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同步练习
2023-04-29
1. 1938年,汤恩伯指挥主力“迂回峄枣,行动敏捷,侧击敌军,果敢攻击,获取胜利之基础。”据此可知,该军事行动是()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武汉会战 D. 淮海战役
2.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内一部分人存在着亡国论的思想,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再战必亡”;还有一部分人则鼓吹“速胜论”,幻想依赖外援迅速结束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内,也有少数人对战争的长期性和艰苦性缺乏准确判断和精神准备。为此,毛泽东发表了()
A. 《论持久战》
B.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C. 《论十大关系》
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 图一和图二反映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农村地区的变化。据此推知,中国共产党当时致力于()
A. 限制农村的封建剥削
B. 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广泛开展大生产运动
D. 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制度建设
4. 日军在《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中有一段战斗记载:“同时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发动奇袭,尤其在山西省的攻势特别猛烈”,“将铁路、桥梁及通信设施加以炸毁或破坏,损害甚大”。该战斗是指()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大捷
C. 淞沪会战 D. 百团大战
5. 1942年春,罗斯福说过:假如中国被打坍了,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罗斯福意在()
A. 凸显中国抗战的正义性
B. 强调中国抗日战场的重要性
C. 支援澳洲抵御日本侵略
D. 谋划建立中国印度统一战线
6. 某次会议的会场前后分别挂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和“同心同德”的横幅,会场两侧张贴着“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的标语,四周24面党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24个春秋。据此判断,这次会议()
A. 做出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B. 确立了开展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策略
C. 决定党的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D.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9月,日本发动侵华战争。面对民族危亡,全中国人民义无反顾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在抗击日本法西斯战争中,仅从1937年7月开始的全国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达3500万人以上,其中牺牲2000余万人。不可否认,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得到了世界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支援和配合。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
——摘编自姜廷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材料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