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为什么喟然而叹

2023-04-29

关键词:曾皙礼治言志

一、追求古礼

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孔子“与点”,首要因素在于曾皙心中有“礼”。子路最先回答,夫子哂之,是因为“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子路的不谦让与轻率,都不符合“礼”的规范。冉有言志,申明治理小国,谦逊低调,然而他只是从“足民”角度治理,其在“礼乐”方面的“无为”,应是其未获得赞赏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孔子问志、其他人言志时,曾皙正在鼓瑟,当他听到“点,尔何如?”时,“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一系列的动作行为,足见其彬彬有礼。

在“暮春图”中,曾皙所描述的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被称为“雩祭”,这是春天人们求雨的祀礼。这段文字体现了他对古礼的追求,而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他的人生理想在孔子看来十分难得,所以内心狂喜而情不自禁地喟然赞叹。

二、重视音乐

孔子很重视音乐,乐能够直接地感染塑造人的情感,受音乐熏陶的人,能够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在孔子和弟子言志的过程中,曾皙在鼓瑟,这一细节可见其对乐的爱好,而对乐的追求,可见其高雅的情趣。曾皙与其他三人不同,在音乐美的陶冶中超然脱俗。

曾皙所描绘的暮春咏归图,成人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咏而归,也体现出他对乐的追求。参透天人之际,人情与万物合一,比之子路等三人建功立业的层次,境界更胜一籌。

三、大同世界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言志,治国方向不同,但他们都停留在具体的治理目标上,属于基础阶段、初级阶段;而曾皙所描述的暮春图,却是治理后的成果展示,是君子治理后的最高境界。他所描绘出的画面,体现出一种人格力量,远远超出功成名就。

这段描述性的文字,正与孔子的治国理想——礼治的大同国家高度吻合。孔子的理想社会就是一个以“礼”为纲纪的太平盛世,人民安居乐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曾皙所描绘的暮春图,是大同社会的一个缩影。

四、归隐之志

曾皙的这段文字富有诗情画意,描绘了一幅暮春美景图。暮春时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三五好友,六七童子,沂水沐浴,吹风唱歌。在这幅和美的画面中,寄予了他的人生理想。那是一个其乐融融、宁静和美的大同社会,是礼乐治国的最高境界,同时也传递了曾皙淡泊宁静、不慕名利的心态。

大同社会是美好的憧憬,孔子一生周游列国,推行礼治,明知不可而为之,然而生逢乱世,其政治主张得不到实施。因此,此时孔子思想矛盾,心力交瘁,而曾皙的这段话,恰恰触动了他敏感的神经。“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可见孔子也有归隐之志,因此,曾皙的话与孔子此时的心态若合一契。

总之,简单的一句“吾与点也”,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

猜你喜欢

曾皙礼治言志
第33期参考答案
重法治,融礼治,构建和谐社会
言志为本
解读《论语》
以本为本缘本溯因
言志说及其诗歌史上的体现
如何巧妙地托物言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托物言志,表情达意
曾皙,我心目中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