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海顿在弦乐四重奏中的喜剧性风格

2023-04-29朱家玉

当代音乐 2023年11期
关键词:海顿

朱家玉

[摘 要] 海顿在弦乐四重奏中表现出来的最鲜明的特点便是与众不同的喜剧性风格。海顿在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幽默和机智的喜剧性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音乐创作风格。本篇文章主要从音乐美学和音乐心理学的视角梳理海顿音乐创作的喜剧性发展历程,从多角度去分析海顿形成喜剧性风格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欣赏者的听觉审美心理,对典型的喜剧性创作手法进行探析,旨在深入探究海顿的喜剧性风格特点。

[关键词] 海顿;弦乐四重奏;喜剧性

[中图分类号] J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3) 11-0129-03

一、音乐中的喜剧性风格

喜剧,是美学范畴的重要形态之一。喜剧性的外部特征是“笑”,以引起听众发笑、感受到轻松活泼的氛围为主要目的。音乐中的喜剧美通常通过两种表现方式得以体现。一种是外在的表现手段。外在音乐中的喜剧性常常用标题、文字的形式提醒观众,表现喜剧性这一风格。例如,德沃夏克的《幽默曲》和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等这一类的标题音乐。听众在看到标题时便可一目了然作品的喜剧性风格特点。与之相对应的另外一种是内在的表现手段,即通过音乐语言表现出来的纯音乐。纯音乐的喜剧性主要借助于音乐语言中的和声、织体、节奏、力度和速度等要素得以体现。[1]相对于外在手段借助标题、文字的提示,纯音乐中的喜劇性色彩需要听众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欣赏能力,这样才能更加容易地理解和领悟作曲家的真实意图。

二、海顿的喜剧性风格发展历程

海顿一生共创作了68首弦乐四重奏,正是由于他在弦乐四重奏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因此被世人称作“弦乐四重奏之父”。海顿早期的音乐创作大多继承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在中期的音乐创作中才逐渐形成鲜明的喜剧性风格特点,在他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中得以体现。海顿对于弦乐四重奏这一体裁的确立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开创作用。

海顿早期音乐创作处于萌芽和发展时期,喜剧风格开始形成有作品9、17、20这几首作品。其中,在他的早期十首作品中主要效仿嬉游曲的性格特点。在中期的音乐创作时,处于海顿喜剧性风格的成熟和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海顿创作出了具有成熟的喜剧风格的弦乐四重奏第33号作品。其中,第50号作品采用了具有探索性的喜剧手法。在作品54、55、64这几首作品中,发展继承了这种独特的喜剧风格。在海顿晚期的音乐创作中,这种喜剧风格逐渐地退隐消失,主要是对于巴赫复调作品的致敬,或者具有浪漫主义倾向,例如作品71和74。在作品76中体现了喜剧创作热情的回升。海顿音乐创作生涯中最后的三首弦乐四重奏分别是作品77和103(未完成作品)。

三、海顿形成喜剧性风格的原因

(一)启蒙运动的产生

18世纪的下半叶,欧洲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均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由于经济和政治发生了巨大变革引起了文化思潮的强烈反响,启蒙运动顺势而生。对于音乐界来说,启蒙运动的出现对于音乐家的音乐创作有着重大的影响。这个时期由巴洛克时期的宏伟豪华的音乐风格逐渐转化为淳朴明朗、自然均衡的音乐风格。这时的音乐家们追求雅俗共赏的音乐。一方面要求音乐语言淳朴、质朴;另一方面,也注重音乐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深度。海顿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音乐风格质朴、幽默,音乐内容贴近日常生活,音乐主题取材自民间音乐,能够很大程度地引发大众的共鸣,具有独特的喜剧性色彩。

(二)喜歌剧语言的影响

18世纪的欧洲,意大利正歌剧的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然而这时新兴起来的喜歌剧却大受人们欢迎。喜歌剧起源于正歌剧中的喜剧因素,由幕间剧发展而来。喜歌剧内容取材于日常生活,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大多是美好的结局,因此颇受人们的喜爱。喜歌剧音乐内容轻松活泼、幽默机智,喜歌剧语言在器乐作品中也曾出现过。海顿在创作具有成熟的喜剧性风格的弦乐四重奏作品期间,同时也从事着不少喜歌剧的创作,例如《爱唱歌的人》《药商》《渔妇》,音乐语言生动活泼、幽默质朴。海顿所创作的弦乐四重奏这一体裁具有强烈的喜剧性风格特点,这与18世纪喜歌剧语言的流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音乐能力的形成

音乐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海顿的家境十分贫寒,但幸运的是,在他8岁的时便获得了去合唱学校接受音乐教育的机会,在那里接受了乐器的练习和乐理的训练。1761年,海顿开始为亲王宫廷乐队服务。在这任职的三十年期间,亲王十分支持海顿的音乐创作,使海顿得到了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创作环境。海顿创作的弦乐四重奏作品大多数诞生于他在埃斯特哈奇宫廷工作期间。

海顿的父亲是一名农夫,海顿受到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音乐创作中也继承发展的体现了农夫身上所蕴含的质朴的特点。因此,海顿也被世人亲切地称为“奥地利农夫”。大多数杰出的音乐家背后都有一个热爱音乐的家庭。海顿的父亲也是一个音乐爱好者,这种热爱对于海顿的音乐启蒙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海顿对于音乐拥有巨大的热情和喜爱,对于人生、世界、自然都保持着乐观豁达的态度,因此他的音乐创作风格也充满着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于生活充满好奇、幽默、质朴的情趣。

四、欣赏者听觉审美心理分析

(一)欣赏者的听觉审美

波兰哲学家、美学家罗曼·茵格尔顿是现象学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美学研究》第二卷中发表的《音乐作品及其同一性》是音乐美学领域的代表作品。他提出“音乐作品是纯意向性对象”这一命题。这种“意向性”哲学思想可以追溯到他的老师: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思想上。茵格尔顿认为:世界上存在两种对象。一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对象;另一种是依附于人的意识的意向性对象。不可否认的是,音乐艺术正是属于后者“意象性对象”这一范畴。茵格尔顿强调音乐作品中存在着“内在时间”或者说“主观时间”,这种内在的时间只能通过人的体验去感知。欣赏者在感受一部音乐作品时,便展示出了对物理客观时间的超越。这种“超时间性”在音乐中表现是最具代表性的。在充满浓郁喜剧性色彩的海顿弦乐四重奏第33号作品中,经常出现“意外的结束”和“戏剧性的休止”等音乐创作手法,正是利用了“超时间”性,使欣赏者能够更好地领悟理解其中的喜剧效果。音乐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产物,意识活动的复杂性和丰富性需要我们重视起来。[2]

伦纳德·迈尔的“期待-情绪”理论是情感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对于探究喜剧性风格的听觉心理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首先,产生期待,接着制造和累积悬念,最后回到人们思维中的审美视野,即完成了“解决”。在解决时,要求欣赏者对作品的内涵、音乐语言有所了解,才能明白理解作曲家的本意。否则,只是一个“不响的包袱”罢了。罗小平把音乐欣赏概括为期待、交流、回味三个环节。第一,在欣赏之前欣赏者的审美经验中的既定视野引起一种期待。第二,在音乐进行中音乐作品的表达和欣赏者的聆听形成一种交流。最后,欣赏之后欣赏者会进行回味。它是交流的继续,在这一阶段能够拓展欣赏者的既定思维,深化审美体验。喜剧性是营造出一种轻松欢快的氛围和环境,一成不变的音乐语言是无法表达喜剧性的。平稳和谐的音乐进行和意外的结束、戏剧性的休止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破坏了音乐发展中连贯的进行,制造意想不到的喜剧性效果。弗洛伊德曾经说过:艺术品的巨大吸引力并非在于其美的效果,而是在于其释放了人的本能需求,满足了被压抑的欲望,消解了因压抑这些欲望而造成的紧张。作曲家和欣赏者都会在此过程中找到内心的平衡。

(二)欣赏者的审美心理

喜剧性是指审美主体(这里即指的是音乐欣赏者)所认知的主观判断与实际表现出来的客观事实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喜剧美学大家陈秀英这样总结概括喜剧美:喜剧美是一种矛盾的体现,通过不适应、不协调的音乐语言表现出来。在这种反常和反转中,喜剧性得以体现。但是,这里所说的矛盾冲突并非真正的不可化解的矛盾,而是指由于音乐欣赏者以往的思维定式而引起的误解。正是这种误解造成欣赏者形成紧张或期待的心理状态。当然,这种误解是可以解除的。因此,想要表达喜剧性这一特点的音乐创作者们需要格外注意把握这种误解中的“度”,不可欠缺更不可过分。如果误解过当,超出欣赏者的审美认知范围时间过长,就会适得其反,造成荒谬、不可理喻的效果。

音乐欣赏者的音乐文化素养和审美心理结构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于喜剧的理解程度。首先,欣赏者能否理解到作曲家想要表达的喜剧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民族、历史和公理标准的影响。举个例子,海顿音乐创作中的喜剧性的表现放在维也纳古典时期是可以令人接受的,为大众所津津乐道。但是,如果同样的喜剧表达手法放在巴洛克时期,听众只会觉得不可思议、荒诞无比,达不到良好的喜剧效果。更不用说,这种喜剧风格的创作在当时是不具备出现的条件了。其次,欣赏者听觉审美同时也受到欣赏者心理结构的限制。喜剧审美语境中的理性成分和感性成分需要处理的均衡得当。在喜剧效果中感受到的是由于误解而造成的紧张,并非悲剧那种压迫感,让人感觉到透不过气。喜剧审美心理活动一般是:原先造成的紧张得到解除和原有的期待发生逆转,上一秒的愕然大惊可能下一秒就会转变成恍然大悟。黄自把音乐欣赏分为“情感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情感的欣赏”指的是由于音乐语言中旋律、节奏、和声、调性、速度等要素所引发欣赏者的各种情绪和情感。“理智的欣赏”指的是对于音乐结构美,即曲体美、和声美、曲调美的理解。在音乐欣赏时应注意二者的平衡,达到两者的统一。

毋庸置疑的是,喜剧风格的形式美是令人感到愉快的。与此同时,在愉快的背后也通常会伴随着一种尖锐的批判,使人在笑声中沉思、感悟。这时,音乐欣赏者的情绪状态会更加协调和平衡,上升到新的审美高度,进入深层次的心灵的愉悦和豁达之中。

五、典型的喜剧性创作手法分析

——以第33号弦乐四重奏为例

1781年,海顿写下了成熟的弦乐四重奏第33号作品。这首第33号作品一方面是最具喜剧性风格色彩的作品,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海顿喜剧性风格作品的集大成之作。这首作品是海顿献给沙皇俄国保罗公爵的,因此取名为“Russian Quartets”。与此同时,在这首作品中,海顿创造性地用谐谑曲代替了原有的小步舞曲乐章,因此又被称为“谐谑曲四重奏”。音乐织体由原先的具有巴洛克音乐特点的华丽风格转变为维也纳古典乐派所体现的均衡明朗的风格特点。典型的喜剧创作手法:假再现、喜歌剧式的写作、重音倒置、双关语、音区的夸张对比、突然的结束、休止。乐句不规整、节奏不规范、常规节拍、力度的破坏等都在第33号作品中不同程度地出现过。[3]

作品33之2结束部分的主题具有鲜明的喜剧性风格特点,整个乐章里充满着喜歌剧般轻松愉快的氛围。罗小平在《音乐心理学》一书中这样说道:音乐中的喜剧美可以通过模仿人的语言音调中幽默、滑稽的因素而形成。[4]在这一乐章里,运用大量的重复音的快速跑动和饶舌的音乐语言绘声绘色地模仿喜歌剧中的人物。这首作品被世人命名为“玩笑”这一标题,主要是因为最后乐章中对休止符的喜剧性处理。戏剧性的休止在不经意间出现在结尾主题中。整个乐章在毫无终止感的进行中意外地结束。听众在这里存有疑虑,并不敢确定乐曲是否已经真正地结束,直到演奏者放下乐器那一刻才明白,这正是海顿的机智滑稽风格的音乐表达。

作品33之3这首C大调四重奏因第一乐章中的第二主题和第二乐章中间部分使人联想到小鸟而得名标题为《鸟》。这首作品一共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中速的快板,调性为C大调;第二乐章是带有谐谑风格的稍快的快板,调性同样为C大调;第三乐章是慢板,调性为F大调;第四乐章是回旋曲结构,为快速的急板,以C大调结束全曲。值得强调的是,这首作品的终曲是一个极具喜剧色彩的乐章,这一部分完全采用的是喜歌剧的写作手法,喜歌剧里的人物那种饶舌式的语言仿佛在音乐中再现,渲染出一种热闹的氛围感。令观众十分意外的是,在结尾处几小节中,音量逐渐变小,这种小的音量带给听众的感觉是人物与听众的距离渐渐拉远,人的情感也渐渐消失在音乐的结尾中,给在场的听众无尽的回味和感叹,发人深思。

作品33之4的第一乐章中蕴含着极其浓郁的喜剧性风格色彩。这一部分的起始乐句结束处的那个很难引起听众注意的小动机在后面出现的音乐中多次变化再现,这种再现带来了强烈的喜剧效果。正是由于这个小动机的灵活再现带给观众新鲜、新奇的听觉效果。高音区和低音区的音符遥相呼应,在整个乐章迎来尾声的时候,四个声部再次再现这个小动机。这整个乐章在最后一次再现的时候,音乐的喜剧性效果也完成了它的使命,顺利圆满地结束了。

结 语

喜剧思维实际上是一种不折不扣、名副其实的创新性思维。在经济与科技高速迅猛发展的今天,各种各样的矛盾层出不穷,生活中无形中伴随着各方面的压力。在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之下,尤其是人们心理上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人们越来越需要喜剧性所具备的轻松愉快的氛围。音乐作为一种情感的艺术,具有不可忽视的疗愈功能。音乐中的喜剧性目的是让人发笑,而笑可以使情绪得到发泄、心灵得到放松,对于音乐治疗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蔡麟.论海顿音乐中的喜剧性——以海顿弦乐四重奏为例证[D].上海音乐学院,2004.

[2]蔡麟.喜剧性音乐及其听觉审美心理探析[J].艺术百家,2010(06):243-245.

[3]雷明晶.论音乐中的喜剧美[J].喜剧世界(上半月),2022(03):76-78.

[4]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11.

(责任编辑:刘露心)

猜你喜欢

海顿
恰到好处的温柔和真诚
恰到好处的温柔和真诚
恰到好处的温柔和真诚
音乐家收学生
演说艺术在海顿钢琴奏鸣曲中的演奏运用
善是养生
海顿卖钢琴
海顿卖钢琴
善是养生
音乐家收学生