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深度学习能力,促进核心素养提升

2023-04-29范鹏云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3年25期
关键词:植树素养情境

范鹏云

今年5月份,我有幸参加了全市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研讨。这次研讨会,对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这次研讨会上,我执教了《植树问题》这节课,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进而建立“植树问题”这一数学模型。学生在“质疑、操作、画图、尝试、归纳……”的探索过程中体验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切实让深度学习的意识在学生心中生根萌芽。

一、创新性地使用教材

任何的教学设计都是以教材为基础。在上课之前我反复研读教材,把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有机地整合为了一场活动,摒弃了以往分散情境、孤立探究的设计形式。课堂之初,我以植树节的话题引导学生讨论了植树造林的好处,顺势又引入了学校要植树的情境:学校计划在通向图书馆的小路一侧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这项活动由三个班合作完成。一班先栽20米;二班接着一班栽20米;三班栽剩下的20米,一直到图书馆。每个班分别栽多少棵树?表面看来这三个班的任务一样,但是当学生利用线段图画一画或者是小树模型去亲自实践操作的时候,发现结果却与自己猜测的不符,这就激起了他们探索的好奇和兴趣。无形之中引发了认知冲突,直面植树问题中的一些重难点。这样巧妙的设置三个班接力植树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顺理成章地体会了植树问题的三种形式,这些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清晰直观地显现出来。

二、选择正确的交流方式

在教学中,以自主探究加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度认识植树问题的本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探究新知环节,先对两端都栽的形式进行探究,借助黑板上的彩色小树模型,经过独立思考之后,总结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请学生叙述自己的理由或者思路。再通过两次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只栽一端和两端都不栽时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在巩固练习环节,每道题目读完后,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当学生独立思考有困难或者学生的解题方法存在争议时,再点拨,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的基础上的。对于学生的不同解法,我不是给予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是请学生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我顺势追问或者组织全班学生就这些解法发表自己的意见。把学生的问题,尤其是把解题中出现的错误当成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

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笛卡尔说过:“数学是使人变聪明的一门科学”,而数学思想则是传导数学精神、形成科学世界观不可缺少的条件。数学思想方法反映着数学概念、原理及规律的联系和本质,是学生形成良好知识结构的纽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桥梁。

课堂教学过程中,示意图、线段图、小树模型的运用,都是数学中数形结合、一一对应等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体现。在探究过程中,每种类型都是从活动情境中20米长的小路边植树入手,总结了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之后,我顺势追问:“如果小路变成了50米、100米、1000米或者更长还会是这样吗?”“如果间隔变成了10米、20米、100米或者更长还会是这样吗?”在变与不变中,让学生体会到了化繁为简和建模思想。

在学习完植树问题的三种类型后,我又向学生出示了方队、带扣子的衬衫、锯木头等,每出示一种情况我都会追问:“这是植树问题吗?树在哪里?是哪种情况?”通过启发,学生就能迁移理解到植树问题中的“树”不仅仅是真实的树,其实质是线上的“点”。这样的设计,运用数学的化归思想,把生活中的问题与植树问题进行本质沟通,才有了清晰的辨识。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单纯是知识的获得和反复的操练,还应有教师的有效提问和追问、学生有价值的质疑、学生独立个性的表达和积极的合作交流、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学科本质的分析和学情分析中,提炼学习主题所反映的高阶思维和关键能力,在掌握核心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始终秉承调研学情,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打造立体动态课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理念。

猜你喜欢

植树素养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植树
植树真快乐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植树鸟的来信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