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2023-04-29
【素养夺标】
1.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
2.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变革与创新、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本课必备】
一、全面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制度——门阀政治
1. 魏晋时期的门阀政治
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他们又通过大族之间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门阀政治”。
2. 魏晋时期门阀政治的表现
(1)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2)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3)社会生活上,不与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4)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3. 魏晋时期门阀政治形成的原因
(1)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2)经济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渐成割据。
(3)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4. 隋唐时期门阀政治的衰落
隋唐时期,废止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一批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加政权,门阀政治衰落。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
1. 南方的经济开发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迅速开发,南北经济差异明显缩小,趋于平衡,为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南移创造条件。
2. 南方开发的原因
(1)中国北方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去先进的技术、工具和经验。
(3)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并具有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优势。
(4)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
(5)一些统治者采取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三、全面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
1. 具体措施:汉化政策的具体措施表现为均田制、移风易俗和推行汉制等内容。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中华民族而言,丰富、发展了各民族文化。
2. 根本目的:是要加强鲜卑族的统治;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促进了民族交融,为多民族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3. 历史潮流:该政策体现了落后民族必然被先进民族文化所征服的历史规律,从这个角度讲,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值得肯定。
4. 改革本质:汉化政策既是落后文化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又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