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音乐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3-04-29田明
田明
[摘 要] 本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对音乐理论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发现了当前音乐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本文着重探讨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方案,旨在提高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音乐专业;人才培养;音乐理论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3)12-0202-03
一、音乐理论课程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熟练掌握音乐基本要素
音乐理论课程应致力于使学生熟练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常见的结构、体裁形式等,包括音高、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等,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基本要素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它们进行音乐分析和创作。
通过深入学习音乐理论,学生将能够理解和分析不同风格的音乐,同时也能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演奏和创作技能。通过对曲式和和声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构造,从而在演奏和创作时更好地表达音乐。比如,学生应该熟悉音阶和音级的构成和命名,了解大调、小调、五声音阶等基本音阶和音级的运用。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节奏和节拍的构成和命名,了解二拍、三拍、四拍等不同节奏型的运用。
(二)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和有代表性的音乐家
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进行深入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演绎和创作音乐。例如,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韵味和表现手法,从而在演奏和创作中融入更多的元素。
(三)培养学生掌握从事一般音乐活动和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组织音乐活动、教授音乐课程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参加音乐教育实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制订教学计划、设计课程内容和与学生互动,从而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
(四)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
音乐理论课程应鼓励学生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开阔音乐文化视野。这将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通过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表达和传承音乐文化。例如,通过对历史、文学、哲学等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从而在演奏和创作中注入更多的情感和思想。
(五)开阔音乐文化视野
学生需要了解音乐与社会、文化、哲学等学科的关系,并分析这些学科对音乐的影响。例如,学生可以探讨音乐与政治的关系,如何通过音乐来表达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同时,学生还可以探讨音乐与宗教的关系,如何通过音乐来表现对宗教信仰的理解和感受。
(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通过学习音乐理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在生活中更加积极向上、乐观进取。同时,音乐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例如,通过学习和演奏经典的红歌,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
二、人才培养创新改革目标和教学团队建设方面的目标
(一)以体现专业核心知识、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导向
1.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
在音乐理论课程中,基础知识是音乐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实用性和综合性,将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乐理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音程、和弦、节奏等基本概念,同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读谱、演奏、创作等方面的技能。
2.音乐理论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
音乐理论课程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实践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理论知识。例如,在和声课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和声写作、合唱排练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和声学的理论知识。
3.用分类别、分层次的教学方式,加强个性化人才的培养
在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个性化人才的培养是重要的一环。因此,在音乐理论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类别、分层次的教学方式,加强个性化人才的培养。例如,对于具有较好理论基础和较强分析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高层次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具有较好实践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舞台表演机会,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以实践教学为抓手,提升应用型人才质量为目标
一是增加课堂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一定量的课堂实践环节,如小组讨论、个人演讲、小组表演等,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参与到音乐作品的演奏、演唱和表演中,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是增加实践课程比重。可以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如开设合奏、合唱、乐队等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技能和技术,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三是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可以积极与相关单位和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三)以课程内容、技能技术和艺术实践逻辑为关联,形成课程群合力
一是优化课程内容设置。需要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将不同课程之间的重复和交叉内容进行协调和衔接,形成一个系统化、全面性的音乐理论课程体系。
二是加强技能技术训练。需要将技能技术训练融入整个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三是突出艺术实践的地位。需要将艺术实践贯穿于整个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艺术实践来检验和加深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作能力。
三、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
(一)以课程教学团队的思维进行科学分类
1.音乐史论类课程
该类课程包括西方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代音乐史、中国民族音乐概论等。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史论素养,提高学生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认识。
2.作曲技术理论类课程
该类课程包括基本乐理、基础和声、曲式、复调、配器法等。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作曲技能和理论基础,为学生日后的创作和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
3.理论与技能性兼有型课程
该类课程包括视唱练耳、合唱与指挥、歌曲分析与写作等。这些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表演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论素养。
4.技术与实践性课程
该类课程包括音乐创编、即兴伴奏、音乐采风等。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5.综合类理论课程
该类课程既有多学科综合,如音乐美学、艺术概论、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论文写作、计算机音乐等课程,又有本专业内综合,如钢琴音乐文献研读、声乐表演与文献研读、弓弦乐器史等课程。这些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建构应用型音乐理论课程教学团队整体框架
1.明确教学目标与内容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对音乐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对音乐基础、音乐技
4.将音乐美学与艺术概论、音乐欣赏合并为音乐审美与鉴赏
音乐美学、艺术概论和音乐欣赏是三门有关联但相对独立的课程。将它们合并为一门音乐审美与鉴赏,可以在一个教学团队中共同教授这三门课程。例如,可以通过对不同类型音乐的欣赏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美学特征和表现手法。同时,通过对艺术概论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艺术的本质、特征和社会功能等基本概念。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演奏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音乐风格的美学特征和表现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厘清并处理好理论与实践、技术与技能之间的关系
理论与实践、技术与技能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在音乐理论课程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在教授曲式与作品分析理论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的音乐作品,并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体现音乐理论课程教学团队的“音乐文化”特征
教师应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和理论知识水平,并能够引导学生发掘和理解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例如,在教授西方音乐史理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及其历史文化背景,从而加深学生对西方音乐史的理解和认识。学校可以开设一些与音乐文化相关的选修课程,如民族音乐学、世界音乐概论等,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特色,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
参考文献:
[1]程迎接.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音乐理论课程群的建构研究[J].大观:论坛, 2019(3):174-175.
[2]蔡林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音乐学专业增设表演课程的研究[J].中国文艺家, 2018(9):252+254.
[3]贺明.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改革初探[J].视界观, 2020(24):1.
[4]崔玉洋.“应用型”舞蹈人才培养中《音乐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新模式[J].艺术研究2021(5):138-140.
[5]程迎接.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音乐理论课程群的建构研究[J].东京文学, 2019.
(责任编辑:冯津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