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创新研究
2023-04-29黄红耘张爱荣
黄红耘?张爱荣
摘要:电子商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职业院校想要提高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就要建立基于产教融合的电商实战型课程体系,才能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依托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跨境电商实训基地,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总结,对当前跨境电商产教融合育人模式进行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一、前言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产教融合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得以确立[1]。2019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教育部联合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2020年9月,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颁布《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试图通过政府的牵头,为产教融合制度的维稳落实再添一份力。产教融合主体上发生了从“独角戏”到“双主体”的本质转变,企业顺应国家的产教融合政策,充分享受政府提供的便利条件、法律法规等,主动投身于产教融合,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课程改革、协同创新等活动,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自创建以来,服务地方经济,教学、比赛成果显著,获批徐州市人才培训基地,教材、课程建设获奖,技能比赛多次获奖,“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取得较好成绩,学生创新创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二、背景
电子商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而且一直都是先有实践,再总结理论,因此产教融合就成为电子商务专业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自创建以来,针对实践教学改革中面临的困境,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利用“真实项目”来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打下良好的基础。2020年10月,学校顺应国家和教育部号召,联合江苏省电子商务协会、徐州市电子商务协会、徐州市商务局、徐州行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了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希望能以此为契机,摸索出一条多主体深度合作的产教融合之路,为电子商务专业,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教育发展总结一点经验。自基地建立以来,育人成效显著,为教师创造科研机会,为学生创造实践实习机会,为学校找到服务对象,提高学校对社会的服务能力[2],真正实现了校企共赢,赋能社会服务和区域经济发展。
三、做法
(一)多主体协同育人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指出,中国职业教育将努力实现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一管理、社会多元办学转变[3]。基地从创建伊始,就是学校、企业、协会、政府四方形成的多元、开放、融合的办学格局,见图1。基地依托企业实际,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扩大社会服务领域,实现政府、协会、企业、学校、学生等多方共赢。
(二)引企入校,深度合作。
基地引导企业在此开设办公室、实训室、摄影棚、直播间等,将企业业务部分引入基地,招聘在校学生为企业员工,由企业指派员工担任学生的“师傅”,分配任务,日常考勤,给付薪酬,为学生量身定制培养计划,手把手指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在对企业岗位深度研判的基础上,共同主导人才培养,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设立规范化的课程标准、考核方案,共同编写教材、教案,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目前,校企共建课程涵盖学生的专业认知教学、专业课程教学以及跟岗实习、毕业实习等,为学生提供了真实职场背景的实习场所,见图2。
(三)采用特有的TBES教学模式
TBES即True Business Ecosyste(真正的商业生态系统)。基地企业提供真实的电商平台账号和企业实际,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运营,用真实的项目边学边做,既增长知识和技能,又增长工作经验。
迈克尔·吉本斯等人将知识生产分为“模式1”和“模式2”两种类型。“模式2”是基于应用情境跨学科、异质性、社会弥散性、社会问责的新知识生产模式[4]。TBES教学模式将知识传播场景布置在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境中,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应用于学生的动手实训,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知识理性逻辑与实践应用逻辑的双重统一,可以看作是知识生产从传统的“学术范式”向新兴的“应用范式”的转型。
基地TBES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第一阶段,企业和学校共同筛选符合电商专业及学生情况的项目,建立实训室。企业在实训室中,按照项目的要求,配置相应的软硬件环境,尤其是真实的电商平台账号;第二阶段,企业根据项目特性配备企业师傅,并指导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下实操,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校教师将项目实施过程所需知识点进行梳理,给学生答疑解惑,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第三阶段,经过三个月左右的实践操作和考核,学生对该项目已经达到能够直接参与企业实操的能力,达成项目执行要求。可以根据企业和个人的意愿,选择轮岗参加下一个项目的实训或者返回教室学习理论知识;第四阶段,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对前一阶段的实训进行总结分析,制订下一阶段的实训计划,有意愿的学生可以直接被企业录用,见图3。
基地从电子商务行业的实际需求出发,以目前行业的工作岗位为实操平台,以企业、学校、学生三方为主体,以企业真实环境打造实训室,实施企业项目驱动教学,实现教学环境职场化,促进了学生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岗位实践技能的提升。以学生的实际工作业绩考核学习效果,折算学时学分,并获得企业酬金。量化实操成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校教师如长年忙于课堂教学,脱离企业太久,会深切地感到自身知识体系与实际脱节,难以把握行业技术前沿和市场的技术需求。基地开放平台给教师,支持教师参与基地建设和企业运营,把校企双方发展战略目标聚焦到符合现实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上来,培养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引导了校企合作育人的良性发展。
四、特色
(一)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职业教育所蕴含的教育性与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性和职业性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基础。“职教20条”和《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已为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5]。基地与高职学校联合培养人才,对接科技发展市场需求,深化了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着力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变革,实现了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学校与企业形成了校企命运共同体,施行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二)体现了电子商务特色
数字经济时代,国际国内环境发生重大改变,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智能商业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电商行业面临的风险增加,跨境电商和产业电商行业尤其需要大量的实战型电商人才,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变化。基地的建立和实施,建立了基于产教融合的电商实战型课程体系,培养了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顺应了行业的发展趋势。职业教育是当前整个教育体系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入学门槛较低,生源质量不高,学习能力不强,且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岗位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有限,对动手能力、与人交往能力、感受市场变化和把控能力要求很高。基地以应用型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作支撑,以高比例的实验实训课时作保证,以符合专业前沿的实验实训环境作前提,共同构建了基于理论知识、实战能力、综合素质的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了行业要求。
(三)与“1+X”证书无缝衔接
职业教育的特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即时性,即及时顺应社会发展变化,对接行业、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与用人单位实现零距离衔接[6]。“1+X”证书制度彰显了职业教育专业与岗位对接、知识与技能融合这一特征,顺应了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基地的建立,其首要任务就是依托企业真实岗位的需要,重构人才培养方案,这和“1+X”证书的需求不谋而合。依托基地,学院已经组织学生经过3轮“1+X”证书的考核,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四)服务地方经济
职业院校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职业人才,这一特性主要通过服务地方经济来展现。
首先,基地引入的都是本地电子商务企业,他们一头连着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另一头连接地方产品,尤其是一些农副产品和地方特色产品,把地方产品通过网络推荐出去,拓宽了农产品营销渠道,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电子商务同时也把外面的产品、理念、管理模式等引入到地方来。目前,在经济升级转型的关键点上,纽带作用日渐凸显。其次,在基地实训的学生,有一部分经过双选,留在了基地就业,还有一部分,经过基地企业的介绍,留在了当地就业。这些经过实战训练的新生力量,将为地方经济注入新动力。最后,基地发挥自身优势,为地方企业、社会人员等做短期培训,为中小企业制订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提供技术支持等,激发了地方经济的市场活力,促进了国内经济大循环。
(五)激励创新创业
基地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多次组织学生开展电商助农、助中小企业活动。以企业真实账户在真实的平台上实操,并将利润以薪酬的形式发放给学生,事后组织学生复盘。这一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使学生通过不同实践主题强化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激起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目前已有多名毕业生自主创业,3名在校生创业落地。
五、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基地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例如,学校教师专业技能欠缺、企业导师教学引导能力不足、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滞后等,尤其是一些学生职业意识淡薄,甚至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基地认识到存在的这些问题,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但由于政策、环境等因素,总体来说还有待完善。
1.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和价值冲突
产教融合实践中的各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和价值冲突,首当其冲的是产业系统和教育系统自身特性的冲突。教育系统的主导力量是政府,其目标是育人。产业系统的主导力量是市场,其目标是利润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日常管理中,常常表现为企业多希望学生在岗时间的延续性和人员的固定性,学校多希望按照其原有的教学进度完成各门课程和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基地企业的培训。由于基地容量有限,不能保证所有学生在同一时间内都在基地实训,多采用轮训,这就要求在教学进度中要事先安排好各课程之间的衔接。企业培养生手的成本太高,这就要求政府和行业协会在政策和扶持力度上倾斜。
2.学生的认知偏差
产教融合实践的各主体中,只有学生是被动的,尤其是高职层次的学生。他们常常不能够全面、清晰地了解实训的目的,参与实训的积极性不高,职业意识淡薄,常常情绪化地去处理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加班问题、薪酬问题和“师傅”的相处问题等,甚至发生冲突、撂挑子,给企业带来损失。这就要求学校在学生实训之前要给学生讲清楚实训的必要性,连同企业一起和学生签署三方协议,约定企业、学生、学校三方的权利、义务。政府和行业协会要积极参与到三方协议的制定和签署中去,把控三方责权利的尺度,确保产教融合的顺利进行。企业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薪酬,政府和行业协会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符合政策鼓励的学生发放补贴和奖学金,激励学生参与项目实习的积极性。
3.企业导师教学引导能力不足
企业选用的“师傅”往往是没有教育背景的,他们带“徒弟”的方式和过去的师傅带徒弟没有太多的变化,常常偏重实践操作,很少或者从不讲授理论知识。教学实践中用到哪教到哪,没有逻辑关系,更没有循序渐进。这就要求学校在学生实训之前要和企业制定详细的实训计划,约定实训内容和进程,制定实训考核标准,确保实训质量。
六、 结语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跨境电商实训基地,响应国家和教育部号召,联合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多主体共同建立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基地兼顾各主体利益,依据现代职业教育及电子商务专业特点,根据企业岗位实际,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标准,规范理论教学和实践培训管理,贯通学训更替培养方式,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给企业带来利润和后备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在实践中探索完善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EB/OL].[2017-12-1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
[2]王洪才.论高校促进产教融合的难点、重点与突破点[J].高等教育评论,2021(1):13-20.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http://www.gxjmxx.com/news/inform/2019-07-10/1229.html.
[4]陈恩伦,马健云.“双高计划”背景下高水平高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高校教育管理,2020,14(03):19-29.
[5]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2019-3-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6]覃川.1+X证书制度:促进类型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保障[J].中国高教研究,2020(1):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