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期随堂测验参考答案

2023-04-29

关键词:鸦片战争贸易逆差题意

第15课

基础训练

1. B 鸦片战争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对华走私鸦片,我国白银大量外流,从而出现银贵钱贱现象,B项符合题意。

2. B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在世界各地开拓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挑起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B项符合题意。

3. B 根据材料中的“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香港仍坚持‘赏借”“赔款”和所学可知,谕旨的部分内容与《南京条约》有关,因而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的谕旨颁发于鸦片战争期间,B项符合题意。

4. D “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是《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内容。这一规定有利于英国打开中国市场,方便倾销商品,D项符合题意。

5. A 五口通商之后,英国与中国出现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对商品经济的顽强抵制,A项符合题意。

6. B 根据材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的统治中枢”结合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已到达清政府的统治中枢,故选B项。

7. A 租界的出现严重侵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A项符合题意。

8.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B项符合题意。

进阶训练

9. A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是英国需要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而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拒绝平等贸易的结果,这一看法忽视了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真实目的,歪曲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A项符合题意。

10. D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了挽救清政府统治兴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民用和军用企业、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开启了中国经济、教育、军事的近代化,D项符合题意。

11. D 晚清时期魏源的《海国图志》认为中国并非地理居中,而是由于“谓其天时适中”,从近代地理学的角度解释中国名称,可见其中国观发生了转变,D项符合题意。

12. D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士大夫阶层以春秋列国并立之形势比拟此时列强并立的世界局势,体现了近代先进士人寻求应对世界变局的策略,D项符合题意。

13. (1)变化:棉纱和棉布进口增加;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对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

原因:列强获得协定关税等特权,开放的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允许外国人到内地通商,便利了外国商品的大量输入。

(2)理解:茶叶是中国对外出口的主要商品和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18世纪后期,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开始对华贩卖鸦片,对中国社会造成极大危害,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中英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致作者

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作者向我报投稿的作品一经采用,如无特别声明,即视为投稿者同意授权本报拥有其在报纸、网络的刊载权、出版权,以及稿件的编辑、复制、发行等权利;同时,本报支付的稿酬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费用。本报刊发的作品与图片,因未能联络到原作者,未能及时发放的,敬请作者与本报联系。

本报编辑部

猜你喜欢

鸦片战争贸易逆差题意
笑笑漫游数学世界之理解题意
弄清题意 推理解题
两次鸦片战争之比较
审清题意,辨明模型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THE DRUG WAR
日本1月贸易逆差创纪录
7月份我国实现贸易顺差20.4亿美元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及其对国防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