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地理复习课教学策略探究
2023-04-29刘化杰
刘化杰
2022版《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四个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基于新课程标准,地理教学必须做到五个贯穿始终:立德树人贯穿始终;以生为本贯穿始终;情境探究贯穿始终;思维训练贯穿始终;能力素养贯穿始终。初中地理复习课如何才能完成核心素养目标要求,本文将从以下六个教学环节设计进行阐述。
1 目标导航
复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复习评价的终点,贯穿渗透到课堂复习每一环节。教师应依据本节复习主题,深入研究课标要求、考点和考情,科学整合教材和相关拓展延申材料,制订科学明确复习目标,不能笼统含糊,要用规范、可操作的行为动词,要指向地理核心素养,制订预设目标,并注重课堂生成。
2 交流展示
该环节是学生课前依据提示自主复习,课上相互交流展示,落实双基过程,对教师而言,也是进一步了解学情过程,具体如下。
2.1组内交流。以导学案预习任务中的问题为主,结合学生预习学情反馈(以学情卡的形式,提前下发并调查),通过教师检查提问,学生互查互纠,形式多样、灵活开展,可采用默写、填图、板演等方式,可在组内或同桌之间进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同步参与,及时引导、点评和鼓励。此过程,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疑惑之处,及时把握学情。
2.2组间交流。学生组内交流完毕,可推选代表进行组间展示交流,让学生充分质疑,组间相互答疑,组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升级成为下一环节的疑难突破问题。通过该环节,让学生夯实基础、查找问题,不断反思和深化自我思考过程,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把握学情,发现新生成问题,为疑难突破环节教学奠定基础。
3 体系构建
为实施大概念单元教学,强化知识内在联系,学生交流展示完毕,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构建本节的简单思维导图,让学生对知识体系有初步的整体把握,明确知识脉络,到下一环节再作疑难点深入探究。也可让学生课前自主构建,课上交流展示。初期构建难度较大,教师要培训,引导,督促。
4 疑难突破
可从情境设计——创设问题——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归纳总结等六环节入手。教师要下大功夫搜集与本课相关的情境素材,围绕疑难点,优化情境设计(生产生活情境、学术探索情境等),尤其要关注特殊的结构情境,精心创设探究问题,问题要紧扣课标考点,体现综合思维,注意逻辑性和思维层次性。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先自主思考,充分获取解读情境中有效信息,分析解决疑难问题;遇到困难再进行深层合作探究,通过生生、师生讨论交流,集体思维火花碰撞,共同突破思维障碍。“施教执法,贵在启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教师的“导”要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教师要少讲精讲,要善于抓问题关键点、突破口,讲清规律原理,点拨思路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建模,构建思維导图、逻辑关系图,及时归纳总结,促进学生由浅层学习不断向深度学习的提升。
5 素能达标
对该环节处理可灵活多样,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化整为零,将题目对应 “疑难突破”环节中的考点,使二者进行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此种分考点处理的模式,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使“疑难突破”过程中总结的原理规律得到及时迁移应用;训练题讲评有据可依,学生也更容易找到解题切入点。另一种是作为一个完整环节,集中处理。集中处理时,要设置合理时间,进行限时、独立、纸质训练,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6 质疑反思
本环节要求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关注个体差异,对自觉性较弱的学生进行检查督促;对存在疑难问题的学生进行点化引导,帮助其解决问题;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增强其学习信心。
反思提升:引导学生自查自省,自主总结,内化本节知识,在反思总结中进一步提升能力。在前面构建的简要思维导图之上,再作进一步的细化深化和完善,把学习的感悟点、典型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融合到思维导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