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录片的“新”与“常”

2023-04-29顾晓燕

《学习方法报》写作·高一 2023年20期
关键词:书简活态国宝

顾晓燕

近日,6集纪录片《大运河之歌》播出,讲述了中国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大运河奔流南北,联通古今,是活态的世界文化遗产。突破惯性思维、创新讲述方式、深挖故事内涵,是《大运河之歌》的突出亮点。

不从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起笔,而是将故事开端置于更早的起点,《大运河之歌》从跨湖桥遗址中一艘8000多年前的独木舟讲起。中国人与水的关系,是《大运河之歌》的立足点。水在东方哲学中内涵丰富,大运河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折射出中国人的天地观、自然观。大运河也因此成为理解中华文明的活水。中国人在西高东低的土地上,构建出南北奔流的大河,又以世世代代的努力,通过繁荣的运河航运连接九州,还以大运河联结大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让各式商货通达天下。大运河是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鲜活例证。

作为一部历史人文纪录片,《大运河之歌》通过实地走访,将实拍的现场与白描的动画叠加,使现实与历史在故事发生地“相遇”。“现场实景+白描动画”的手法,不仅仅是视听语言的创新,更是基于对大运河活态世界文化遗产的深层认识,体现了创作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欣欣向荣的今日运河,是活的历史,更是不断发展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动写照。

作为“国家相册”,纪录片有传承文化、传播文明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字”从遇见你》《如果国宝会说话》《书简阅中国》《鲜生史》等一大批题材各异、形态不同的优秀纪录片,生动深入地讲述着中华文明故事,深受广大观众好评。

这些优秀纪录片虽千姿百态,却拥有一个显著的共性,即深挖“新”与“常”,于新处见常,于常处出新,以守正创新呈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字”从遇见你》单集5分钟,每集聚焦一个汉字,节奏明快,以说唱、动画等方式讲述汉字的独特性、延续性;《如果国宝会说话》基于对一件件文物细致独到的观察,让文物“自我表达”,讲述中华文明故事;《书简阅中国》通过30封古人书信,联通古人与现代人的共同情感,纸短情长;《鲜生史》通过鲁迅、苏轼、曹雪芹、白居易与美食的渊源,展示美食里的中国……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是纪录片创作的无穷宝藏。坚持守正创新,纪录片在讲好中华文明故事方面,拥有无限可能,令人期待。

(摘自2023年8月16日《人民日报》)

小评

这篇时评选择以纪录片《大运河之歌》为主线,但在分析中并没有止步于纪录片的表面内容,而是聚焦于纪录片的创新之处,如非传统的视角选择、探索水文化等,从而深入挖掘了纪录片的艺术特点。同时,文章不仅聚焦于一部纪录片,还引用了多个其他优秀纪录片的例子,如《“字”从遇见你》《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以丰富的事例来佐证文章的观点,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猜你喜欢

书简活态国宝
乌程汉简 抄书简选
活态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意义
锦句
“国宝”竞拍会
书简聚落——福州万科金域国际体验中心
我们是国宝
谁是[国宝]
在“活态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
海滨书简
活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