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番茄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分析

2023-04-29刘冬丽

种子世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种植技术番茄病虫害

刘冬丽

摘 要:番茄又被称为西红柿,因其含有的营养物质、酸甜口感而受到老人和孩子的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番茄的需求量持续增加,这为种植人员带来良好效益。但在现实种植工作中,多种因素影响番茄的最终质量,为此,要强化对其种植、病虫害防治工作关键点的掌控。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番茄栽种过程中的栽培条件,同时,细致阐述番茄种植、病虫害问题防治的要点。

关键词:番茄;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要点

番茄生产种植过程中,栽培工作质量、病虫害等都会对其造成严重影响,使其产出的品质、数量大幅下降。目前,市场上对番茄的需求量持续增长,以往的传统培育、病虫害技术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因此,番茄种植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在当前的基础上,实现科学、环保的管控措施,让番茄可以良好发育,降低病虫害出现的概率。

1番茄栽培条件

1.1温度

农户在番茄种植过程中,需保障其生长环境温度在±25℃,番茄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低温,但在温度低于5℃时,其中的营养供给、生长发育方面会因此停止;环境温度超过40℃时,番茄植株会发生大量脱水问题,严重时会导致番茄死亡。为此,在番茄栽种工作中,要注重对环境温度的科学控制,防止过高、过低对其发育、产量造成影响。

1.2光照

番茄喜爱光照,对光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植株在发育过程中通过充足的光合作用,不仅可以实现快速增长,光线充足区域的茎干还会更加粗壮,叶片厚大,面对影响因素时具备抵抗性。同时,农户在番茄种植时,一旦选择的位置内存在光线不充足的问题,便会降低光合作用的效果,导致植株出现徒长问题,甚至会减少开花、结果数量[1]。

1.3水分

番茄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根系位置发育程度较高,因此,对水分存在较大的需求,同时,还要避免发生水含量过多、过少的问题,这是因为其害怕干旱、水涝,会让植株的生长发育速度过于缓慢,或发生根部腐烂的状况。因此,在土地选择过程中,要优先考虑排水效果良好、地下水温适宜的土地,并且保证发育阶段中的水量处于适宜水平,以免影响其产出质量和数量。

2番茄种植技术要点

2.1品种选择

农户在番茄种植过程中,为保障其产出质量、数量,要在目前环境的基础上对使用的品种进行科学规划。与此同时,为让番茄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可以通过大棚技术,为其提供适宜环境。因此,在种类选择时,要对其产出数量、生长周期、食用口感方面多加关注。

番茄在生长过程中,病害因素会对其产生直接影响,为此,相关人员要对种植位置的环境因素强化控制,科学管理栽种工作,最后依据对其的科学处理来减少病虫害造成的负面干扰。

2.2土地选择

番茄作为茄科植物,对于种植位置的选择,相关人员需优先考虑其他类型蔬菜种植几年的土地,否则会让虫害感染的概率大幅提升。一般情况下,种植人员要考虑土层较为深厚、地势较高、排水效果良好的位置。早期栽种工作进行时,管理人员还要对其他叶类、根类蔬菜多加考虑,实现栽种地区的合理规划后,通过深沟栽种的措施,保障阳光照射充足,空气干燥,以便让授粉、着色等任务顺利完成,防止发生果实坠落问题。不仅如此,若栽种区域内部过于低洼,排水效果就会降低,增加其中的湿度,影响果实的授粉,从而出现腐烂问题。

2.3幼苗培育

农户在番茄育苗过程中,需要在规范技术的基础上科学处理,以此来为产量、质量的增加提供保障。育苗工作进行时,相关人员要先将选择完成并且质量优秀的种子放在阳光下晾晒24~48h,通过紫外线的作用来将其中存在的病菌消灭,降低幼苗期间可能产生的病害问题,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与此同时,农户还要基于本地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利用25%多菌灵完成种子浸泡,提升幼苗阶段中的病害抵抗能力[2]。

育苗工作进行前,农户还要在土地肥沃程度的基础上开展监测,再依据肥力状况完成对营养土的配置。该过程中需要优先考虑的是有机肥料,并保障其腐熟程度。农户在育种时可选择每立方米使用1.5kg的磷酸二铵、250g的尿素,以此帮助种子发芽。农户在种子处理、营养土配制完成后,接下来是对温度合理控制,便于完成发育率的提升。一般情况下,番茄种子发芽时间为±7小时,温度继续保持在±29℃,一旦温度出现过高、过低情况,对其生长就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幼苗破土前,要利用好地膜科学覆盖。

2.4科学定植

一般情况下,农户需要在番茄幼苗生长60天后进行定植。在定植操作中,其需要保障土地良好的排水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缩减地下水位高度。与此同时,还要在每667m2土地中使用2000~3000kg有机腐熟肥料,再加入50kg复合肥、100kg肥饼、20kg磷脂钙。不仅如此,农户需要保障证种植深度的合理性,正常情况下,定植深度根据地下水位来确定。如果水位较高,定植便要偏浅;如果地下水位较深,便要加深定植深度,防止发育中出现枯萎病。

2.5田间管理

2.5.1植株管理

农户在番茄植株管理过程中,需要分清其中的主要枝干、次枝,及时将其清理干净,防止在开花结果时出现养分争夺问题。与此同时,面对无法直立的植株时,要将其与棍子捆绑,并插入地下,避免在开花结果时由于植株倒伏问题对产量造成影响。不仅如此,面对病虫害问题时,农户需要提前开展防治,之后通过高温、充足光照、温度控制等措施,将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大幅降低。面对其中较为严重的病虫害时,还需要利用药物进行有效防治,避免其大范围传播后干扰产出的质量、数量等。

2.5.2中耕松土

农户对植株移栽后,需要及时进行中耕松土操作,以此帮助幼苗适应全新的生长环境。缓苗完成之后要避免及时浇水,通过持续的蹲苗,促使其根部能够持续向下发育。不仅如此,在后续管理工作中,还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培土处理,以此来帮助植株形成不定根。

2.5.3肥水控制

在番茄生长过程中,需保障其充足、合理的肥水供应。在番茄植株发育的初期阶段,一旦出现大规模降雨天气,便要第一时间进行排水处理,保障降雨停止后的畦处于干燥状态;番茄植株进入旺盛的生长阶段后,植株在水分上的需求、消耗会相对增多,这时管理者要在土地真实状况的基础上,第一时间进行排灌,保障土地的水分含量可以满足植株的需求,严格禁止出现时而干燥、时而潮湿的情况,降低果实开裂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不仅如此,管理者在进行植株追肥时,需要在果实稳定后再进行,并对薄肥勤施的原则严格遵守。

2.5.4合理整枝

农户在番茄植株管理过程中,需根据其当前的生长状况,使用单干整枝的方式开展整理,侧枝需要在打顶处理后留下1~2片叶子,主枝则不需要该操作。正常情况下,农户还可通过网架、井架设置,对采收、透光等方面的需要合理满足,一旦植株生长到30cm,便要捆绑其藤蔓,防止发生倒伏问题[3]。

2.5.5适时采摘

番茄的生长发育包含绿熟、变色、成熟、完熟阶段,农户需要针对售卖需求差异开展分阶段采摘。番茄果实采摘后如需进行长距离运输,便要选择绿熟阶段的番茄,避免其在过程中出现损伤;运输售卖距离较近时,则要选择成熟阶段的果实。与此同时,由于番茄果实较为柔软,因此,其极容易发生损耗状况,为此,在摘取果实中要多加注意。并且在果实采摘时要避免将果蒂取下,否则运输时会造成严重损坏;果实如果处于未完全成熟的阶段,还可将其放入温室中,缩短其成熟所需时间,避免使用激素,防止药物残留,延长果实供应时间,保障其最终质量,从而将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3番茄种植病虫害防治要点

3.1土地改良

想要减少病虫害对番茄产生的负面影响,在栽种工作进行前,先要对土地进行深耕。该操作的关键目标便是将土地中存在的病原翻入到更深的土地中,之后让病原分解速度不断加快,避免其与植株之间产生接触。正常情况下,由于病原是病菌的一种,其需要特定的生存环境,无法在高温环境下存活,为此,种植人员还可通过阳光直射的方式,将浅层中存在的病原有效灭除,实现植株健康、快速地成长。

3.2田园清洁

农户在种植园地的清理时,要对两方面多加关注。一方面,在番茄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要将残留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染病叶片等进行全面清理,之后使用浓度为20%的石灰水进行浇灌,从而实现对病菌的有效清除,避免病害在田地内大面积蔓延。另一方面,番茄秧苗在拔出后要对其及时清理,将病残体深埋入土壤中,防止对下一次栽种造成负面影响。

3.3种子防治

番茄种植进行过程中,部分种子会存在携带病毒的情况,这同样是疾病出现的关键源头,因此,实际栽种工作进行前,农户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治,将其中存在的病原体有效消灭。常见的种子消毒方式有:一是将种子浸泡在55~60℃的温水中,并将时间控制在±15min,同时进行搅拌,并在水温降低到29℃时,再浸泡±5h;二是农户可依据化学方式进行浸泡,利用高锰酸钾0.1%浓度的液体,将其导入到种子内,静置30min;或用10%浓度的磷酸三钠溶液泡制30min,最后使用清水清洗,从而在源头上控制病虫害出现。

3.4熏蒸措施

农户通过熏蒸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时,主要存在以下两种不同措施:一是种子播种工作进行的前半个月,将使用的土壤放入到高温密封环境中,之后通过注射器、消毒机等将熏蒸药剂注入其内,再覆盖上薄膜,以此产生温室效果,并将其密封半个月左右,在温度提升到55℃时,便可以将土壤中存在的病原、虫害有效清除;二是在番茄定植工作进行前,需通过温室大棚的方式将其中的病原消除,之后将硫酸粉、锯末混合之后在内部点燃,产生甲烷气体,熏蒸超过24小时后,便可以展现出良好的消毒效果[4]。

3.5农业防治

在对番茄植株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需要对以下三个方面的要点多加关注。一是选择优秀的植株品种,并及时消除其中携带的病原。现实工作开展中,为保障消毒的效果,农户先要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类型,之后完成对其晾晒,去除表面的茸毛,然后用25℃的温水浸泡,这样便可以让种子的消毒效果得到提升。二是进行栽种位置的轮作倒茬。在番茄的生长阶段,严格禁止其与其他茄类植株一同栽种,与葱、蒜等植株连作,可以有效避免虫害的大面积暴发。但在连作进行时,还要对育苗、管理等相应工作的开展加大重视,并在培育时严格依其生长特征,完成护根育苗、无土育苗等,除此之外,在春季,还要及时利用防虫网、遮阳网完成防护。三是强化田间管理工作力度。为提升番茄的产出数量,农户需要保障管理工作开展品质,并尽可能选择在晴天浇水,避免大水漫灌的情况发生。在结果初期和果实摘取时,管理者需要进行适量浇灌,将其中的老叶去除,完成植株打叉等,确保其可以良好成长。

3.6化学防治

番茄出现晚疫病时,发病初期,管理人员需要利用化学药物的方式进行防治,这时通过直接利用58%雷多米尔锰锌药剂500倍液、72%普力克水剂、64%杀毒矾500倍液,之后每间隔一周时间进行一次,连续利用4~5次即可。

番茄植株出现早疫病时,发病初期,管理人员可交替利用64%浓度的500倍液杀毒矾和80%浓度的代森锰锌500倍液,每周使用一次,连续进行3~4次即可。

番茄种植过程中出现灰霉病时,在其初期预防工作中,管理者可利用50%浓度的朴海因、70%浓度的甲基托布津等完成防治任务。

番茄种植阶段中发生病毒病时,正常情况下多为花叶病、条斑病等,管理者可使用霉毒清水剂科学处理。

如果番茄种植中出现蛴螬,其会对植株的种子、根茎大量啃食,因此会加快植株的死亡。农户可将80%敌百虫100g与土壤拌制,之后均匀地洒在种植范围内,从而将蛴螬虫害问题科学控制。

番茄在种植过程中产生脐腐病,会在果实长到鸡蛋大小时,脐部出现水浸病斑,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凹陷,干燥情况下会出现霉层,导致果实发育受到严重影响,降低番茄的品质。农户可以在开花阶段使用1%磷酸钙、0.1%氯化钙或脐腐灵药剂,提升青果时期中对其的抵抗能力。

3.7物理防治

在番茄植株种植过程中,为保障植株能够健康成长,降低病虫害对其产生的影响,种植户要对以下问题多加关注。一是高温闷棚。番茄栽种进行前,农户可通过整地的方式,将其中已经腐败的植株清理干净,焚烧内部的叶子,将植株栽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疾病传播、虫害暴发概率大幅降低,控制病原数量。如果天气较为炎热,农户可进行两茬栽种,之后在该环节内与换茬整地方式结合,再对腐熟的鸡粪进行晒干、碾碎、施撒。二是对种植范围内的温度科学控制,如果选择棚内栽种方式,其中温度的控制质量会与病虫害出现之间存在直接联系,一旦温度较低、湿度过高,灰霉病就会出现;温度过高时,番茄植株则会感染卷叶病、病毒病等。为此在实际种植工作中,相应人员要对栽种范围内的环境适宜性合理控制,最后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实现病虫害的精准防治[5]。

综上所述,在番茄种植工作中,农户通过掌握科学合理的栽种技术,了解病虫害防治开展要点,保障果实最终产出的数量和质量。与此同时,在对番茄栽培条件、高产栽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进行细致分析后,了解到番茄生产人员要重视品种的选择、土地管理、植株管控等方面的工作质量,提升对病虫害的防控力度,避免其对产出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实现种植领域的专业化转变。

参考文献:

[1]吴凤芝,王叶群,王慧敏,等.大棚黄瓜秸秆原位还田对番茄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22,53(12):18-25.

[2]李国花,王晓敏,胡新华,等.基于Dtopsis法综合评价宁夏日光温室50个粉果番茄杂交组合[J].华北农学报,2022,37(z1):35-43.

[3]国艳春,李素英,林桂玉,等.生物农药协同化学农药使用对番茄早疫病防治效果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23(2):75-78.

[4]杨翼航,罗晓慧,石郭欢,等.连翘与银杏的乙醇提取物复配后对番茄枯萎病菌抑制作用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23,29(1):138-142.

[5]孟思达,孙周平,刘玉凤,等.石灰氮对日光温室连作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22,19(6):85-93.

猜你喜欢

种植技术番茄病虫害
番茄炒蛋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茶园开发与茶树种植技术研究
探讨如何提高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浅析小麦种植技术
针对改进芒果种植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