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深度学习的音乐律动与学科融合记忆创新教学探析

2023-04-29申咏梅魏瑞琳

当代音乐 2023年11期
关键词:记忆英语数学

申咏梅 魏瑞琳

[摘 要] 本论文以音乐与各学科之间的创新融合的视角,将音乐律动与各学科的知识相结合,通过律动教

学的创新,使学生们在感官系统中形成联觉效应,让学习效果事半功倍。通过创新教学研究与实践经验,以“抖音”平台“琳涵律动小课堂”创新上传的视频成果,就音乐律动与英语、数学、语文三个学科融合记忆的妙用展开探究,提供了新的创新实践案例及运用研究。

[关键词] 音乐律动;语文;数学;英语;记忆;教学

[中图分类号] J6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3) 11-0175-04

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核心素养的培育方向,教师思考怎样才能将课堂变成寓教于乐的地方,如何引导学生乐于学习,深度学习,提升核心素养。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及突出课程综合,应用趣味化、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来改变课堂,改变教学模式,改变学习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律动与各学科融合教学,在提高记忆理解的学习过程中,创新性实践探究有了如下路径研究。

一、音乐律动与英语单词融合记忆

——提高趣味音韵

整个大学英语的词汇量是6500个。不算高考英语3500词汇,大学英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看,四级词汇是4200个,六级词汇是在此基础上增加1300个,六级后还会增加1000个。这样无论是高考还是大学四六级,英语是每位同学必须进行学习的。词汇量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运用有趣的音乐律动结合英语单词记忆,不仅提升学习兴趣和乐趣,而且记忆力深刻,不容易忘记。

(一)“一拍”短单词与律动节奏型

音乐中单位拍,即一拍[1],在短单词运用律动中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面对“一拍”的短单词,采用一拍的节奏型去记住它们。

以八分音符附点节奏为例,含有附点的音组成的节奏,附点是用来延长本音音值一半的一个点。附点节奏的特点是前重后轻,前长后短。而这个特点,刚好与英语中第一个音节重音的单词相对应。符合“八分音符附点节奏型”的单词包含:

1.双音节名词(表述人、物、地点或抽象数量的单词)和形容词(对名词进行描述的单词),如English、table、clever等。

2.词尾是-er或-ly的三音节单词,如orderly、manager等。

3.大多数合成名词(由两个或多个单词组成的名词),如football、keyboard等。

针对以上总结的三类“八分音符附点节奏型”单词,我们可以用手臂打拍子。以“English”为例,读“Eng”时手臂用力向下并向上,读“lish”时手臂继续轻轻向上。附点节奏型只是众多节奏型中的一种,在面对其他的单词时,我们也要探索单词的“节奏型”并用音乐律动的方式,在响亮的朗读和律动中记忆单词变得轻松有趣。

(二)“多拍”长单词与律动节奏型

英语单词中除了“一拍”短单词,还有多个音节的长单词。面对长单词,首先将手臂挥动出波浪的形状,一个单位拍一个“波浪”。波浪的手臂形状是连续的,保证了单词朗读的流畅性。

词尾是cy、ty、phy、gy和al的单词重音通常落在倒数第三个音节上,如psychology、democracy、nationality等。以单词nationality为例,它的重音为“na”。因此,我们将第一个“波浪”前两个音节na(向下)tio(向上),以一个四分音符为一拍,一拍中包含两个八分音符“na”和“tio”的节奏型(简称二八节奏型)。连着后三个音节“波浪”na(用力向下)li ty(向上),以一个四分音符为一拍,一拍中包含一个八分音符“na”(前)和两个十六分音符“li/ty”(后)的节奏型(简称前八后十六节奏型)。由于“na”为重音,我们将这个节奏型中(前)八分音符朗读设计为na。这个节奏型中非重读的li ty朗读设计为(后)两个十六分音符。依旧用手臂打拍子,同时还可以伴随着点头,弯膝盖的律动动作。

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中,词汇量的积累必不可少。我们可以尝试着将单词放入与其重音特点相符合的节奏型中去记忆。因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会决定其律动感,所以,开始时可以简单设计具有代表性的手臂律动,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节奏感。教师根据词汇特点给出一个节奏型,学生聆听后,先把握其节奏特点,然后加以模仿。英语单词的音乐律动学习由“一拍”短单词到“多拍”长单词,逐渐进行模仿,再经过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就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节奏感,学生的音乐律动能力就会有明显提升,并找到良好的律动规律的感觉会生成持续的愉悦和继续想进行的内心动力。律动中学生能充分参与和体验到节奏元素,还能唤起学生的感觉经验,这是非常宝贵的。在这些经验基础和亲历的活动中获得体验后再接受概念,往往是事半功倍的效果[2]。

二、音乐律动与数学公式及概念口诀融合记忆

——有序浪漫,记忆深刻

(一)数学公式与节拍——浪漫华尔兹

数学公式与圆舞曲律动相结合,是很有趣的试验。圆舞曲,又称“华尔兹”,最早产生于奥地利和德国的连德勒舞,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在西欧各国被人们所熟知。四三拍子,强弱弱,优美清晰,每个小节伴奏用一个和弦。音乐响起时,两位舞者旋转舞步,称为圆舞曲。我们也要让数学公式变得浪漫起来,将圆舞曲的三拍子与数学公式结合进行律动,给枯燥的公式赋予了舞动的动感。

比如数学椭圆的面积公式为S=πab,其椭圆面积定理为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我们在朗读这个公式的时候并运用律动方法,用手臂画两个三角形。第一个三角形S(落向左下方)=(横向水平向右);πa(提向左上方);第二个三角形b(落向左下方);空拍念“大”(横向水平向右);空拍念“大”(提向左上方)。

对于这个三角形公式律动,我们可以分别举起左臂、右臂挥动进行律动。让我们的左右手都参与进来,最后以双臂同时挥动三角形结束。通过不断地重复律动,让这个数学公式的记忆更加深刻。不仅如此,还可以身体动起来,加上体态律动更是在游戏趣味中实现记忆学习的双赢。体态律动是指人们在听到音乐后“和乐而动”的一种本能的身体反应[3],可以跳起“华尔兹”,也可以舞动着身体表达音乐,这种利用体态律动进行有节奏的律动,不仅容易熟悉音乐要素,也是身心愉悦的审美体验。

“乐舞运动”和“情感运动”具有外表同形同构的特性[4],也就是说身体运动中,其共生的心理和情感都会在一个物质,与身体紧密相连,并具有释放性,还有联觉效应,增强记忆。

(二)数学概念口诀与声势律动——赋予情感表达

1.声势律动内涵

声势是人通过自己肢体部位发出的声音和不同的肢体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宣泄情绪的表达方式[5]。比如人在感到生气时,会跺脚来宣泄怒火;而人在感到高兴时,会手舞足蹈来表达开心。现如今音乐教学法中声势律动运用较多,如奥尔夫四大声势,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随音乐节奏进行声势律动等。声势导入是指运用身体声势感受、体验音乐的导课方式[6],是多感官参与音乐学习非常有效的方法。律动是指人伴随音乐节奏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来实现对音乐的更好感知[7]。通过声势律动,肢体的音乐节奏感,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辅助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节奏感,使学生获得创新思维发展[8]。

2.数学概念口诀中的声势律动

面对一长串的数学记忆概念公式,我们在记忆时不仅可以运用手臂律动,还可以运用拍腿、跺脚、拍手、拍肩膀等多种不同律动动作组成的声势律动。在接触到数学公式口诀时,我们先要朗读出来,寻找合适的节奏规律。类似于说唱,还可以带旋律及律动来演唱,趣味生动,一个数学公式便是由不同的节奏型组成。

比如图1中的数学象限公式,我们首先发现口诀中每一句都有“第几象限的点坐标特征”。因此我们在设计节奏型时便可以将这句话安排相同的节奏型,使公式中的节奏更加的有规律,便于律动与记忆,加上五声调式的商调式旋律加律动,不仅对音高、音准、节奏训练得到有效训练,还在朗朗上口说唱的游戏中,不知不觉达到了有效记忆效果。本来枯燥乏味的概念因乐此不疲地展开游戏活动而极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记忆效果,赋予了情感表达的生命驱动。

针对节奏型的设计,主要依据口诀中语言的密度来决定。比如字多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和”紧密的以一个四分音符为一拍中包含四个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最为合适,“纵坐标”也可以运用以一个四分音符为一拍,一拍中分成两个十六分音符”(前)+一个八分音符(后)的节奏型。而“特征”“正数”这样简短的词便可以用缓慢的四分音符或以一个四分音符为一拍,一拍中包含两个八分音符的节奏型来设计。

在数学公式口诀的律动上,我们也可以在手臂律动的基础上进行声势律动。以拍手为例,可以根据口诀从前到后的顺序进行头部上方拍手、胸前拍手、弯腰拍手的身体顺序律动。可以进行动作更丰富、更多方位的设计。我们在音乐教育教学法中称为运用奥尔夫声势律动,还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用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进行创新变化游戏。

音乐律动似魔法般神奇,它将椭圆的面积公式变为浪漫的三拍子圆舞曲;将象限的一长串背诵口诀变为手脚并用的律动操;将白纸上的文字跃然于现实中。无论年龄大小,男女老少,都适合这个音乐律动与各学科相融合的方式去记忆它们。

三、音乐律动与语文融合记忆

——诗韵音韵缭绕,提升审美情感

(一)音乐律动与短句

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第一个登台的语言类节目是《喜乐街》小品,由贾玲、沙溢、李菁、瞿颖表演。在这个节目中,有一句话爆红于网络——“女神和女汉子”。这句话在搞笑的同时,还蕴含着前八后十六的两个节奏型。

一个八分音符在前,两个十六分音符在后。因此,依据这个节奏型的特点,我们在记忆时可以采取跺脚的方式。“女”作为在前的一个八分音符,我们在朗读时跺左脚;“神和”作为在后的两个十六分音符,我们在朗读时跺右脚。在跺脚的同时,一个小品的短句已然深刻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跺脚”的记忆方式在地点选择方面比拍手、拍腿等范围更加广泛。甚至在小区上下楼梯时,依旧可以在心中默念着语文短句。第一个台阶迈左脚心中默念“女”,第二个台阶迈右脚心中默念“汉子”。随着台阶的升高,心中默念短句的次数增加。在上下楼梯这样简短的过程中,既增加了节奏感,还增加了对于语文短句的记忆。

(二)音乐律动与古诗词

1.句读划分节奏型

在中考和高考的语文试卷中,都有考查古诗词文言文记忆的题型。文言文的断句,也叫作“句读”。掌握断句能力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有关断句的规律整理如下:

(1)观名词,看句读。每个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成分经常是名词和代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找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来判断句读的位置。

(2)观虚词,看句读。文言文中,虚词代替标点符号。如:常常用在句首的有夫、盖、凡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尾的有也、焉、哉等语气词;常用在句中的有以、而、则等连词。找到这些虚词后,我们可以轻松地判断句读的位置。

(3)观顶真,看句读。句子成分前后呼应,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分别做宾语和主语。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依据此规律可以找出句读。

(4)观排偶,看句读。文言文中最常见的排比、对偶、对称等修辞方法,其语言上的特点是四六句多,句式整齐。通过这个特点可以找到断句。

(5)观总分,看句读。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是总分,分总,以此来断句。

(6)观对话、引文看句读。“曰”“云”是文言文中对话和引用的典型词汇,可以用“曰”代替主语。通过分辨问者、答者来分句读。

(7)观反复,看句读。修辞方式中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都是断句的依据,通过修辞就能定位断句。

比如说《水调歌头》的断句如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根据划分好的句读,我们给其安排相应的节奏型。第一句明月/几时有,“明月”可以用两个八分音符的节奏型朗读并敲击易拉罐,“几时有”可以用前(两个)十六(分音符)后(一个)八(分音符)的节奏型朗读并敲击易拉罐。在遵循文言文断句的规律下,伴随节奏朗读,音韵与诗韵融合在一起,增添了诗词的韵味美感和记忆的趣味。

2.四言诗与律动节奏型

四言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四言”指四字组成的诗句,属于古体诗范畴。四言诗指整首都是或基本是四字句写成的诗歌。

以《观沧海》四言诗为例,我们可以将这首诗中每两个字划分一个四分音符节奏型。

由于这首诗的节奏规整,我们在朗读前可以弯膝盖数拍子(大大大大)。在朗读时我们一边弯膝盖,一边用手臂做律动的动作。在稳定的节奏下,“日”拍左膝盖,“月”拍右膝盖,“之”拍左肩膀,“行”拍右肩膀。这样有规律地进行节奏律动。

有序的节奏律动后,加入美妙的音乐旋律,运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五声调式羽调式旋律演唱,学生多次聆听,在联觉功能驱动下学会跟唱,使这首诗更富于意境,在潜移默化中熏陶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增强了审美情趣,记忆得到完美提升。

3.五言古诗与律动节奏型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句数不定,但每句皆为五字。

以《咏鹅》为例,把五言诗分为两组两个八分音符以及一个四分音符,构成了3/4拍音乐节奏型,以五言诗与音乐节奏相结合记忆。

“白”左手响指,“毛”右手响指,“浮绿”拍手两次,“水”拍腿并跺脚。通过响指、拍手、拍腿、跺脚的四个声势律动动作,我们将这首五言诗进行音乐律动的表达。

在诗的开头“鹅鹅鹅”,我们可以模仿大鹅的叫声去朗读,加上好听的中国五声调式运用的歌唱,在审美体验中加深对于古诗中鹅这个动物的理解,通过音乐律动加强对这句诗的记忆,对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创意实践、艺术表现的核心素养有了短暂的提升空间。

结  语

音乐律动具有简单和直观的感知学习特征。音乐律动与学科融合的过程实践中研究分析学科知识的特点,准确把握合适的节奏型与律动动作,并充分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进行律动教学相关的设计与实践,能有效提升学习记忆效果。音乐律动与各学科融合多样化教学,从枯燥乏味的知识与有趣的音乐律动入手,让学生们通过体态律动及声势律动抒发内心的情绪,培养他们联觉通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点进行渗透,加深其审美感受,增强民族文化底蕴。

各学科和音乐律动进行融合,可以调动学生将更大的热情投入各学科的学习中,以更加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学习学科知识,使学生在潜意识中爱上音乐、乐于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中往往有一些要求记忆的内容,学生需要有良好记忆[9]。虽然部分学力较强的人不会有学习障碍,但是对理解记忆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讲,教师就要注重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利用音乐律动,使用肢体语言和多元感官,往往可以在律动中轻松接纳学科知识,并在愉悦律动中神经系统的调控下,还会对学科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消除记忆障碍[10]。

音乐律动并不是无目的、无计划开展的教学形式,而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加轻松深入科学的一种活动。通过音乐律动、创意实践、艺术表现、综合课程使学生能够获得高效、轻松、深度的学习效果。(本论文得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李重光.基本乐理简明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44.

[2]裘斐鋆.“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音乐教育,2011(06):14.

[3]崔学荣等.音乐微格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50.

[4]曾乔.试论“乐舞一体”原理及其在律动教学中的应用[D].中央音乐学院,2017(04):13.

[5]王茂福.浅析“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家长,2020(27):143-144.

[6]崔学荣等.音乐微格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52.

[7]李宁.“律动”教学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效率[J].家庭生活指南,2020(08):46-48.

[8]金铖.简析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快乐律动方式[J].教育界,2020(44):79-80.

[9]孟丽.浅谈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8,38(06):224.

[10]刘畅.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7):105.

(责任编辑:韩莹莹)

猜你喜欢

记忆英语数学
记忆中的他们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记忆翻新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