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融合

2023-04-29李志瑜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3年38期
关键词:教学融合小学科学信息技术

李志瑜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指导学生积极探究周围环境、观察周围事物、进行科学实验的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科学素养。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对信息技术进行恰当的运用,从而建立起科学、高效的课堂,这不但可以让学生对科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突破重点、难点、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将复杂变为简单,将静态变为动态,将抽象变为具体,使学生的个体性需要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能够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科学  教学融合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小学科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让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理念得到充分的体现。将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育相结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的整体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使用合理、正确的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融合的意义

1.1信息技术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管是哪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学生们保持良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习兴趣,保证学习效果。在小学科学课本中,大多数的知识都是与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有关的,如火山、地震、微生物等。如今,借助信息技术,我们能够将更多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图像资料形象、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六年级上册的《太阳系大家族》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们理解星球围绕着地球旋转,老师们可以通过录像或者动画的方式,让学生们的脑子里对太阳以及八大行星的位置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并且有一个准确的图像和运动的轨道,学生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想象,然后在老师的解释和分析下,将一些抽象的天文学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框架中,这样就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和想象力。[1]

1.2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进行图文并茂教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创设一个个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情境,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促进左右大脑功能协调发展。比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食物链》的时候运用信息技术,用PPT和Flash演示在特定环境下、不同的动物在不同的条件下,生物体内的食物链、食物网是怎样的,为下一节课《生态平衡》奠定基础,同时观看世界各国新型生态农业的发展,学生不仅懂得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而且从小建立保护生态平衡和发展健康农业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真正理解透彻。[2]

2 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不足

2.1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广泛

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科学中,既可以调动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获取海量的互联网资源,还可以推动科学实验的高效实施。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对试验进行再现,让学生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了解试验,增强学生对试验的认知。然而,一些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的方法,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广泛。

2.2应用形式比较单一

因为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所以一些老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的时候,会把它当成是一种展示课件的技术,他们认为在授课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来演示就可以取得更好的结果,其实这样的观念认识是有偏差的。媒体属于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但并不是信息技术的全部。信息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例如通过网络搜索信息、查找资料、组织信息、处理信息,或者是制作学习网站、共享学习资源以及远程学习等。但是,部分老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的时候仅限于对多媒体的使用,没有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学习。由于形式的单一,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相对不足,在运用过程中,没有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未达到高效的共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多方途径的寻找,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价值和作用。

3 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教学有效融合的具体策略

提升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小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科学探究氛围。引入信息技术后,可更为直观地呈现课程之中部分较为抽象的内容,带给学生多重感官体验。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们能够听到特定实验过程中的声音、观察到具体的画面及其在较长时期内的动态变化,其学习兴趣能够充分激发,课堂中的注意力亦较为集中。

3.1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小学生都拥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课堂上,要充分激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学生只有在对所学内容有兴趣的情况下,才能把注意力集中起来,然后就会有更强的求知欲,这种求知欲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图片、声音、视频、游戏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这些有趣的内容可以起到吸引学生的作用,从而使教学效率得到不断提高。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以黑板、讲授、挂图的形式为主,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缺乏兴趣,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整个课程更形象、生动以及直观,从而让学生产生更强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影子》这一课中,我们将光源、遮挡物以及白屏引入到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三种情况中的两种显示出来,让学生认识到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产生影子。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到影子的方向、长度会随着光源的方向、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展现它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之后,再以信息技术的展示内容为依据,自己去探索和尝试,从而在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学习过程中的乐趣。采用该方法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推动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改革。[3]

3.2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

在过去的教育过程中,老师们常常是根据教科书上的内容来讲解。然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在遇到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时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比如在《面包发霉了》这一节课中,尽管这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但学生们对于它的霉变过程却不甚清楚,很难掌握它所蕴含的知识与含义,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面包在霉变时的变化过程呈现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对这一节的知识有一个更清晰、更细致的认识。再比如在《昼夜交替现象》这一节课中,由于这一节课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所以,学生对这一节课中的概念内容,以及昼夜交替现象的变化过程,并不十分清楚。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给学生。在正式演示前,我们可以先给出一些假设,供学生们参考、评判。通过对这些不同的看法的分析,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4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进行思想理念的转变,将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有效融合在一起,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感知与理解,增强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中顺利突破重难点,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实现自主学习意识、探究能力、思维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其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信息技术在使用的合理性,不能对其过于依赖,为构建高效科学课堂,优化整体教学效果做好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姚志明,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探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9(02):123-124.

[2]张永涛,藏智超,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法探讨[J].小学教育,2019(07):53.

[3]柯清超,陈蕾,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20(06):12.

猜你喜欢

教学融合小学科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探索
法制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