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2023-04-29杨艳
杨艳
【素养夺标】
1. 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暴行。
2. 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本课必备】
[【本课必备】]
一、局部抗战的特点、地位和意义
1. 特点: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作用;地域广泛,波及全国;有武装斗争、游行示威、抵制日货等多种形式;工农商学兵各界群众广泛参与;抗日与反蒋相结合;缺乏国民政府的组织和支持;主要抗日力量未能有效地联合起来。
2. 地位:局部抗战为全面抗战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军事上的准备。
(1)政治上,促使国共两党调整政策,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2)思想上,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3)经济上,国共双方对自身的经济做了有利抗战的调整,为全面抗战作了物质准备。
(4)军事上,积累了宝贵的军事经验和教训,国共双方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抗战军事准备。
3. 意义:局部抗战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为全国抗战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特点
1. 形成
(1)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1937年,七七事变后, 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
(5)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 特点
(1)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它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2)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国民党领导全国政权和军队;共产党领导局部政权和军队。
(3)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国共两党只能采取临时协商的特殊形式解决问题。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