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K镜“过矫”控制近视效果是否更好?

2023-04-29梅颖

中国眼镜科技 2023年8期
关键词:焦量验配配镜

梅颖

近期,门诊迎来暑期就诊高峰期,期间遇到诸多家长带着问题前来咨询,如“角膜塑形镜(简称‘OK镜)想要实现大一点的离焦量需要‘过矫吗?”“‘过矫多少效果更好?”“‘过矫会产生不良影响吗?”就此专业问题,笔者进行如下科普分享。

1 “过矫”的定义

通俗来讲,“过矫”指在配镜过程中给出的度数比实际度数高,会让视物的焦点落在视网膜后。如检查结果为-2.00D,但给予验配-2.50D的眼镜,即为“过矫”。与之相对的 “欠矫”则指人眼通过“欠矫”的镜片视物,会让视物的焦点落在视网膜前面。而“足矫”,即为配戴与实际度数相符合的眼镜,让视物的焦点自然落在视网膜的黄斑中心。目前在视光界关于这三类矫正方式的选择并没有统一的论调,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三种矫正方法“各有千秋”。

2 “过矫”存在的问题和危害

传统认为“过矫”会造成人为远视,而视网膜上依旧是模糊像,这会使眼球壁扩张,眼轴增长,造成近视度数增加,眼睛视物模糊,为了保持较好的视力,睫状肌会长期处于紧张收缩状态,使眼睛感到酸困,出现疲劳疼痛等症状,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但对于外隐斜严重的患者,“过矫”则可以刺激调节,通过使眼睛变焦来矫正眼位,改善外隐斜症状。即便如此,“过矫”由于需要调动更多调节,会导致眼睛疲劳,所以临床上一般较少对外隐斜患者采用“过矫”方法,更多会通过集合训练的方法进行改善,因此,“过矫”并不是常用的方法。

如果在配镜中“欠矫”,将会导致视远时,成像的焦点落在视网膜前,放松状态下,依然看不清远处物体,导致视疲劳。初次配镜时,部分孩子如果无法适应较高屈光度,可以稍微“欠矫”,帮助适应,不过在适应后,需及时配足度数,避免“欠矫”对近视产生负面影响。

总之,在判别该进行“足矫”“欠矫”还是“过矫”时,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是孩子眼睛的实际需求,即孩子屈光发育的情况及近视控制的需要,所以,在为孩子配镜时,建议一定要到正规机构,通过验配经验丰富的医生、视光师的检查来确定,有助于实现良好的控制效果。

3 OK镜是否要“过矫”?

角膜塑形术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古书曾记载古人睡眠时使用沙袋压在眼睛上,从而矫正视力,虽然此方法无法考证,但说明“角膜塑形”的基本原理——“压平角膜,改变角膜曲率,从而减少近视度数”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被发现和运用。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的深入,OK镜在“角膜塑形”基本原理基础上不断改良,作为一种可逆性非手术的物理矫形治疗方法被有效采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逐渐发现OK镜“过矫”能够让矫正近视的效果进一步获得提升。

如对于-2.00D的孩子,OK镜的压力一般会设置为-2.75D,但实际上它的最佳量应是在-2.75D基础上再增加-1.00D,即用-3.75D去压-2.00D的近视,这样处理,才会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原因在于,随着时间推移,角膜塑形后,在白天会逐渐回弹,在这个过程中,远视度数会逐步减少,近视度数开始增加。而在矫正期间,孩子夜晚戴镜,早晨摘镜,残余的+0.75D或+1.00D度数到了晚上可能就变成+0.25D或者平光状态,这个“过矫量”正好用来维持一整天的视力清晰,这其实就是OK镜的设置原理。

此外,配戴OK镜控制近视效果如何,取决于“离焦量”是否足够。“离焦量”越大,越能减缓近视度数增长的速度,对近视的控制效果也会更好。

2018年曾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对应近视度数的情况下,OK镜度数越高,离焦量越大,眼轴的增长速度越慢,所以离焦量增加后,近视控制效果越好。

图1

4 OK镜“过矫”量的设置

近视度数和离焦量紧密相关,如对于-3.00D的孩子,戴OK镜后,大概会产生6.00D的离焦量。可以通过对比戴镜前和戴镜后的角膜地形图来观察孩子离焦量的变化。在一段时间的塑形后,也可通过对比两张角膜塑形地形图,得到一个差异地形图,其中曲线中间压平,两边变凸,区域之间的差值是多少D,就说明产生了多少离焦量。

图2

如图2所示,孩子在配戴OK镜后,角膜中央压平(压下去)2.40D,中央压平后周边拉高了5.00D,所以2.40D是负,5.00D是正,+5.00D和-2.40D之间的差别为7.40D,即7.4个离焦量。这就是塑形镜产生的离焦效果,离焦环红色一圈越明显,说明离焦量越大。

那么OK镜“过矫”多少比较合适?此前,香港理工大学开展了一项为期两年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儿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被分为两组,一组是按原有方法控制,另一组则按再多压100度的方法控制,结果显示多压的这组效果更好。

图3

在6~11岁-0.50D~-4.00D儿童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中发现,双眼戴OK镜,一只眼“过矫”,另一只眼不“过矫”,数据非常具有可信度,明显可以看出“过矫”的优势,不影响眼睛健康和验配的成功率,并且可以在一个月内达到屈光矫正的目的。

图4

因此,目前就OK镜的验配来说,大家会偏向角膜塑形“过矫”。但不同的品牌,设计差异非常大,这就要求视光师在验配时需要结合孩子眼睛的实际情况,根据各品牌设计给出不同处方。在实际操作中,设置OK镜过矫量,除了需考虑以上提到的因素外,还需结合孩子的调节能力,因为调节力意味着白天可以代偿的“过矫”远视状态如何,如果调节力不好,则会影响视物质量。此外,还需结合孩子的眼位情况综合考虑,不同的隐斜量会影响孩子的调节,调节会引起集合变化,集合又会影响调节变化。也就决定了在验配OK镜前和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做视功能检查,检查越仔细,OK镜配适越好。

同时,部分孩子在联合使用低浓度阿托品过程中,调节力也会受到影响,这些因素都会综合影响过矫量的设置。因此,如何决定孩子适用多大的离焦量,并没有准确或清晰的标准,而是需要结合孩子实际的眼睛情况,并通过医生的经验、专业能力,进行参数调整和设定来完成。可以明确的是:在不影响孩子视觉质量的前提下,离焦量越大,对近视控制及干预的效果越好。也要注意过大的离焦量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视觉质量,引起眩光等问题,甚至加重近视。所以,在离焦量的选择上,应当综合依据孩子的角膜特点与近视控制效果两方面做出判断,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最大的离焦量。

OK镜的“过矫”是一个复杂问题。关于“过矫”,OK镜与框架镜并不相同,不建议用相同的思路去理解和处理。OK镜是因为形成了周边正性离焦,从而形成近视性的离焦,度数越高,产生的离焦量就越大;对于离焦框架镜来说,度数升高后,产生的离焦量是工业生产的标准化值,是固定的,无法随着度数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对于高度数近视眼来说,由于产生的离焦量相对变小,所以离焦镜的效果可能会相对较弱。

猜你喜欢

焦量验配配镜
老视镜验配中的疑难问题及处理
7300度近视眼镜真的适合验配吗?
离焦量对Q235/316薄板激光焊接的影响
离焦量对Q235/316薄板激光焊接的影响
离焦对激光通信接收视场的影响分析
激光熔覆成形薄壁件离焦量和Z轴提升量选择方法
验光师技术决定配镜效果好坏
如何验配中老年渐进镜片
配镜后视力到0.8还是1.0合适?
网络配镜版十万个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