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角膜验配RGP初体验
2023-04-29郭晓武
郭晓武
对于圆锥角膜患者来说,角膜形态发生变化往往会造成不规则散光的增加,此时通过配戴框架眼镜或软性角膜接触镜进行矫正,视觉体验感欠佳。大量研究表明,硬性角膜接触镜(以下简称“RGP”)在提高圆锥角膜矫正视力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并且随着角膜地形图、生物力学等检查技术的进步,眼视光行业从业者对圆锥角膜的认知与诊断能力不断提高,未来关于圆锥角膜的RGP验配将是眼科领域的一门必修课。
基于此,本文通过接诊的一例屈光术后继发圆锥角膜患者案例,围绕前期沟通、试戴片选择、配适评估等方面,总结了圆锥角膜患者初期验配需要掌握的重点(如标准的验配流程、试戴片选片方法等)以及注意细节(如大跨度地选用试戴片、验配过程中的期望值管理等),希望帮助从业者顺利开展圆锥角膜的RGP验配。
1 案例详情
患者,男,30岁,数年前做过双眼屈光手术,目前右眼为术后继发圆锥角膜,2021年4月来到笔者所在医院就诊,验配RGP。
2 试戴过程
裂隙灯检查:双眼角膜透明且下方有点染,右眼角膜中央可见Vogt线,双眼睑裂宽。详细检查情况如表1所示,角膜地形图结果如图1、图2所示。
表1 裂隙灯检查情况
从角膜地形图中可以发现患者的角膜具体信息,见表2。
表2 患者角膜情况
采用4点法选择试戴片:通过中心两条子午线延伸至2.5~3mm各取1个点,4个点的平均曲率半径即为首选基弧(BC)。针对患者的情况,笔者采用了3mm的角膜曲率值,见图3。
通过计算公式得到首选试戴片基弧参数:半径3mm,平均曲率为:(42.5+43.5+48.1+45.5)÷4=44.9OD,曲率半径为:337.5÷44.9≈7.50。
根据计算结果,选择Menicon Z 7.50/-4.00/9.00试戴片。由于此时Menicon Z正处于消毒状态,为了避免等待,笔者直接为患者使用了专门为圆锥角膜患者设计的Menicon E-1,
此套试戴片最大基弧为7.40mm,所以选择Menicon E-1 7.40/-7.00/8.80为第一枚试戴片,静态荧光素染色如图4所示。
图4
第1次试戴:
观察到右眼活动度较大,安定位置偏下方,下方边缘翘起较多,光学区部分和角膜接触面积大,呈暗区。戴镜后,患者主诉有明显的异物感,泪液分泌较多,从以上配适评估中发现其右眼配适平坦,可以大幅度收紧基弧,试戴参数为Menicon E-1 7.00/-7.00/8.80,静态荧光素染色如图5所示。
图5
第2次试戴:
观察到右眼活动度较小,安定位置偏下方,中央荧光聚集,中周部明显呈环形暗区。圆锥角膜本身形态是角膜向前凸出,理论上应与Menicon E-1镜片有适当接触才是正确的配戴方法。从试戴过程中发现,RGP镜片周边部有明显的360°暗环,封闭完整,中央部也有荧光积聚,周边弧封闭完整提示泪液交换不好,因此推断此配适偏紧,最后决定基弧再放松0.10mm再进行试戴。
第3次试戴:
参数为Menicon E-1 7.10/-7.00/8.80,静态荧光素染色如图6所示。从试戴过程中发现,此时与Menicon E-1经典的三点验配有类似的感觉,患者主诉舒适度较前两次有明显好转,通过对比基本可以确定基弧。由于首次验配,经验不足,笔者尝试基弧再放松0.10mm,最终验证了Menicon E-1 7.10/-7.00/8.80试戴片的准确性。
图6
第4次试戴:
参数为Menicon E-1 7.20/-7.00/8.80,静态荧光素染色如图7所示。在此过程中,笔者发现镜片偏向结膜囊内,同时患者主诉Menicon E-1 7.10/-7.00/8.80舒适度略优于Menicon E-1 7.20/-7.00/8.80。由于RGP为日戴产品,需要着重考虑舒适度与稳定性,综合分析后确定Menicon E-1 7.10/-7.00/8.80为最佳试戴片。
图7
片上验光及度数追加:使用电脑验光,在片上追加-2.75D,矫正视力可达0.9+。患者试戴后,主诉视物清晰,无不适,最终确定最佳试戴片参数为Menicon E-1 7.10/-7.00/8.80,具体验光参数如图8所示。至此,首次圆锥角膜RGP验配主要流程结束。
图8
3 回顾与总结
以上为笔者首次验配圆锥角膜RGP的过程,结果令人较为满意。回顾整个验配流程,总结了一些经验与体会在此分享。
a. 标准验配流程是成功验配的前提。Menicon RGP标准验配流程为问诊—验配前检查—试戴片选择—配适评估—片上验光及追加—处方确定。建议最好在荧光配适评估中获得相对匹配的基弧参数后再追加片上验光,如此才能提升验配效率。因为在日戴状态下,保持良好的矫正视力是配戴RGP的最终目的,如果没有选择合适的基弧,患者的舒适度和镜片的配适稳定性都无法得到保证,此时做片上追加没有太大意义,同时会使整个验配流程繁琐、重复,让患者验配体验感下降。
b. 提前沟通圆锥角膜验配的复杂性,有效管理患者的期望值。圆锥角膜本身形态各异,早期开展圆锥角膜的RGP验配,往往很难一次性成功,在此过程中更需要患者的理解与配合。首先要告诉患者RGP的矫正优势与圆锥角膜本身的特殊性,管理患者的期望值,给自己试错的机会,最终让患者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会使其更满意整个验配流程。
c. 首选试戴片的参数要根据圆锥的形状和更多的曲率来计算,成功率会更高。复盘时发现该患者选取的3mm曲率均在锥形以外,这也是计算得出基弧平坦的原因。后来笔者在计算2mm的平均曲率半径时得到7.00mm的数据,才发现综合计算2mm和3mm的曲率会更加精确。
d. 选片后,采用“二分法”进行大跨度地调片,协助快速锁定合适试戴片。二分法即一分为二的方法,对于经验不丰富的验配人员,可以大跨度地调片,把正确参数锁定在一定区间范围,通过不断地把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内配适“松”和“紧”的两种配适状态逐步接近,进而得到合适参数。
e. 可根据配戴舒适程度的不同,对不同试戴片进行打分,从而选择舒适度最佳的镜片。在验配过程中,笔者发现患者对Menicon E-1 7.10/-7.00/8.80和Menicon E-1 7.20/
-7.00/8.80的配适均可接受,甚至Menicon E-1 7.20/-7.00/8.80的舒适度优于Menicon E-1 7.10/-7.00/8.80,但最终却选择了Menicon E-1 7.10/-7.00/8.80,其主要原因为患者主诉Menicon E-1 7.10/-7.00/8.80舒适度优于Menicon E-1 7.20/-7.00/8.80。这也提醒验配人员在RGP验配过程中,舒适度和确定参数同样重要,一定要关注患者的配戴舒适度。
f. 圆锥角膜RGP的验配处方以实际验光追加为主。在此案例中,初始验光参数为OD:-16.00DS/-2.00DC×28,试戴片屈光度为-7.00DS,但片上追加-2.75DS矫正视力即可达到0.9+,并不符合常规,所以在圆锥角膜验配RGP的过程中,对于规则角膜预估RGP屈光度的方式不可用,应该以实际为主。
g. 在轻中度圆锥角膜验配中,三点配适的状态是比较好的配适状态,这与患者角膜形态本身有关。
图9
圆锥角膜是一种以角膜中央或旁中央扩张变薄并向前呈锥形凸出为特征的一种眼病,眼视光行业从业者不仅需要深刻理解其在形态学上的特点,还要把握规范的验配流程,重视与患者的良好沟通,才能顺利完成圆锥角膜的验配工作。
作者单位:大连板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