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上门,爱暖人心
2023-04-29梁蕊杨玲玲
梁蕊 杨玲玲
送教上门,给残疾儿童及家长带来温暖和希望
送教上门工作的服务对象是重度残疾儿童,教师给这些孩子送上一束光,让他们打开自己的心门,感知外面的世界,变得自信、变得勇敢、变得坚强。教师要策划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开展重度残疾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送教上门工作,把对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的关心传达给了家长、孩子,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看到希望,树立自信。
送教上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康复理念,确立恰当的康复目标
教师通过送教上门,与家长一起认真地分析孩子现状,科学展望康复前景。教师要精准了解每名学生的家庭与身心发展状况,要通过精细动作、语言沟通、认知能力进行康复评估与结果分析,为他们量身定制计划,并在训练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不断修正与调整。教师要让家长认识到重度残疾儿童的康复目标应该是学会自理,能够自己照顾自己,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教师也要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康复理念,确立恰当的康复目标,让孩子快乐成长。
送教上门,教给家长科学的家庭康复方法
家庭康复训练的基本内容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简单的沟通交流能力。在生活场景中,训练是其基本方式。这些内容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并不简单,缺乏专业的康复理论和技能可能会让家长无从下手,比如孩子的日常语言交流问题。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单纯地教孩子说话,需要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大脑与身体各种机能的联系与协调;需要进行体能训练、呼吸训练,为语言表达提供动力支持;还需要对口部喉部肌肉进行刺激和按摩,增强肌力。
对于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劳动,如扣扣子、拉拉链等,教师需要把简单的动作进行分解、细化,用多种形式进行训练和巩固。教师可通过送教工作给予家长专业的帮助和指导,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每次送教前要撰写好操作性强的康复训练教案,准备好训练用具。在送教过程中,为孩子实施感知、认知、运动、语言交往、社会技能、生活自理等领域的康复训练,并让家长全程参与,给家长进行示范与讲解,让家长在送教后每日进行训练和强化,以提高孩子的康复效果。
对残疾儿童的关注和扶持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是我们特教人的一份责任。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把送教上门工作做得更细,更好,为更多的重度残疾孩子及家庭提供帮助和支持,为创建文明阜宁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