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24课 同步练习

2023-04-29

关键词:解放战争参军土地

1. 1945年8月某日《大公报》刊载消息:“谁也能说出昨天九龙坡飞机场迎接毛泽东是一种新的体验……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却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文中的“喜讯”是指(  )

A. 日本法西斯签订投降书

B. 反对美蒋第二条战线已经形成

C. 国共共商和平建国大计

D. 共产党最大限度争取和平民主

2. 下表所示是1946年中共关于货币的一些指示,这些举措(  )

A. 反映了战略反攻的艰难

B. 旨在建立社会主义金融体系

C. 减缓了抗日物资的筹集

D. 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支持

3. 下表是三大战役中人民支前项目统计,由此可知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是(  )

A. 争取和平及土地改革取得群众优势

B. 争取民主调动农村青年参军积极性

C.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D. “三三制”原则的推行

4. 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指出:“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死敌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蒋介石做伪总统,就是他快要上断头台的预兆。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这一口号的提出表明(  )

A. 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

B. 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C. 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阶段

D. 解放战争即将进入战略决战

5. 在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特别提醒全党,“只有将城市的生产建设工作恢复和发展起来了,将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了,并使工人和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我们的政权才能够巩固”。否则“党和人民就不能维持政权,就会站不住脚,就会失败”。这次会议(  )

A. 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和方针

B. 提出了为新中国成立作准备的任务

C. 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D.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抗战爆发后,为团结更多的人参加抗日,中共调整了土地政策,停止实行没收和重新分配土地的政策。1937年8月制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正式将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村问题的基本政策。各地在减租减息后出现了开荒生产、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广大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根据地的军队和民兵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近代通史·第九卷:抗日战争(1937-1945)》

材料二 1947年7月—9月,中共中央工委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提出“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在土改政策方面,大纲提出没收地主土地,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在进行土改较早、较彻底的山东,解放战争期间共有96万人参军,动员民工超过1000万人,而人均负担公粮则从内战前的100斤左右下降为1948年的63斤。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中共调整土地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土地改革开展的背景。

(参考答案见下期)

猜你喜欢

解放战争参军土地
我爱这土地
1947年,攀越解放战争的“十八盘”
唐代参军戏未更名原因考
杨参军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民企“参军”需要把握的问题
好男儿,参军去!
分土地
解放战争战略考
解放战争:得东北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