021(12):34-36.

[4]谢岚芳.荔浦马蹄种植技术要点探析[J].南方农业,2021,15(11):47-48.

[5]谢青夏.平乐马蹄:春风得意“马蹄”甜[J].农家之友,2021(3):34-35.

[6]郑智敏,兰臻.种植马蹄效益高[J].农村新技术,2020(9):48-49.

[7]张德纯.广东乐昌马蹄[J].中国蔬菜,2020(3):50.

[8]谢芳.广东乐昌马蹄产品营销策略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20(6):3-4.

猜你喜欢

荸荠种植技术解决策略
清脆甜美的荸荠
挖荸荠
荸荠不说话
茶园开发与茶树种植技术研究
探讨如何提高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浅析小麦种植技术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针对改进芒果种植技术的研究
在体育课中设计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