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16课 同步练习

2023-04-29李峰

关键词:清政府江南

李峰

一、单项选择题

基础训练

1. 太平天国前期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该主张()

A. 反映了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B. 肯定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C. 冲破了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

D. 体现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2.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局面岌岌可危,此时远道而来的洪仁玕受命于危难之际,着手进行近代化制度改革。1860年颁布的改革纲领是根据其在香港期间积累的与欧洲各国相关的知识而写成,但最终成为一纸空谈。这一“改革纲领”()

A. 反映农民追求财富平均的愿望

B. 试图回答农民革命的前途问题

C. 动摇了“恪守祖训”的思想观念

D. 极力宣传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3.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廷谕令各地广办地方团练,协助官府加以镇压。但团练的领袖也开始行使征税和司法等原本由地方官府牢牢掌握的“正式权力”。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

A. 引起清朝政治权力变化

B. 导致中央政治机构异变

C. 巩固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D. 促进清政府与列强勾结

4.  李鸿章认为,要改变中国贫弱的现状,“必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下列企业体现“求富”这一思想的是()

A. 天津机器局

B. 上海机器织布局

C. 福州船政局

D.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5. 1862 年,洋务派奕等人开办的京师同文馆,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以外国人为教习,专门培养外文译员。课程开始时只设英文,后来增设法文、德文、俄文、日文; 1867 年又添设算学馆,教授天文、算学、化学等。这一变化体现了()

A. 传统儒学教育遭受严重冲击

B. 中体西用思想的成功实践

C. 中国教育早期近代化的尝试

D. 西方教育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6.  1885年,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建立台湾省。这一举措体现了清政府()

A. 适应战时的需要

B. 统治危机的加深

C. 主权意识的增强

D. 边疆危机的解除

7.  甲午战争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在华的资本输出额由战前的2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902年的15亿美元,外资企业深入到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B.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C.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十分缓慢

8. 1896年,英法达成协议,云南、四川的一切权利两国共享;1898年,英德达成协议,规定天津到山东南部的铁路由德国修建,山东南部到镇江对岸的铁路由英国修建。这表明()

A. 英国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B.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 列强勾结占领中国山东

D. 日本放弃参与瓜分中国

进阶训练

9. 下图是咸丰、同治时期地丁钱粮征收示意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政局的动荡 B. 民族工业的发展

C. 小农经济的解体 D. 赋税政策的调整

10.  1875年,福建按察使郭嵩焘在奏折中说:“窃谓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故欲先通商贾之气,以立循用西法之基,所谓其本未遑而姑务其末者。”这一见解()

A. 体现了兴办洋务的目的

B. 批驳了西洋立国的旧理念

C. 促成了洋务新政的兴起

D. 表现了对中西体制的反思

11.  中国历代王朝认为模糊波动的边界有助于鼓励蛮夷的慕化之心,反之会阻断华夏文明价值的扩张;中法战争后,清王朝分别与法、英勘定滇缅、滇越、粤越以及西藏与尼泊尔、东北与日朝之间的边界线。这一变化说明清王朝()

A. 坚决维护了领土主权

B. 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

C. 成为列强统治的工具

D. 疆域意识渐趋近代化

12. 一位美国学者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写道:“经过(这场)战争,中国的领土被剥夺,经济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最后一个屏藩朝鲜亦被摧毁。”材料中的这场战争()

A. 促成了清政府主动推行新政

B. 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C. 导致鸦片贸易取得合法地位

D. 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的过程之中,非但清军使用了新式的西洋武器,农民起义军也使用了同类武器。这促使曾国藩、李鸿章等有识之士认识到生产该类武器的重要性,江南制造局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当近代新式企业在中国的大地上产生时,拥有先进技术和强大资本的列强环伺周围,各国通过在中国设矿、办厂、修筑铁路,垄断了中国的工商业,如何挽回这些利权是晚清企业面临的主要社会责任之一。

——摘编自侯中军《试论江南制造局与近代中国早期的企业社会责任》

材料二 江南机器制造局大事记

——依据张静《李鸿章集团和江南制造局》、张寿椿《江南制造局》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概括江南制造局诞生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江南制造局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见下期)

猜你喜欢

清政府江南
最美江南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搁浅的富国梦——甲午战后清政府主导的第二轮开矿高潮(1895—1899)
新军:清政府的掘墓人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江南瓦
绣江南
浅析晚清政府灭亡的军事经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