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树病虫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分析

2023-04-29章叶林

种子世界 2023年4期
关键词:综合防治茶树病虫害

章叶林

摘 要:在我国,茶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为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然而,茶树生长过程中较易出现病虫害现象,导致茶叶产量和质量下降,进而对茶园利润带来影响。所以,为保证茶叶品质安全,应结合病虫害类型探究针对性综合防治措施,以强化病虫害防治效果。本文先分析茶树病虫害发生症状,进而重点探究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以期为相关行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

茶树病虫害防治是茶园种植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以往采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通常以应用农药防治技术为主,虽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病虫害现象暴发,但由于茶叶具备亲水性特征,往往会导致茶叶农药残留超标,还会对茶园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为产业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在新时期,茶园工作者应优化病虫害防治观念,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同时,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以保证茶叶品质安全。

1茶树病虫害发生症状

1.1病害发生症状

1.1.1茶炭疽病

茶树成叶是茶炭疽病发生的主要位置,老叶和嫩叶发病概率较小。茶炭疽病发生初期由叶尖开始产生病斑,病斑呈现水渍状,随着病害的加重,病斑不断扩大,逐渐变为黄褐色进而变为灰白色,病斑受主脉限制,最终形成半叶病斑,且病害部分和健康部分界限明显,病害发生后期,病害部位会出现黑色小粒点。

1.1.2茶云纹叶枯病

茶树茶云纹叶枯病的发生主要由山茶球腔菌和茶赤叶枯刺盘孢菌所致,这种菌体着重危害茶树成叶和老叶,同样也会感染嫩叶和果实。茶云纹叶枯病发生初期由叶尖和叶缘开始产生病斑,病斑呈现水渍状,颜色黄绿,随着病害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形成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大斑,颜色由黄绿变为褐色进而变为灰白,病害发生后期,病害部位会出现黑色小粒点,散生或排列形式为轮状,且病害部位开裂。茶树在茶云纹叶枯病的危害下,病叶逐渐脱落,树枝开始枯萎,树势不断衰弱,最终致使产量减小,严重时会导致茶树整片枯死,为茶园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1.1.3茶白星病

茶树茶白星病的发生主要由茶叶叶点霉所致,这种霉菌着重危害茶树嫩叶、嫩芽。茶白星病发生后,茶树新梢会出现生长不良的问题,呈现节间缩短、芽重量减小,随着病害的加重,茶树叶片逐渐脱落,严重时会导致茶树叶片枯萎凋亡。茶白星病通常发生在春季和秋季,每年5月属于病害高发期。尤其在高山茶园和土壤贫瘠、缺少肥力的茶园中发病概率较大,但如果存在偏施、过施氮肥的情况,也会加大发病的可能性。

1.1.4茶饼病

茶树茶饼病的发生主要由坏损外担菌所致,这种菌体着重危害茶树幼嫩茎叶。茶饼病发生后,茶树病害叶片会产生病斑,叶片正面呈现凹陷水渍状,颜色淡黄,叶片背面呈现凸起馒头状,颜色暗褐,表面有白色粉霉出现,叶片整体扭曲畸形,茶树枝梢和芽也会受到危害,呈现肥肿瘤状,颜色灰白,表面出现白色粉状物,病害严重时会导致茶树幼嫩组织全部产生病斑,表现白色胞状,致使茶树产量显著降低。

1.2虫害发生症状

1.2.1茶毛虫

茶树、油茶和柑橘是茶毛虫主要的危害对象。茶毛虫虫害现象出现后,茶树老叶会在幼虫啃食下形成半透膜,进而幼虫会继续啃食嫩梢成叶。幼虫往往具有群集性特点,会在叶片背部聚集数十头甚至数百头对下表皮和叶肉进行啃食,留下上表皮呈现薄膜状,颜色黄绿且半透明。幼虫通常啃食叶片,但也会取食连芽叶、花、树皮和幼果,待幼虫老熟后会向茶丛根部枯枝落叶下方爬行,在土壤浅层结茧化蛹。茶毛虫成虫具有趋光性特征[1]。

1.2.2茶尺蠖

茶树嫩叶是茶尺蠖危害的主要部位。茶尺蠖虫害现象出现后,茶树嫩叶边缘会在幼虫啃食下形成网状半透明膜斑,幼虫会啃食叶片致使叶片形成缺刻。虫害现象严重时,茶树新梢会被啃食光秃,最终留下秃枝,导致茶叶产量显著下降。在我国部分茶区,茶尺蠖全年可发生五代或六代,主要在树冠下土壤表层内化蛹越冬,进而在次年3月成虫羽化产卵,通常于4月发生第一代幼虫,对春茶造成危害,5~6月发生第二代幼虫,并在后续间隔一月发生一代,直至10月幼虫老熟后结茧化蛹开始越冬。茶尺蠖往往在茶树树皮缝隙或土面落叶上产卵,全年四季以春季和秋季产卵量最大,夏季产卵量最少。茶尺蠖较易在连续降雨气候条件下发生,且危害较大,会为茶园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1.2.3茶蚜虫

茶蚜虫主要危害茶树鲜嫩茶芽和芽梢,通过刺吸对汁液进行吸取。茶蚜虫具有较强繁殖能力,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仅需5~7天即可完成一代,而无翅雌蚜通常能繁殖子代40头左右。茶蚜虫虫害暴发时期集中在全年4~5月和9~10月,会致使茶树鲜嫩芽叶萎缩,严重时会导致芽叶生长停滞。而且,茶蚜虫排放的蜜露还会引起茶煤病,对茶叶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2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茶树叶片的显著特征在于亲水性,在农药施用时,如果对施药剂量缺少精确控制,农药成分则会残留在茶叶表面,为茶叶品质安全带来影响。所以,茶园应以绿色植保为原则,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以优化传统农药防治形式,达到降低茶树施药量、强化茶树病虫害防治效果的目的。

2.1农业防治

2.1.1规划园区

在茶园建设初期,应科学设计道路和排灌系统,对园区内土壤条件进行有效检验,合力栽种遮荫树和绿肥作物,基于茶林间作技术的应用,保障茶园立体生态系统良好,对病虫害现象予以抑制。

2.1.2选择品种

在选择茶树品种时,应结合茶园所在地环境条件,优先选择具有较高抗性的品种,避免采用大面积连片方式进行某一茶树品种的种植,同时,对种苗予以良好选择,保证种苗抗病性,并根据相关规定要求,有效落实检疫茶苗工作,防止携带病虫害的茶苗流入茶园中[2]。

2.1.3科学修剪

茶园应注重对茶树进行科学修剪,结合茶树生长实际,在全年夏季和秋季制定合适的修剪计划,以改善树体的通风性和透光性,提高光合作用强度,降低树体之间的湿度,减小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茶园开展茶树修剪工作时,应选择中午时段,避免在清晨露水较重的时段进行,防止树体伤口侵染病原菌。针对茶树已经出现病虫害现象的情况,如炭疽病、茶毛虫等,可在春季采茶完成后对茶树进行深度修剪,以切断病虫害发生源头,逐渐恢复树势,且在修建过程中,应将修剪重点放在病虫枝、衰老枝以及枯死枝上。

2.1.4合理施肥

在针对茶树施肥时,应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方式,在分析茶园土壤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树体对养分的需要,对施肥方案予以合理制定。一方面,应开展有机肥增收工作,强化土壤肥力,优化土壤结构,为茶树提供良好生长条件,促进根部发育,增强树体抗病性;另一方面,应在春季采摘阶段进行施肥,可采用现阶段广泛应用的条沟施肥方法,合理控制沟宽和沟深,保证沟宽在40cm左右,沟宽在50cm左右,进而在茶园中施加有机肥和氮磷钾复合肥,科学控制肥料施用量,确保有机肥量为1000kg/667m2,氮磷钾复合肥量为50kg/667m2,在施肥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将园土覆盖在上面,以免肥效发挥过快。

2.1.5控制病虫

在春季和秋季采茶阶段结束后,应深翻茶园内部土壤,全面清除树体病枝和落叶,降低茶园病虫基数,同时,开展根系培土工作,以减少土壤中的氧气含量,抑制土壤内的害虫生长。在茶园清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应适当保留杂草,为害虫天敌虫体提供栖息之地[3]。

2.2物理防治

2.2.1灯光诱杀

针对趋光性害虫,包括小地老虎、茶毛虫以及茶尺蠖等,可在茶园上方悬挂太阳能杀虫灯,以有效诱杀这些害虫。在灯光诱杀防治技术应用中,应对杀虫灯安装高度和间距予以合理控制,其中,杀虫灯应距离地面150~200cm,安装间距应以75~100cm为标准。杀虫灯开灯时间应结合茶园害虫类型来确定,并在提高害虫防治效果的前提下,避免杀伤害虫天敌。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害虫类型不同,其趋光时间段也不同。茶毛虫出现时间在20点30分左右,后于21点达到高峰期,而叶蝉类虫体出现时间往往在20点左右,后于20点30分进入高峰。所以,结合害虫类型发生特点对杀虫灯开灯时间予以调整,可提高害虫防治的针对性,不过,应防止杀虫灯长时间处于开启状态,以免茶园中害虫天敌被大量灭杀。另外,安装杀虫灯应保证其分布均匀,严格控制安装密度。如果杀虫灯设置较少,难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如果设置过多,又会使杀虫成本加大。通常情况下,在杀虫灯开启后,会在灯下2.5m半径范围内出现较多害虫,此时应密切关注灯下害虫情况,以便采取合适的杀虫技术,以防局部危害。

2.2.2色板诱杀

针对趋黄性害虫,包括茶蚜、叶婵以及粉虱等,可在茶园中放置规格为25cm×30cm的黄色粘虫板,放置密度以20个/667m2为标准,并合理控制色板与茶树树蓬的高差,保证高差在10cm左右。同时,应对粘虫板情况予以关注,定期更换粘虫板,更换周期通常为30天[4]。

2.2.3人工捕杀

茶树害虫通常具有假死性和群集性特征,所以在防治茶树虫害现象时,应结合应用人工捕杀方式。比如,茶丽纹象甲成虫假死性特点较为突出,茶园工作人员可先在茶树下方铺设一层薄膜,进而将害虫打落至薄膜上,以统一收集害虫并处理;茶毛虫、茶蠖蛾群集性特点较为突出,茶园工作人员可对害虫出现位置予以密切关注,及时清理集聚害虫的树枝和叶片,以降低茶园虫害现象。

2.2.4诱捕器诱杀

现阶段,多功能诱捕器在茶园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较多,这一设备主要结合害虫的生物学习性,实现对多项技术的融合应用,包括色诱、饵诱以及性诱等,可有效诱集处于茶园中不同位置的害虫。在安装多功能诱捕器时,安装密度以4~6个/667m2为标准,并合理控制诱捕器与茶树树蓬的高差,保证高差在20cm左右。

2.3生物防治

2.3.1天敌防治

茶园害虫的天敌种类较多,结合茶园害虫种类合理引入天敌虫体,可有效抑制虫害现象。在应用天敌防治技术时,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引入捕食性天敌,二是引入寄生性天敌。其中,捕食性天敌主要包括食虫益鸟、瓢虫以及蜘蛛等,其可消灭茶蚜、茶毛虫等。寄生性天敌主要涉及寄生蜂、寄生蝇等。例如,针对茶小卷叶蛾虫害现象,茶园工作人员可引入天敌赤眼蜂,并控制引入量为6~10万头/667m2,同时,在茶园中进行绿肥植物、开花植物种植,为天敌赤眼蜂提供保护,以加大赤眼蜂的寄生率。在冬季,茶园工作人员可铺设杂草,为蜘蛛、瓢虫等天敌提供栖息场所,满足其越冬需求。此外,在茶园中使用药剂时,应优先选用对天敌生物伤害较小的药剂种类。

2.3.2微生物防治

病虫害微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利用昆虫病原细菌、真菌以及病毒等,以高效防治茶园虫害现象。例如,在茶园中出现茶小卷叶蛾虫害现象后,可在害虫幼虫期喷洒白僵菌粉;而在茶园中出现茶尺蠖虫害现象后,可在害虫幼虫期喷洒苏云金杆菌,以有效抑制害虫生长。

2.4化学防治

为保证茶叶品质安全,应在茶树种植过程中控制化学农药使用频次,减小化学农药使用量。针对茶园病虫害现象严重程度较高的情况,可结合病虫害类型合理施用化学农药,以免病虫害对茶叶产量和质量造成威胁。在化学防治技术应用过程中,首先,应对农药类型予以科学选择,严禁应用我国规定要求不可施用的农药类型;其次,应对用药时机进行精确把控,明确防治靶标,选用合适的喷药器械,以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例如,在茶园出现茶云纹叶枯病后,应注重分析病害发展趋势,当成叶发病率超过10%时,可利用浓度为75%、稀释成800倍液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浓度为10%、稀释成1500倍液的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等药物向茶树均匀喷施,并间隔10天左右喷施一次。在茶园出现茶炭疽病后,应在发病初期立即采取化学农药防治措施,可利用浓度为50%、稀释成1500倍液的本莱特或浓度为75%、稀释成1500倍液的甲基托布津等药物向茶树均匀喷施,同时应注意,避免在高温时段和降雨天气喷施,而选在晴朗天气和多云天气进行,并喷施叶子的正面和反面,以保证喷施的全面性[5]。在茶园出现茶白星病后,应在发病初期利用浓度为70%、稀释成1000倍液的甲基托布津或浓度为75%、稀释成600倍液的百菌清等药物向茶树均匀喷施,通常间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在茶园出现茶尺蠖虫害后,可利用浓度为10%、稀释成5000倍液的天王星乳油或浓度为50%、稀释成1000倍液的辛硫磷乳油等药物向茶树均匀喷施,由于茶尺蠖通常在清晨和傍晚取食,所以可在清晨4~9点和15~20点来喷施农药,以强化农药防治效果。在茶园出现茶毛虫虫害后,应注重在幼虫3龄前开展防治工作,可利用浓度为50%、稀释成1000倍液的杀螟松或利用浓度为90%、稀释成1000倍液的敌百虫等药物向茶树均匀喷施。

茶树在成长过程中,主要出现的病害包括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茶白星病以及茶饼病等,主要出现的虫害包括茶毛虫、茶尺蠖以及茶蚜虫。为保证茶叶的产量和质量,茶园工作人员应结合当地病虫害发生类型,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技术,如规划园区、合理选择品种、科学修剪和施肥等;物理防治技术,如灯光诱杀、色板诱杀、人工捕杀、诱捕器诱杀等;生物防治技术,如天敌防治、微生物防治等,另外,还可以考虑化学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王洁,舒灿伟,刘少群,等.浅谈湖南主要茶树病虫害发生现状与防控对策[J].农业灾害研究,2022,12(06):4.

[2]张菲.茶树病虫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J].林果科技,2022(12):125-129.

[3]俸媛媛.浅谈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J].种子科技,2020(9):77-78.

[4]雷德斌.茶树害虫综合防控技术[J].乡村科技,2020(10):101-102.

[5]徐冬英,莫小燕,梁光志,等.龙州县茶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20(5):105-106.

猜你喜欢

综合防治茶树病虫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
玉米粗缩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
茶树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