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4-29费敬雯孙玉丰
费敬雯 孙玉丰
摘要:在职业教育实施“1+X”证书制度改革,以及各高校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度重视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更好地将岗位技能、“1+X”证书、职业技能大赛融合在一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研究“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给出实施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前言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在职业教育实施“1+X”证书制度改革,以及各高校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度重视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有问题
通过对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合作企业、兄弟院校、毕业生的座谈调研,结合招聘网站本专业人才招聘需求分析,发现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课程体系特色不明显
很多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院校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计等方面,单纯借鉴重点院校的做法,缺少自身的特点。虽然课程设置方面涉及网络、网络安全、软件、云计算等方向,但大多不够深入,造成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职业技能,难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二)产教融合“合而不融”
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受限于合作企业的“质”与“量”,在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未能充分发挥企业优质资源的作用,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无法充分体现。
(三)“1+X”证书选取等级过低
为提高“1+X”证书通过率,很多院校在选择“1+X”证书时,以通过率高、等级低为选择依据,选择证书等级为初级甚至与本专业无关的“1+X”证书。这与国家设置“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初衷相违背。过低的等级,对高职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就业竞争力提升有限。
(四)课赛融合不紧密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旨在通过企业真实项目训练,培养学生核心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质,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目的。但随着职业技能大赛重视程度的增加,为了让参赛学生能够尽快提升比赛专业技能,很多院校让学生停课备赛,这已背离大赛的初衷,不利于学生系统化的课程学习,也不利于整体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1]。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也意味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必要的。
三、“岗课证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保障
(一)制定“岗课证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调研分析,确定 “华为1+X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更符合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1+X”证书。通过将专业教学标准和“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中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按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结合企业岗位需求,与合作企业工程师共同对本专业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毕业要求等专业人才培养关键要素进行全面梳理、科学定位,制定2021级“1”和“X”深度融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打造高素质教学团队
打造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的高素质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教师都具有网络系统建设运维的教学经验,多位专任教师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实践经验丰富。通过引进企业兼职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专业师资团队的教学与培训能力。组织教学团队成员认真学习“1+X”证书制度先进理念,深入研究“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中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做好专业教学整体设计,培养满足新技术、新技能需求的教学创新团队。假期组织教师参加“华为1+X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中级)”讲师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教师实施教学、培训和考核评价能力。
(三)深化校企合作
提高产教融合合作企业的“质”与“量”,深化在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充分发挥企业优质资源的作用,拓宽人才培养路径[2]。
四、“岗课证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一)课证融合
将教学内容与“1+X”证书的内容相互融合,课证融合可避免单独开设培训课时,增加学校、教师、学生的成本及负担。教学团队在分析现有教学内容基础上,通过对“华为1+X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中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进行细分,将知识点融合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表1),开展教学内容的改革,实现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团队建立多门线上资源教学平台,将“1+X”证书知识模块细分融合至各个专业课程中,实现课程资源、学生成绩、教学评价等过程性数据信息化。搭建不限时间、空间的学习环境,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并通过教学平台进行推广。以核心课程“路由与交换技术”为例,团队成员根据“1+X”证书教学大纲要求,共发布原创视频159个,视频总时长达到2995分钟(图1)。本课程已申请超星示范教学包并推广应用,截止目前,课程访问量已累计374万。整理H3CNE、华为HCNA题库、“华为1+X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中级)”教材课后习题,共创建题库1897题。根据官网发布的“1+X”实验考试模拟题,教学团队使用eNSP软件创建自动阅卷模拟考试题5套,用于学生自我检测。教学团队选用“华为1+X职业技能证书”配套教材讲授核心课程“路由与交换技术”。但“1+X”教材实训案例少,未提供配套的eNSP拓扑资源,不方便开展教学。教学团队自制部分实训案例拓扑、思维导图,搭配自编讲义配套使用,方便学生使用仿真软件eNSP开展实训练习,提升实践能力[3]。
(二)赛课融合
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赛项包含Windows、Linux、网络构建三大模块。教学团队通过将技能大赛真题按知识点分类,融入学生的“路由与交换技术”“Windows服务器配置与管理”“Linux服务器配置与管理”专业课程教育中。在日常教学中培育技能竞赛参赛选手。教学团队建立“网络系统管理技能大赛”线上平台,已编写130页《网络构建工作手册》,累积视频资源71个,总时长达1166分钟。以“Linux操作系统与服务器配置”课程为例,课程使用开源CentOS操作系统授课,将比赛题型作为拓展知识融入课程中。
(三)岗课融合
根据“1+X”证书制度的内涵要求,教学团队与校企合作工程师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着手,将企业的职业标准、规范、内容要求融入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实现校企互动、产教一体的深度融合。2020年下半年起,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山东众生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产教融合工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团队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将行业内最新的技术手段、企业的项目运行要求以及行业的真实项目流程引入教学体系中,更新课程标准。通过课堂实训、现场工程实训、项目工程实习三个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让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具备职业道德素养[4]。以2020级产教融合项目为例,教学团队以学校4#教学楼无线网络升级改造项目为案例,将教学知识点融入网络的规划设计、施工、测试、验收各个环节,将课堂搬到现场,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项目中学习知识。
(四)开展全员参与的竞赛培训活动
1.技能竞赛
教学团队也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2021年、2022年,教学团队组织学生参加了两届“校长杯”技能大赛。2022年增加了“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比赛。通过大赛的举办,同学们认识到相互间的差距,激发了学习热情,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为今后参加高水平比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逐步形成“赛教融合”“赛训融合”的竞赛格局。
2.组织校内选拔赛
开展“华为1+X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中级)”证书考试。为选拔优秀的学生参加“1+X”证书考试,教学团队组织校内“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中级)”校内选拔赛。校内选拔赛根据“1+X”考试分为两个模块,即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其中理论考试占20%,实验考试占80%,最终按比赛成绩进行考查。
3.赛考训练
对于确定参加比赛、考试的学生,定期组织模拟考试。模拟考试后,教学团队教师进行成绩分析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让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学习经验分享,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让其他学生学习到了知识和好的学习方法。2022年,学生参加“华为1+X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考试通过率100%,获得华为2022年“成绩突出奖”(全国第3)。2021年、2022年参加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赛项获得二等奖2项。
五、结语
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的形势下,“岗课证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标准和岗位实际需要,对标前沿技术,践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拓展了学生就业创业本领,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肖鸿.基于“岗课证赛融合”的高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2):108-110+118.
[2]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9.
[3]程智宾,李宏达,张健.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的价值追问、学理依凭和实践创新[J].职教论坛,2021,37(11):68-74.
[4]马玉霞,王大帅,冯湘.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1(23):107-111.
作者单位: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